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气候特征

第四节 气候特征


           

  春季 漫长的寒冬季节推迟和缩短了春季,每年4月23日以后,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进
入春季。这时冰雪消融,土壤解冻,野草发芽,柳树、落叶松、白桦相继发芽放叶,报春花、
白头翁、兴安杜鹃陆续开花,是植树造林的季节。

春季气流活动频繁,天气多变,气温急剧上升,4月份平均气温可达0℃左右,5月份比4月
份上升0.9℃左右。风速大,大风日数多。4月份至5月份大于8级大风日数约占全年1/2。春季
空气干燥,蒸发量大。月最小相对湿度在5%以下。4—5月份蒸发量是同期降水量的5至6倍。春
季升温快,积雪融化后地表细小可燃物在强烈的太阳辐射下,迅速失水变干极易燃烧,因此火
险等级较高。

  当日平均气温达到5℃以上时,野生植物开始生长,到5月下旬日平均温度稳定超过10℃,
是农作物开始播种的时期。

  夏季 月平均最高气温高于22℃,气温高降水多,湿度大、风速小,日照时间长,落叶松、
樟子松、云杉等树种和其他野生植物进入旺盛生长时期,芍药花等具有夏季指示意义的花应时
开放,光、热、水资源充沛,森林生长条件良好。

  7月份是全年温度最高,降水最多,湿度最大的月份。月平均气温16℃左右。7月份降水量
在140毫米左右。6—8月份总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7—8月份是湿度最大的月份,也是
雾日最多的月份。

  秋季 夜长昼短,热量收入减少,而地面辐射冷却失热较多,平均气温急剧下降。一般在
9月上旬至中旬后出现早霜。9月中下旬日平均气温降到5℃以下,日极端最低气温降到零下5℃
以下,开始降雪,树木及野生植物停止生长,枯萎,进入休眠状态,秋季低温干燥,草木枯干,
是护林防火的又一关键时期。10月上旬积雪覆盖山川大地,日最低气温降到零下10℃以下秋季
结束。

  冬季 气候寒冷干燥,明朗而少云,盛行西北季风。冬季比较漫长,最低气温在零下40℃
以下。1月份是最寒冷的月份,月平均气温低于零下30℃,月极端最低气温在零下45℃以下。
冬季降水少,仅占全年降水的8—10%。冬季冰雪覆盖山川大地有利于护林防火。冬季常刮偏北
风和偏西风,但是由于森林及山脉的屏障作用,风力不大。

1975—1990年温度、日照、霜期、降水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