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制材车间
第三节 制材车间
该车间为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 160平方米,担负国拨锯材和综合利用锯材加工任务,年
设计产量2万立方米。制材车间设锉锯室、配电室。1984年,制材车间有职工37人,知青工81
人,其中技工23人,验收员4人,车间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
原料供应 从1983年11月建厂投产至1990年,原料供应一直由林业局拨给,原料种类有针
阔叶原木和次加工材,原料的验收与接交由厂验收员与林业局各林场、贮木场双方验收员对验。
设备及工艺演变 1984年,有48时跑车大带锯1台;跑车由电机牵引,通过皮带传动,在
轨道上运行。有42吋人力主力锯2台,把大带锯加工的半成品锯成成材;有42吋带锯1台,加工
前道工序未加工的板皮;有4台小圆锯,加工小材小料;有600毫米收边园锯1台,锯去成材毛
边;脚踏截锯1台,把成材腐朽部分截去,达到标准材长。
1989年,为解决待业人员无活干,采取双班生产,实行两班倒,四四工作制,生产班组由
5个,增加到10个,2名车间主任各负责一班。第一班由早晨5时起至9时止,第二班由9时至下
午13时止。成材由传送带运输至板院。1990年自制1台原木调头机,分别被林业局、大兴安岭
林管局、大兴安岭地区、黑龙江省、林业部授予科技成果奖。
锉锯 1984年,制材车间设锉锯室1处,专职锉锯工4人。设备有:锉锯机2台、压锯机1台、
焊接机1台、开齿机1台。
锉锯工艺是:将锯条通过开齿机开齿,然后在砂轮上把锯条磨齐磨平,放到焊接机焊接后,
把焊口锉平,放到压锯机上压平,移到锉锯机上,用压料机压料后,用锉锯机锉出锯齿。
锯材剩余物 1984年,加工剩余物(板皮、板条)用卧式传送带把板皮、板条传送到车间外,
用J一50把板皮、板条背到厂外指定地点堆放,供职工烧柴用。锯沫用人力掏出,装上车运到
厂外堆放。
制材车间生产工人一律按锯材加工定额,执行计件工资。经济效益与个人利益挂钩。根据
产品质量、数量兑现工资,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