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体育活动

第四节 体育活动




  一 学校体育

  清宣统元年(1909),多耐站官学堂开设体育课。

  民国16年(1927),泰康公立小学校开设体育课。

  伪满康德 4年(1937),泰康县公署举办全县田径运动会,分社会组和学生组,学生参加体
育比赛。伪满康德5年,实行新学制。将体育课定为必修课。小学每周3节,授课内容有列队、
徒手操、器械操、单双杠、球类、角力、田径等。学生还必须按照日语口令做“建国体操”,
接受奴化教育。

  1949年,小学体育课内容为低年级做游戏,高年级练习列队等。1950年,学校体育进入社
会。“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县中学篮、排球队参加全县篮、排球比赛。1951年,第八区中
心校与区政府联合举办体育运动会,第九区中心校举办全区小学运动会。1952年 8月,政务院
颁布《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决定》,其中提出:“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乃是保证学
生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出有强健体魄的现代青年的重要任务之一,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及各级学校教职员必须严肃注意这一问题。”各学校逐步开展“两课、两操、两活动”为内容
的体育活动。两课指体育课和卫生课;两操指早操和课间操(广播体操);两活动指课间活动和
课外活动。主要体育活动项目有田径、球类、操类、绳梯类、滑冰、跳绳、踢毽子等。蒙古中
小学增设摔跤、射箭、布鲁、乌兰、沙特拉等项目。1954年,在中小学中推行“劳卫制”。1963
年,全县劳卫制达标学生 1.5万人,达标率71%。其中一级7 200人,二级3 200人,三级4 600
人。同年,中学普遍设投弹、射击等军体项目。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止体育
活动。1968年,各学校体育课改为军事体育课,以年级为单位编成连排等军事组织,实行军训。
训练项目有射击、投弹、刺杀、防空、救护等。1972年,普遍撤销军体项目,恢复原来体育项
目,军体项目有选择地在个别学校开展。从1979年起,各中小学每年举行一次田径运动会和球
类比赛。县城内中小学在“五四”青年节期间开展环城跑活动。蒙古族中学每年举办一届那达
慕大会。1984年,在中学推行《体育锻炼标准》。1985年,达标学生7 800人,达标率61%。

  附 体育基点校

  第二初级中学 1979—1983年,省广播体操基点校。1980—1985年,省田径基点校。第一
完全中学1980—1985年,市(地)篮球基点校。

  实验小学、泰康镇第一小学 1980—1985年,市(地)田径基点校。

  泰康镇第三小学 1980—1985年,市(地)冰上运动基点校。

  二 农民体育

  原始的汉族农民体育活动出于趁兴随意性,在田间地头“比试”赛跑、摔跤、掰腕等,
或在草原、江湖“比试”赛马、游泳等。蒙古族农民参加有组织的那达慕大会。从1951年起,
各区(公社、乡镇)经常举办体育运动会,组织农民进行田径、球类比赛,汉族农民也广泛参
予那达幕大会各项比赛。1958年,县举办首届农民运动会,全县各公社选派农民体育代表队
参加比赛。

  三 职工体育

  伪满康德 9年(1942),旗公署设有篮、排球场3处,乒乓台1个,专供伪职员、警察娱乐之
用。同年,召开体育运动会,参加者有旗公署、警察署、兴农合作站、协和会、学校等单位的
职工、警察、学生。

  1950年11月,旗举办“人民保健操”学习班,全旗各行政、企事业单位都派职工参加学习。
“人民保健操”后改为“广播体操”,成为职工工间操。同年。举办职工、学生篮、排球赛,
以后,旗直各系统职工篮球队先后建成。五十年代,比较著名的篮球队有红光队(税务、银行)、
前卫队(公安)、七一队(县委)、爱群队(县政府)、钟声队(教师)、银鹰队(供销)。1960年,职
工女篮为地区甲级队,男篮为乙级队。1962年,县总工会在中心街开辟三处篮球场。1966年,
县总工会曾建一露天灯光篮球场。县职工篮球队利用这些篮球场地,广泛邀请邻县、市职工篮
球队来县比赛。1978年,全县篮球代表队30个,其中男篮甲级队有县直、粮食、工业、二科、
商业、农行;女篮甲级队有供销、建委、商业、二科、县直、教育。1979年,“五一”、“五
四”、“六一”三个节日,体委、文教科、 卫生科、工会、共青团、 妇联联合组织群众性的
“新长征”长跑活动,推动职工晨跑、晨练。1980年 4月,举办广播操、太极拳训练班。5—6
月份检查评比广播操开展情况。1981年 1月,举办城镇职工、中小学生速度滑冰比赛。1981—
1985年,进行广播操评比、太极拳培训和篮球、乒乓球比赛活动。

  四 老年人体育

  五十年代,有少数老年人自发地利用清晨到僻静的林间、野外散步、跑步或练功。1979年,
离退休职工骤然增多,对老年人体育活动产生强烈要求,各行政、企事业单位开始组织离退休
职工开展文体活动。1984年5月,举办全县首届离退休职工运动会。1985年5月,举办第二届离
退休职工运动会。比赛项目有田径、篮球、乒乓球、棋类;游艺项目有布鲁、乌兰、扑克、借
物跑、吊瓶跑、托球跑、自行车赛慢、祖孙接力等。每次运动会参赛选手 300余人。同年,人
民体育场成为老年人晨练的公共场所,老年人聚集在此跑步、舞剑、练气功、跳迪斯克舞等。

  五 幼儿体育

  幼儿体育活动原来在各个幼儿园中分散进行。1981年 6月,举办首届城镇幼儿体育运动大
会。1982年7月,举办第二届幼儿体育大会。首届有18个单位340名选手参赛,第二届有23个单
位 450名选手参赛。比赛项目有赛跑、钻花环、助人为乐、插红旗、智力测验、行车、投沙袋、
打灰狼等。1983年,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精神即对幼儿不应搞大型、激烈体育比赛,取消全城镇
性的幼儿体育运动会,由各单位(系统)自行组织小型多样的幼儿体育运动会。

  六 军事体育

  1963年,遵照国家“体育工作为劳动生产和国防建设服务”的方针,普遍开展军事体育活
动。主要有竞走、投弹、刺杀、射击等项目。1968年,体委被军管后,县武装部组织以民兵为
主体进行刺杀、投弹、射击、防空、战地救护以及野营拉练等军体活动。1975年,在二中选拔
基干民兵参加通讯兵训练,到1977年,前后培训3期共221名通讯兵。其中有无线电报、有线电
话、司号、旗语等兵种。9 月,参加省军区举办的会操表演,获得有线电话架设和无线电报务
两项第一名。1978年,在省军区通讯考核中,获得有线通信第一名。1979年。军体活动逐渐减
少以至停止。

   国家、省级运动会成绩






   破地(市)体育记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