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概述

概述





徐勤业

图强林业局施业区(图强林区)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县境内,大兴安岭北麓。东邻阿木尔林业
局,西濒西林吉林业局,南靠内蒙古满归林业局,北界黑龙江与俄罗斯相望。东西宽约60公里,
南北长约150公里。面积约为405 984公顷。地理座标122°18′28″~123°28′10″,北纬52°
15′35″~53°33′42″。最北端的乌苏里是我国领土的最北角,比享有盛名的漠河县“漠河
村”更向北6′2″,更易见北极光,颇有旅游价值。

这里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严寒,昼短夜长。夏季短暂且湿热,昼长夜短,夏至
前后常出现白夜。年平均气温为零下3℃~5℃之间,最低气温为零下48℃,最高气温为30℃。
年平均降水量约500毫米,雨量大多集中在七、八月份。全年多西北风,风力可达6—7级。无霜
期80天左右。年平均积雪期5~6个月。大部份地区有岛状永冻层。

图强林区地势较平缓,属于起伏不大的低山丘陵地区,坡度大多在15°以下,海拔300米—
1000米之间。山脉多为南北走向。地势南高北低,东陡西缓。最高点为无名山,海拔1 210米,
在潮满林场、次为面包山,海拔1031米,位于本林区潮满林场、阿木尔林业局岭峰林场和满归
林业局北部交界处。境内主要河流为阿木尔河,发源于面包山东麓阿木尔林业局岭峰林场,自
东而西,又自西向东两度流经本区。此外,较长的河流还有老潮河和丘古拉河,这两条河长均
在50公里左右。这些河床较为开阔,曲回多湾,浅滩流急,在春融和雨季常有洪水发生。

图强林区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建设初期,森林覆被率为90%,有林木总蓄积3 848.3
万立方米,树种主要是兴安落叶松,其次为白桦、樟子松,还有少量的云杉、青杨和柳树等。
1987年,因“五·七”特大火灾的侵袭,本区的森林资源遭到惨重损失,森林覆被率降至43.8%。
现大片火烧迹地的森林尚未恢复,营造林任务非常艰巨。莽莽苍苍的大森林里,繁衍滋生着大
量的珍禽异兽,有大量纯天然野生、无任何污染、而又独具特色的奇花异果。动物有貂熊、驼
鹿、獐子、紫貂、狐狸、猞猁、水獭、雪兔、飞龙、松鸡等,也有味美肉嫩的细鳞鱼、鲤鱼、
哲罗鱼等冷水性鱼类。植物有经济价极高的北芪、兴安杜鹃、沙参等野生药用植物。每当秋高
气爽,“五华山”斑斓的时候,满山的越桔,雅格达(北国红豆)、木耳、蘑菇等俯拾皆是,令
人留连忘返。此外,地下资源也很丰富,蕴藏着黄金、煤炭、铁、石灰石、大理石、麦饭石等
矿藏。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和绮丽的自然景观,给本林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广阔的前
景。

图强林区的兴衰起伏,一直是随着我国北部边疆政治、经济的发展而波动。 1685年(清康
熙二十四年)4月,康熙皇帝命理藩院侍郎明爱自墨尔根到雅克萨之间设另一路驿站,其后,又
多次增设。其中,二十六站的部分、二十七站、二十八站所属区域,位于图强林区。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命姚福升沿黑龙江恢复和增设卡伦。姚福升经过勘察,
“距讷钦哈达卡七十四里,又距下游八十六里,平原可垦地,拟设卡伦一道曰:乌苏里卡伦。”
从此,图强林区内有了相当于乡级的政权机构。1945年,该卡伦机构撤消。

1956年,呼玛县森林经营局和漠河林管区曾在本林区现属的二十七站、额丘、老潮河等地
建立经营所,修建房屋约2 000平方米,后因交通不便,给养供应困难,均于1960年撤出。

196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林业部党组、铁道兵党委《关于开发大兴安岭林区的报告》,
决定采用会战形式开发建设林区。按规划统一部署,在阿木尔区(林业局)的直接领导下,图强
林区于1970年秋正式拉开建设的帷幕。数千林业职工、知识青年和铁道兵战士进军人迹罕至的
图强林区原始森林,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大森林里架桥修路,
开场设点。当年就建立了图强公社,老潮河公社。以后又相继成立了老潮河砖厂、胜利林场(奋
斗林场前身)、图强经营所、图强筑路队等单位。

