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森林分布
第二节 森林分布
本局施业区为我国最冷地区,年平均温度-4.9℃,冬季长达 8个月。生长期90天,年降水
量400—550毫米,大部集中在7—8月。在丘陵状台地,土类为棕色泰加林土,低洼地为沼泽土,
且有岛状永冻层。
由于气候条件严酷,植物种类较少,代表性植被类型是以兴安落叶松为主所组成的明亮针
叶林。
一、水平分布
兴安落叶松林,在世界植物地理上属于北极植物区的欧亚针叶林植物区东西伯利亚寒温带
针叶林的演替顶极群落。在本区呈兴安落叶松纯林、樟子松落叶松混交林形式分布。在向阳坡
向落、樟混交林呈进展分布,在阴坡呈落叶松纯林,并伴有部分白桦混生。在阴湿河谷地带有
条块状红皮云杉分布。
由于本世纪四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人为因素影响,次生杨桦逐年增多,尤其在1987年5月7
日的特大森林火灾后,以白桦、山杨为主的次生林大量萌生,受灾区内林分逆向演替明显。
二、垂直分布
本区多呈低山丘陵地貌,山势北低南高,南部边界最高山顶海拔1 210米,潮中施业区内
第二高山海拔1 115米,设有防火了望塔一座。一般山顶多在海拔600—800米之间。
海拔700以上多为偃松—落叶松林,有部分白桦混生,地表植被为泥炭鲜、杜香、兴安杜
鹃。在阴坡、半阴坡表层有15—20厘米的苔藓层。林木稀疏,长势低矮,尚有部分越桔、岩高
兰、沙草分布。
海拔400—700米为杜鹃—杜香—落叶松林和杜鹃—越桔—樟子松林。阴坡多为落叶松纯林,
在阳坡、半阳坡多呈落叶松、樟子林、白桦混交林,此种林分为本区阳坡主要林分。
灌丛,以兴安杜鹃为主,有少量赤杨、山刺梅。地被物以越桔、杜香为主,尚有苔草、万
年蒿、大地榆、红花鹿蹄草等。
海拔400米以下,多为溪旁落叶松林,立木以兴安落叶松为主,有白桦、山杨混生。灌丛
以丛桦为主,尚有杜鹃,山刺梅等。地被物有都柿、越桔、苔草、塔藓、大叶章等。
在火烧区内,阳性植物迅速滋生,大叶章、地榆等生长茂盛,迹地荒草化现象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