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扫盲
第三节 扫盲
1947年土地改革之后,政府号召农民不仅在政治上翻身,还要在文化上翻身。全旗开办各
种形式的冬学班65处,参加学习的农民和市民 2 968人。1950年,旗政府设扫盲办公室,配备
专职干部2人。在学校寒假期间抽出中小学校教员101人,中学生29人、机关干部15人任冬学教
员。另有民师 390人。全旗成立扫盲民校120所,学员5 713人;扫盲小组146个,学员2 114人;
由“小先生”登门授课7 936人。经过 3个月学习,已能写便条、书信的310人,识字200至500
的3 500人。1952年,推广速成识字法,开办1个工人速成识字班进行试点。60名学员经过两个
月学习,平均能认1 700字左右。又办 4个速成识字班以培养民师,共培养民师200人。冬,全
旗推广速成识字法。1955年,旗扫盲办编印 1部记工识字课本。11月,按新课本授课,年末考
试,成绩在85至100分者发给毕业证书。当年获得毕业证书的工人、农民390人。1957年 6月,
县成立扫盲协会。1964年,民校增设毛主席著作课。1965年,县、社两级共办重点民校18所,
选调教师任教。普通民校 137所,由文教科业余教育辅导员分片指导。1966年,民校停讲文化
课,改为政治夜校。1978年,全县1.9万文盲或半文盲已有4 300余人脱盲,14个大队实现无盲
大队。1980年,全县文盲半文盲少青壮年占其总数的13.8%,低于国家无盲县15%的标准。本县
经过嫩江地区验收,被定为无盲县。1981年 5月,白音诺勒公社西龙坑大队民校被定为嫩江地
区重点民校。7月,政治夜校改为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985年,全县办扫盲班182个,学员2 102
人,占文盲总数的22.8%,经过考试脱盲1 54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