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农业职业教育

第二节 农业职业教育




  一 农中

  1958年,教育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白音诺勒、一心、他拉哈、克尔台公社开办半
读半农的农业中学4所,共 7个教学班,招收新生346人。除中学基础课程外,还设园艺、农机
等专业课。学习时间安排为“雨天多学、晴天少学、冬季多学、夏季少学、农闲多学、农忙少
学”。1959年以后,其他公社和部分大队也相继开办农业中学。1962年,全县农业中学12所,
教学班15个,教职员工28人,学生572人。到1967年,共输出毕业生1 471人。1968年,全县农
业中学改为普通中学。

  二 职业高中

  1983年,县开办农业技术高中 1所,教学班6个,教职员工27人,学生321人。至1985年,
共开办畜牧、农学、园艺、乳品、财会五个专业班,输出毕业生212人。

  除县办农职高中外,部分学校也开设各类专业班。1984年,烟筒屯乡、连环湖渔场等 5所
乡场中学附设水产养殖、农业技术、财会等专业班11个,学生504人。1985年8月,第一中学附
设家电维修、美术两个专业班,学生116人。

  三 农机校

  1974年,县开办农业机械化学校1所。1985年,共有教职员工8人。农机校举办各类训练班
74期,培训驾驶员1390人次,修理工198人次,管理人员190人次,农具手607人次。

  四 “五七”大学

  1970年,根据毛主席的“五七”指标,县开办“五七”大学 1所,校址位于新店林场,设
师资、财会、赤脚医生、中文、农机专业班,学制半年至 1年。师资班的学员来自民办教师和
代课教师,其他班的学员为各公社保送的农民社员,实行“社来社去”。1979年,“五七”大
学迁到县城。1980年,“五七”大学撤销。

  五 半耕半读农业中等技术学校

  1965年 6月,团中央农场撤销。就地组建半耕半读农业技术团校,由团中央、团省委联合
主办,面向北京,齐齐哈尔、安达等市、县及嫩江地区所属各县招生,共招生 110人。设农学、
畜牧兽医2个专科,学制3年。1966年 5月,移交给县,改名半耕半读农业中等技术学校。1967
年末,受“文化大革命”干扰,学员提前毕业,就地分配。来自北京、齐齐哈尔、安达等市、
县的部分学员分配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