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信仰祭祀

第四节 信仰祭祀




  一 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信仰喇嘛教,男婚女嫁要请喇嘛念吉祥经,人死后请喇嘛念超生经,人生病请
喇嘛念驱邪经,王公贵族为了增福增寿,请喇嘛念甘珠尔经,家家户户同念太平经。连看时历、
算命都去请喇嘛。大部分人家都供奉“苏勒及”、“伊勃格其”等佛像,经常烧香磕头,祈祷
保佑,永降吉祥。除喇嘛教外,蒙古族还信仰孛额教。即萨满教。1947年,政府号召破除迷信,
信仰喇嘛教和孛额教的群众逐渐减少。

  蒙古族历来有祭天、祭山、祭火、祭星、祭佛灯、祭敖包、祭成陵、祭吉雅其等活动。有
些祭祀活动一直延续至今,如祭天、祭火等。

  祭天蒙古族把每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做为祭天日。午夜在院中燃起一堆篝火,放一张八
仙桌,摆上奶酪、奶干、奶油、白糖等四碟白食,一壶白酒,一只酒杯,一个香炉。然后全家
按老少辈分行跪在桌前,长者点燃三炷香插在香炉里,杯里斟满白酒,向天空洒祭。致祭天词
后,向篝火磕3个头,把四碟祭品和壶中的白酒全部倒入篝火,燃起鞭炮,祭天仪式结束。

  祭山蒙古族把自己部落境内较高而且陡些的土丘称为“神山”,认为山有神灵,能保佑人
畜平安,主要祭多克多尔坡(今胡吉吐莫马场大山)。祭山没有统一固定的日子,一般是在遭灾
或人畜染病时,选“吉祥”的日子祭山,祈求保佑。祭山的祭品,根据家境不同,有的宰黑色
马,用马头作祭品,后来有用奶油合荞面作马头代替;有的用猪头、羊头或奶干、奶酪、奶豆
腐等白食作祭品。

  祭火蒙古人把火看成是长生和兴旺的象征,3 天为额都仁嘎勒(即日火),30天为萨仁嘎勒
(即月火),360 天为吉嫩嘎勒(即年火)。日火、月火日一般不祭。主要祭年火。每年农历十二
月二十三日,为年火日。年火日这天祭灶王,蒙古人把灶王称为火神,用牛羊肉作祭品,将灶
王纸像一火焚之,意在送火神上天。然后全家人喝团圆酒,吃团圆饭。

  祭佛灯蒙古语叫“明安珠勒”。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为千佛灯节。晚间掌灯后,全家
人围坐在一起,用养面作珠勒(即佛灯),一盘佛灯有33个、77个、99个、108 个不等,同时还
作些单灯放在窗台上、门套上、马圈墙上、牛栏上、勒勒车上。把佛灯全部点着,全家围坐在
灯旁观看。有的给佛灯磕头,祈求日子红火兴旺。

  祭敖包蒙古人在自己住地周围,选择地势较高,风景优美的地方,用土或石头堆起一座圆
形的实心塔,称敖包。敖包里边埋有神像及用瓦罐装的五谷杂粮。敖包顶上插一木杆,上边挂
着五彩布,写有经文。敖包的种类很多,有札萨克(旗)敖包,有努图克(区)敖包,有埃勒(屯)
敖包。每年春秋两季举行祭祀活动,用牛、羊、哈达、奶酒等作祭品。由祭祀人致祭词。然后
举行赛马、射箭、摔跤比赛,尽情唱歌、跳安代舞。男女青年谈情说爱,老年人说唱乌力格尔
(蒙古书)。同时用芒金淘告(大铁锅)煮肉粥,参加祭祀敖包的人吃完肉粥后结束。

  祭星每年农历正月初七为祭星日。祭星仪式比较简单,夜深后在院中放一张小桌,摆上香
炉,认为这样可以从黑暗中寻求光明。迷途中找到方向。

  祭成陵也就是祭祀成吉思汗陵。祭成陵分月祭和季祭:月祭日农历每月一日、三日;春祭
三月二十一日,夏祭五月十五日,秋祭八月十二日,冬祭十月三十日。每到祭日,蒙古人带上
牛、羊、酒、奶油、哈达等祭品,前往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境内的成吉思汗陵祭祀。杜尔伯特
旗距离成陵较远,只以努图克或户为单位在当地祭祀。在成吉思汗的画像前摆好祭品,全家跪
拜。一般只实行春祭,祭祀日禁止一切娱乐活动。

  祭吉雅其 吉雅其被蒙古人奉为牲畜的保护神。传说吉雅其是一位老牧人,临死时不肯瞑
目,问他牵挂什么?他说:“我死后给我穿上牧马时穿的衣服,挎上套马杆,葬在草原上”。
说完就断了气。人们按着他的遗言处理后事,可是没过几个月,牲畜大批死亡,人们就到吉雅
其墓地上供、祭祀,并把他的像画在毡子上挂在墙上,让他永远看着牲畜,从此草原牲畜兴旺。

  祭宝木勒宝木勒意为下凡,引伸为神。传说,有个叫郝布拉特的人,从天庭回来时偷杀了
天帝的神牛,吃了牛肉。天帝发现后派天使捉拿郝布拉特,郝布拉特为应付天帝,将牛骨说成
是宝木勒(神)分给牧民供奉。人们供奉后,人畜兴旺。从此,宝木勒被们视为吉祥神。

  祭尚西 尚西即神树,每年祭祀一次,一般在五月,结合祈雨祭尚西。先用鲜花和彩布将
尚西装饰一番,然后用全羊为祭品祭祀。汉族人也祭神树,只不过祭祀形式不同。

  二 汉族

  汉族信仰神仙,认为神仙才能赐福,保佑全家平安。汉族人祭祀除祭神外,还有祭祖、祭
墓、祭孔子和关羽等。

  祭祖除夕之日,将宗谱悬挂于墙上,前摆供品,点燃香烛。由家庭男主人主祭,向宗谱叩
拜。

  祭墓除除夕、清明祭墓外,农历七月十五日及十月初一,也要祭墓。清明、十月初一要送
夏、寒衣,焚烧纸衣和纸箔。除夕焚烧纸箔。七月十五日(鬼节)焚烧纸箔与“送灯”,即将用
萝卜或其他物品做成的油灯点燃后放在坟头。

  祭孔子、关羽属官祀。民国、,伪满时期,每逢春秋上丁日祭祀孔子;春分、秋分后首戊
日祭祀关羽。由设治员或县长率领各机关、团体人员祭祀。

  祭神汉族家庭根据不同的需要,祭祀与供奉不同的神仙牌位,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日,都
要焚香跪拜。如有的供“张仙”,认为“张仙”能打天狗,保佑生小孩不死;有的供“子孙娘
娘”,认为“子孙娘娘”能送来子孙;有的供“眼光娘娘”,认为能保佑全家人不闹眼病;有
的供“观音菩萨”,认为能保佑全家多福多寿;有的供 “狐、黄二仙” (狐狸、黄鼬),认为
“狐、黄二仙”能保佑全家太平。发大财;普遍供奉灶神(俗称灶王爷),认为灶王爷能上天言
好事,下界保平安。

  三 回族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凡是回族人都是伊斯兰教徒。婴儿生下 3天后,就得请教长给起经名,
即从《古兰经》中挑选人名,并登记入册。成年后,按时参加清真寺活动,严守教规。结婚时
请教长念“古兰经”,人死后请教长念“回头经”,凡是教徒有疑难问题,都找教长给予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