1977年,根据林业部调整大兴安岭开发建设规划的方案,图强林区从阿木尔区(林业局)分
出,单独设区建局。国家集中了大量的建设资金,广大林业干部和工人,继续发扬艰苦创业、
奋发图强的精神,按正规化、现代化的要求,到1986年末,在十年之间,建成了一个初具规模
的新型林业企业。林业局拥有10个林场、2个贮木场,2个木材加工厂和苗圃、筑路工程处、房
建工程处、机修厂各1处。地方社会事业建成了商业、粮食、银行、邮电等比较配套的网络。
文化、卫生、教育、科技、交通等各项事业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满足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
需要。林区总人口发展到二万多人,比1977年增加了近3倍。

1987年,一场震惊中外的“五·七”特大森林火灾给图强林区造成了惨重损失。大片森林
资源被烧,林业局所在地图强镇及建在镇内的大部分工厂、学校、仓库服务设施等和2个贮木
场、6个林场、1处苗圃毁于一旦,变成一片废墟。房屋、设备物资损失价值一亿多元。烧死烧
伤数百人,近两万人成为无家可归、一贫如洗的灾民。但是,经过困难和艰苦条件磨炼出来的
图强人没有被灾难吓倒。在党和国家以及各级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内外友人的大力支持下,
他们全力投入扑火救灾、重建家园的战斗。图强人民实现了一年恢复生产、两年重建家园、三
年抢采抢运完烧死木的伟大壮举,使被火魔肆虐成满目焦土、一片废墟的图强林区重新焕发出
勃勃生机。至1990年,本林区已建设成为拥有固定资产二亿零八百多万元,职工八千多人,总
人口二万三千多人,生产、生活设施配套齐全、社会公益事业蓬勃发展的现代化林业基地。

图强林业局已成为国家大型森工企业,有8个林场、2个贮木场、2个养路队、2 个木材综
合利用加工厂以及劳动服务公司、多种经营公司、林严工业公司等44个基层单位。有中学3所、
小学10所、托儿所9个、职工医院1个、卫生所10个、商店11个。

图强林业局既是独立的经济实体,又是多种经营性质的综合作业单位。它从事经营森林、
木材采运、木材加工、林产化工、多种经营、综合利用、商品流通、基本建设和文教卫生、科
学技术等各项事业。

图强林区开发建设以来,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至1990年,已累计生产商品
材550万立方米,实现利税10亿元,上缴利润6.5亿元。

图强林区的开发建设是我国工人阶级发扬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不畏艰难,顽强拼搏,战胜
来自自然界的、社会的种种压力,为国家经济建设含辛茹苦,从而取得重大胜利的一个缩影。
建设初期,尽管生产、生活条件都很不具备,天寒地冻,风霜雨雪,交通不便,副食奇缺,又
处“文化大革命"期间,极左倾向干扰,但广大开拓者硬是克服了困难,在高寒禁区站住了脚,
扎下了根,开创了图强林区建设的基业。这筚路蓝缕之功,彪炳青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全党战略重点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向转移,图强林区
的建设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的新阶段。图强单独设区建局后,党政领导带领全局职工,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贯彻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采用现代化管理方法,推进技术进
步,强化企业管理,大力发展林产工业、多种经营。其间,虽经“五·七”大火的洗劫,但经
过血与火洗礼的图强人民在各方的支援和关怀下,很快医治好火灾的创伤,经过艰苦努力和卓
有成效的工作,使本林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稳定协调发展。林业企业由单一的
木材生产型向以营林为基础的生产经营型转变;由单一的全民所有制经济向全民、集体、个体
经济协调发展转变;由封闭的、内向型经济向内引外联外向型经济转变。这使本林区的经济结
构和产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个人
储蓄余额已达3 900多万元。

图强林区开发建设历程,饱含着图强人民辛勤的汗水和智慧,也凝聚着国家、黑龙江省、
林业部、大兴安岭地区等各级领导同志的关心和爱护。大兴安岭地区领导同志全玉祥、李春贺、
张毅、赵向东、王汉忠等经常来图强,具体指导工作,促进改革和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黑龙
江省委、省政府及林业部的领导刊、维本、邵奇惠、高德占、徐有芳等也多次亲临图强,了解
情况,指导工作。1987年“五·七”大火后,国务院领导万里、李鹏、田纪云等同志亲自到图
强,指导扑火救灾,重建家园,亲切慰问灾民,使图强人民受到极大鼓舞。所有这些,都对图
强林区的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

现在,图强人民正在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披荆斩棘,开拓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