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野生动物
第二节 野生动物
一、兽类
图强林区动物属于全国动物地理区划古北界,东北区的大兴安岭亚区。地带性景观为西伯
利亚泰加林带,动物区系表现为泰加林群落的特征,北方型兽类与东北型兽类相混杂。分布于
本区的北方型兽类有驯鹿、驼鹿、貂熊、森林旅鼠、普通田鼠、雪兔等。是耐寒动物群典型分
布的代表。
食虫目 普通鼹鼩鼱、中鼩鼱
翼手目 伊氏鼠耳蝠
食肉目 狼、赤狐、棕熊、紫貂、白鼬、伶鼬、香鼬、黄鼬、水貂、水獭、猞猁。
兔形目 雪兔、草兔、高山鼠兔。
啮齿目 松鼠、花鼠、小飞鼠、黑线仓鼠、棕背鼠、普通田鼠、森林旅鼠、麝鼠、
黑线姬鼠、大林姬鼠、褐家鼠、小家鼠。
偶蹄目 野猪、原麝、马鹿、狍子、驼鹿。
二、鸟类
本区鸟类资源,根据1984—1990年的多次调查发现,约分布鸟类97种。
主要有:黑嘴松鸡(棒鸡)、黑琴鸡(乌鸡) 花尾榛鸡(飞龙)。雉科有鹌鹑。游禽有鹊鸭、
斑头秋沙鸭、红胸秋沙鸭,涉禽种类在黑龙江一带较多。猛禽有隼形目19种,鸮形目10种。
苍鹰亚种、毛脚鵟、矛隼较常见。呜禽类18个科,百余种。
冬季常见鸟类:
朱顶雀、家麻雀、大山雀、花尾榛鸡、红交嘴、啄木鸟、松鸦、银喉长尾山雀、旋木鸟、
普通鳾、白翅交嘴、黑嘴松鸡、北噪鸦、乌鸦、长尾雀、黑啄木鸟、鹰、岩鸽等。
本区北部的沿江一带,阿木尔河流域夏季各种鸟类繁多、据马逸清主编、1989年12月东北
林业大学出版的《大兴安岭地区野生动物》一书记载,本区有各种鸟类180多种,夏季较长见
的各种鸟类的近百种。
随着大面积采伐更新作业的进行,鸟类对保护森林所起的作用日益明显。在维持森林生态
的平衡环境中,鸟类的作用日益重要。
三、两栖、爬行类动物
本区号称“寒极”,冬季酷寒漫长,生活条件较为严酷,变温动物中,两栖、爬行动物分
布种类较少。
两栖纲,有尾目,小鲵科,有极北小鲵。蟾蜍科中有中华蟾蜍、花背蟾蜍。雨蛙科中有无
斑雨蛙。
蛙科中有黑龙江林蛙,俗称哈土蟆,雌蛙体长70—90毫米,雄蛙略小,鼓膜显著,在眼后
方呈近三角形斑纹,前肢较短,指长顺序3、1、4、2,第一、三指几乎等长,后肢长,胫跗关
节达眼或略超过眼,左右跟部在腿后曲时明显重迭,胫长可超过体长之半。体背侧面皮肤上具
很多大小不等疣粒。雌蛙输卵管为名贵补品,俗称蛤蟆油。林蛙夏季多生活在阴湿树丛中,秋
季入水泽泡子中度过冬季。6—8月间产卵,卵块产于水泽之中,成团状,春季自然水温中浮化,
蝌蚪生长很快,当后肢尾状伸出时体长达30毫米,是本区常见的蛙类。
龙江草蜥,体长60毫米,尾长102毫米,体形粗圆,头部较扁,外廊呈长三角形;吻鳞宽,
后缘与额鼻鳞相连接,额鼻鳞单枚,似八角形,无上鼻鳞,背部有7—8行大鳞,背鳞具棱,腹
鳞8行,排列整齐,四肢发达,指趾细长,后肢内侧有鼠蹊窝,每侧3个,偶有4个,尾呈圆柱
状,逐后细长,尾鳞具棱,成环节状排列,每一鳞棱皆后尖出,常有断去再生的痕迹。栖息山
坡灌丛中,以捕昆虫为食。本区黑龙江边较多见。
蝮蛇,俗名土球子,头呈三角形,上唇鳞7—8片,仅第三片入眼,眼前鳞2—3片,眼后鳞
2—3片,上唇鳞10片,偶有9片,体鳞仅最外一行无棱,颈部鳞片23片,体中部21列,肛前17
列,蝮鳞138—168片,尾下鳞二分30—42片,肛片一格,体长可达690毫米。为本区常见蛇类。
有毒。捕食鼠类、蛙类等。
四、鱼类
图强林业局施业区,水系密布、江河水泊中鱼类资源丰富。北界黑龙江,区内阿木尔河中
均有分布。
1909年苏联专家在其《黑龙江流域鱼类》一书中叙述过大兴安岭北部河流鱼类区系。现代
苏联著名鱼类学家尼考里斯基,对黑龙江流域的鱼类分布,生活习性,经济意义曾进行论述。
本世纪30—40年代日本一些专家对东北地区各水系曾进行多项调查。我国学者张春霖、付桐生、
任慕莲对黑龙江鱼类的分类、地理分布主要特征做了阐述。1960年由中国和苏联两国专家组成
考察队,对黑龙江流域进行了大规模综合考察时,对黑龙江流域的鱼类资源同时考察。黑龙江
省林业厅保护处,组织黑龙江省北部山区动物调查中,对鱼类又进行过调查。
图强林区鱼类区系为北方山区复合体,第三纪复合体,温暖沼泽复合体。
主要经济鱼类有:
鲤鱼
是黑龙江特产著名经济鱼类。个体大、肉质细嫩、味鲜美。每年开江后至6月中旬,稠李
树开花时节为繁殖期。渔民多用趟网、张网进行捕捞。由于不够注重保护鱼类繁殖,鲤鱼产量
日趋减少。
细鳞鱼
细鳞鱼属冷水性鱼类,栖息在水温低,水质清澈的山溪中,冬季在河流深处或大江中越冬,
春季溯向上游产卵。以小鱼、蛙、蝌蚪,水栖昆虫、水栖无脊椎动物为食。在黑龙江、阿木尔
河均有分布。
图强林区在1968年开发修路时期,阿木尔河中细鳞鱼资源十分丰富,2—3斤重细鳞鱼很多。
入冬档亮子每有数千斤至万斤收获。北红村渔民在阿木尔河中下游每年入冬均有捕鱼活动,多
为细鳞鱼类。1975年后,滥捕、炸鱼现象较多,致使鱼类资源遭到严重破坏。1980年后,其生
态环境破坏严重,细鳞鱼资源明显减少。
细鳞鱼脂肪含量一般可达3.8—7.7%。
鳇鱼
鳇鱼是黑龙江名贵鱼类,背部灰褐色,腹部灰白,终年生活淡水中,不回游,在水流较缓
漫、砂质江河底栖息。个体大,寿命长,不集群,食量大,以采食底栖动物、昆虫、鱼类为主。
1989年春有渔民在黑龙江红旗岛附近江中捕获到一条百余斤重鳇鱼。鳇鱼在乌苏里浅滩至红旗
岭江段虽有分布,但数量甚少。
其它鱼类
黑龙江、阿木尔河及其流域的天然水泡中较常见鱼类有:鲫鱼、鲶鱼、山鲶鱼、雅罗鱼、
哲罗鱼、红尾梢、白鲑、狗鱼、麦穗鱼、泥鳅、柳根、胡芦子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