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后记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志》业已编纂成书。这是众人智慧的结晶,辛勤劳动的成果。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志》从着手设计到编纂成书,历经十五个寒署,四易其稿。1981
年 6月,县志编写领导小组(后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立,下设办公室。县志办着手设计县
志篇目并组织人员赴北京、沈阳、 大连、南京、呼和浩特等地调查收集入志资料, 先后八年
(1981—1988),收集入志资料556.5万字。1985年 9月,县志进入分工分篇编写阶段。1986年6
月,县委、县政府为了繁荣本县地方志事业,同时也为县志提供更多、更好的资料。召开全县
地方志第一次工作会议,发动全县各部门修志。这样的会议先后共召开四次(1986、1987、1988、
1992)。表彰奖励一批先进修志单位和个人。全县各专业志办共收集入志资料3 879.5万字,形
成专业志书(稿)82部,合651.4万字。1987年7月,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召开,
研究、制订志委会工作任务。1988年,县志办将县志稿打印成册,陆续送交志委和有关部门审
阅,征求意见,并根据所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一遍改稿。1990年 3月,专业志编写基本结
束。开始收集全县专业志编写情况,准备召开全县地方志第四次工作会议暨最后一次总结表彰
大会。县志编写完成92万字,占计划的 92%,接近尾声,10月,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第二次工
作会议召开。审定入志人物。1991年 7月,省志办对县志稿进行试审,县志办根据省志办审稿
意见进行第二遍改稿。1992年 8月,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第三次工作会议召开。审查通过县志
稿。同月,齐齐哈尔市志办审查通过县志稿。县志办根据县志委和市志办审稿意见进行第三遍
改稿。10月,省志办审查通过县志稿。11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批准县志出版。12月,县志付
诸印刷。月余,陷于停顿。
县志暨全县地方志事业从1981年起步,1986—1989年进入兴旺时期。1991年,出于某种原
因,县志编写进度减缓,余下的几家专业志指导工作也处于被动状态。县志印刷告停后,县志
办其他各项工作如年鉴编写、续志资料收集、古籍整理等也始终未能开展。1995年末,县委、
县政府采纳主持编务同志的建议,调配县志办负责修志工作的领导力量,并且对县志进行第四
遍改稿。此次改稿重点是订正部分史实和补充一些新发现的史料。县志编写、出版工作重新启
动。1996年 1月,县政府召开杜尔伯特蒙古族源流研讨会,并且邀请省志办、大庆市志办、齐
齐哈尔市志办和省民族事业委员会有关领导和专家与会,以解决我县内颇有争议的蒙古族源流
问题。3月,县志稿经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要领导审定后再次付诸印刷。
在县志编纂过程中,县委、县政府予以高度重视;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加强对县志工作领
导;档案馆、党史办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修志人员惮精竭虑勤奋工作,终成此书。许多人为
此做出卓越的贡献,其功绩不可磨灭。如已故县志办第一任主任刘沛然同志,潜心修志,创业
育人,奠定了县志暨全县地方志事业的基础;已故县志办第二任主任金炜同志,遵照县委、县
政府统一布置,督促、检查专业志工作,将专业志编写推向高潮。
在县志编纂过程中。得到中央、省、市有关部门领导的殷切关怀及省、市志办的精心指导。
中共中央颐问委员会委员:原国家科委主任武衡同志应邀挥毫题词;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秘
书长、省地方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梁滨久同志欣然受聘为县志顾问,并指导县志编写和审阅
志稿;省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员波·少布同志对县志有关民族源流、风俗等方面给予指导及修正。
指导县志编写与审阅志稿以及给予其他方面关怀与协助的同志还有原省地方志研究所副所长王
文举;省志办市县指导处处长梁文玺,工作人员柳成栋、刘桓、杨趾范;齐齐哈尔市志办主任
褚唤民,副主任崔喜林,原副主任王丙智、康振祥,编辑室主任刘玉河,工作人员邢宝田、侯
建春;大庆市市志办主任时永发,副主任孙瑞鹤,编辑室主任汪宗浩,编辑崔怀斌等。我们对
上述领导和同志表示衷心地感谢。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志》纵述千载,横罗万象,修志者水平有限,错漏难免,恳请读
者批评指正。
王国志
一九九六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