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职工教育

第二节 职工教育




  1949年8月,县总工会开办工人夜校1所,从私商店员和手工业工人中招收学员82人,按原
有文化程度分班,一、二、三年级班分别为40人、24人、18人。教师由小学教师兼任。1950年,
根据国家“关于开展职工业余教育”的精神,旗开办职工业余文化学校 1所。学员中国营企业
工人70人,私营手工业工人82人。1953年,实行分班教学,设高小班 1个,学员50人;初中班
1个,学员60人。两班共有教师2人。1954年,喇嘛甸乳粉合作社开办工人文化学校 1所,学员
20余人。1955年,职工业余文化学校和干部业余文化学校合并,教师7人,学员988人。1959年,
改按系统办学,粮食、商业、工业、县委机关各大系统相继开办职工业余文化学校。1963年,
各系统学校合并,仍由县总工会管理。1966年,学校逐步减少文化课,主要学习毛主席著作。
1968年,学校关闭。1977年,全县各单位开办职工“七二一大学”14所, 参加学习的职工300
余人。1981年,国家针对“文化大革命”中的部分初、高中毕业生有文凭、没水平的现象,决
定对青年职工实行“双补”(补文化、补技术),重点是文化补习。当年,工业、粮食、商业、
供销、建设等各大系统和毛线、乳品、造纸 3厂相继开办职工学校11所,参加文化补习的职工
4 582人,其中补习高中文化的320人。1985年,全县职工文化补习合格人数已占应补习人数的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