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
跋
社会主义新一代地方志的编修,已逾十年。就全国而言,正值大批成书的黄金时节。《杜
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志》虽在黑龙江省各县县志中算是晚出,但晚出有晚出的好处,这就是可
以充分地借鉴、吸收已出版志书的长处,把志书的编写质量搞得更好。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志办公室的修志人员正是这样做的。他们虚心地学习、认真地研究了兄弟县的县志,取长补短,
精益求精,因而使这部县志达到了较高的质量,具有如下的优点:
一、指导思想明确
社会主义新县志的编修不是为了溢美乡邦,而是为建设家乡积累完整的资料。因而,要求
实事求是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
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力求全面、客观地记述事物,符合
唯物辩证法。该志既如实地记述了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民主革命、社
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辉煌胜利和巨大成就,也揭示了党在工作中的失误,揭示出“大跃
进”、“文化大革命”等运动给各项事业带来的严重损失,还写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对“左”
的错误的抵制,以及党为了纠正错误所做出的努力。再比如,该志既记述了党的民族政策的伟
大胜利,蒙汉等各民族团结的感人事迹,也不讳言在民族工作中一度出现的曲折。这样全面、
客观、如实的记述,有利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更好地前进。
二、内容全面系统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修志,县志办的修志人员决心纵览古今,修出一
部反映本县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的全貌的“通志”。从纵向来说,从十世纪成吉思汗等十
一世祖的 4个侄子到呼伦贝尔成为朵儿别氏族写起,直到1985年;从横向来说,县的建置、自
然环境、民族、人口,经济、政治、文化各业,风俗、宗教、方言、人物无不备载,可称之为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百科全书。尤其是,他们十分注意资料的真实性,反复核实。多方征
求意见,努力避免“硬伤”的出现,使志书所记事实翔实、准确,达到思想性、资料性和科学
性的统一,这就为当代和后世利用志书打下了坚实的资料基础。
三、民族特色突出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是黑龙江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蒙古族人民在这里生活了近千
年,在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卫生体育、民俗宗教等各方面都形成了鲜明的特色。能否把这些
特色反映出来,是关系这部志书成败的大问题。值得高兴的是,《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志》
在反映蒙古民族特色方面取得了成功。蒙古族的源流和变迁发展叙述得很详尽,蒙古族歌舞、
蒙医、蒙古族教育、那达慕以及蒙古族的民俗都做了重点记述,全县中的蒙古语地名做了汉译。
在人物传中,所记28人中有16人为蒙古族,这就把蒙古族人民在县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突出
出来,使该志成为名符其实的蒙古族自治县的县志。
四、体例完备创新
这届修志,基本上形成了概述、大事记、各专志和附录的总体结构格局。篇章节目的编排
形式和述、记、志、传、图、表、录的综合体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志》也大体如此,
因而体例完备,结构谨严,层次清晰,图文并茂。但亦有其卓然不俗之处。如总述夹叙夹议,
笔法活泼。总述之后,不是新县志通常采用的编年体大事记,而是纪事本末体的大事记略,将
建旗设治以来三百多年间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历史大事如蒙旗地开放、中共地方党组织及人民
政权建立、土地改革、“一化三改”、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成立、“大跃进”、“文化大革
命”、“经济体制改革”等完整连贯地记述下来,因果彰,始末详,克服了编年体记事零散支
离、大事不重的缺点,也解决了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事都置于政治类志里的分类不
科学问题。同时,《县志》在志后附有大事年表,起查检作用,保存了编年体大事记时间脉络
明晰、记事简明扼要的优点。这种安排方法为已出版县志所仅见。篇目中将畜牧业列为农业篇
的首章,将那达慕在体育章中列专节,是突出地方特点的恰当安排。此外,民族人口篇人民生
活章既记物质生活,又记文化生活;在科学技术篇中纳入社会科学内容,是现行县志在内容安
排上的改进。
总之,《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志》是一部质量上乘,很有特色的县志。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在那里生活了十几年。她辽阔的草原、丰饶的
物产、热情豪爽的人民,尤其是蒙汉民族的团结和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此《县志》
出版之际,仅以上述之言,作为对《县志》出版的热烈祝贺。
梁滨久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于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