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那达慕 “那达慕”系蒙古语游乐的意思。公元十世纪。蒙古人处于游牧生活和战争环境中,自然
而然产生“乌努嘎沁”(赛马)、“布克沁”(摔跤)、“哈热玛嘎沁”(射箭)等“三项竞技”活
动。“乌兰”(踢牛膝骨)、“沙他拉”(蒙古棋)、“布鲁”(抛曲棍)等三项游艺活动也来自战
争和狩猎。各部落诺颜为炫耀自己部落的实力。借以威慑对方,经常集会进行上述比赛,分派
选手争夺 “巴图鲁”(英雄)、“色颜额热” (勇士)的头衔,平时也有目的地训练“布克沁”
(摔跤手)、“乌努嘎沁”(骑马)、“哈热玛嘎沁”(射手)等。铁木真(成吉思汗)统一各部后,
往往利用秋高气爽。牲畜肥壮之时,召开那达慕盛会,以检阅各部的实力和选拔将士。
清代,杜尔伯特旗那达慕分为“呼苏”(旗)、“努图克”(区)、“也拉”(村)三级,一般
与祀敖包或庙会同时举行。那达慕由王公贵族们主持。届时,人们穿戴一新,骑着马,坐着勒
勒车从四面八方拥入会场。各项竞技冠军“巴图鲁”将获得数匹马和数头牛的优厚赏赐。那达
慕除体育比赛和游艺外,还进行商品交易和娱乐活动。不再带有政治或军事色彩。旗内三级那
达慕层层筛选运动员,参加哲里木盟以及全蒙古的那达慕比赛。伪满康德11年(1944) 8月。王
爷庙(乌兰浩特)举行成吉思汗庙落成典礼暨那达慕大会,杜尔伯特旗一名“布克沁”(摔跤手)
获得亚军。
1954年,傲林西伯蒙古族自治区和东吐莫蒙古族自治区相继成立。分别召开那达慕大会,
进行摔跤、赛马、射箭、蒙古棋等比赛,全旗各区选派运动员参加比赛。以后,两区 (公社、
乡镇) 那达慕时常召开。1956年,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成立。决定每年秋季举行全县那达慕
大会。1957年 8月,召开全县首届那达慕大会,除“三项竞技”项目外,增添武术、球类、田
径等体育比赛项目,并且邀请邻县(旗)蒙古族运动员参加比赛。省、地区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
出席大会。大会期间,除体育比赛外,还组织文艺演出和商品交易活动。1962年,省给予那达
慕以财政补贴。1964年,县委、县人委决定每年9月1日为县庆日,同时举办那达慕大会。1966
年,“文化大革命”开始,那达慕大会停办。1976年,二十年县庆,恢复举办那达慕大会。除
“三项竞技”和球类、田径比赛项目外,增加马术、刺杀、迫击炮射击等民兵表演军事项目。
有省、地区领导出席大会和邀请辽宁、吉林、内蒙古省(区)有关部门的领导出席大会。大会期
间,中小学生表演大型团体操,商品交易和娱乐活动与历届相同。1983年,第十届那达慕大会
上,恢复蒙古棋、布鲁乌兰等游艺项目。1985年,第十二届那达慕大会上,增设施放焰火项目。
县历届那达慕举办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