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小学教育 全局现有小学10所,(含育英中小学小学部),其中图强镇2所,育英片1所,林场所在地7
所。小学教育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1977年至1980年为创建阶段;1981年至1985
年为发展阶段;1986年至1990年为逐步成熟阶段。经过这三个发展阶段的小学教育,在办学条
件,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和提高。
一、图强第一小学校
图强第一小学校,始建于1977年3月18日,前身为阿木尔林业局图强林场子弟小学校。建
校当时第一小学与图强区中学合校,统称图强中小学。当年秋季8月开始时,有1—5年级,教
学班8个,在校学生283名,毕业生48名,教职员工18人,教室5个。1—3年级二部制上课。学
生课桌椅是用木板订制简易长条桌,木板加树墩的长条凳。教学设备仅有黑板、粉笔,教师办
公室兼教师宿舍,修建了简易运动场地,六月召开了学校第一届田径运动会。
1978年秋季开学时,学生全部坐上符合国家标准的双人课桌椅、教学设备有了较大改善。
整修了简易场地,设置了简易篮球架、单双杠,购置了足球、篮球、排球。次年8月,林业局
交还建局初期占用的原阿木尔林业局图强林场子弟小学位于图强三道街中段的一栋六个教室的
老校舍,全校实行全日制上课。
1984年3月22日,图强第一小学校单独设校。任命股级党支部书记、校长。8月,位于图强
镇三道街中段的教学大楼1940平方米和 100平方米的锅炉房落成。学校从图强中学迁入新校舍
上课,有教学班22个,在校学生1 028名,教职工 54名。林业局批拨大量开办费,购置学生课
桌椅、办公设备、仪器、图书、参考资料和体育运动器材,学校办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教
师队伍素质经过调整、充实,有了较大的提高,学校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85年学校进入
林业局先进学校行列。
1986年8月,教学楼东头接建的三层六个教室570平方米的竣工,使学校教室增至24个,适
应学生增加的需要。有教学班1—6年级共24个,在校学生为1 088名。教职工66名。其中专任
教师47名,中专、中师毕业生30名,占教师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三点八。教学设备配置,达到省
颁规定要求,当年进入地区先进学校行列。
1987年“五·七”森林大火,学校遭受巨大损失,校舍、设备、仪器、器材、图书、资料
毁于一旦。学校停课两个半月。学校领导带领全校教职工坚守岗位参加林业局恢复生产重建家
园。9月,借第一中学校舍按期开学,二部制上课。历时五十六天,于10月末迁回复建后的校
舍,全日制上课。复建后的学校,运动场地向东扩展一个居民小地面,校舍占地面积增加一倍。
学校用上级拨的专款和国内大专院校学生的救灾捐款,购置了学生课桌椅、办公桌椅、乐器、
仪器、设备、体育、卫生器材、图书资料,办学条件超过灾前。1988年10月,经省、地教育委
员会检查验收,学校达到省颁普及小学教育标准。
1988年4月,复建不久的图强第一小学教学大楼二楼板开始倾斜,10月倾斜度明显加大。
经检验于翌年1月教学楼停止使用,3月批准报废。3月初借局幼儿园教室开学,二部制上课。
根据学校地质条件,重新设计的新校舍改为平房建筑。5月施工季节到来,林业局组织施工力
量,在三个月内完成投资96万元,于8月份保质保量完成建筑任务。重建后的校舍,新建部分
为4栋2 200余平方米,加上原有校舍平房建筑总共建筑面积为8 300余平方米,占地面积为
15 912平方米;教室27个,实验室1个,图书室1个,办公用房17个,以及锅炉房、仓库、浴
池、厕所。室外运动场地可划200米环形跑道。1989年学校被评为林业局先进单位,地区级改
善办学条件先进学校。
1990年8月秋季开学后,有教学班24个,在校学生1 129名,教职工61名,其中专任教师49
名。学历达标率为75.55%。学校机构设党支部、校长室,下设教导处、少先队大队部、学科教
研组、年级组、校医室、总务处等。有一个可容纳48名学生上实验课的自然实验教室、拥有放
像机、电视机、投影机、幻灯机、简易天文望远镜、显微镜、各种动植物、人体标本模型及实
验仪器1 431台(套、件),可以满足自然课教学演示、学生分组实验、电化教学需要。图书室
内有图书资料万余册。1990年,经地区教育委员会检查验收,被评为地区级规范化学校,通报
地区表彰,并报省命名。同时,被评为局级森林防火先进单位。
学校十分重视思想品德教育,经常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学雷锋、
学赖宁、学解放军等教育活动。1984年被评为“地级五讲四美三热爱”先进集体。1986和1987
年连续被评为地区和地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学校少先队从1985年以来连续多年被共青团大兴
安岭地委授予“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学校非常重视体育活动,除抓紧阳春酷夏爽秋的大好时机开展室外体育活动外,还非常注
意抓严冬季节冰上体育活动。1984年以来,年年冬季在校园内自浇冰场,组织体育训练队,开
展冰上活动。1984年至1989年连续获地区“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先进学校奖。1989年12月
下旬,在地区冰上运动会小学组竞赛中,三名男生打破少年男子乙组500米速滑地区纪录,两
名女生打破少年女子乙组地区纪录,获大兴安岭行署体委、林管局体协联名授予的“体育先进
集体”光荣称号。
1989年以来,开始招收学前儿童教育班,每期4个月。
1986年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教学以来,一直坚持活动。目前有电子琴、舞蹈、美术、口琴、
绣花等专业班,每周定期开展活动。从1987年以来,已制做科技、工艺作品千余件。在1990年
10月,地区举办的“青少年科技知识竞赛”活动中,图强局参赛组获第一名。小组三名学生中
有两名是局第一小学学生。11月在局教育学会年会上展出学生第二课堂科技、工艺作品13件,
有12件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1990年4月,学校升格为副科级单位。建校14年来,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在校学生巩固
率为99%,毕业班学生毕业率占99%以上。培养小学毕业生1 825名,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毕业
生升入初中学习。
二、图强第二小学校
图强林业局第二小学校,根据林业局总体规划成立于1979年8月,位于图强镇铁道北四连
居民区。建校当时,仅有一栋420平方米校舍,有5个教室(每个教室可容纳24名学生),3个小
办公室,一个大办公室。秋季开学时,有1—5年级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4名,教职工17名,
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学生课桌椅。其它设备、器材、图书资料简陋缺乏,冬季取暖靠师生自己动
手上山拣柴。
1980年8月,为满足学生入学需要,又建成一栋480平方米校舍,新增6个教室,每个教室
可容纳48各学生。林业局增拨教育经费,购置学生桌椅、办公设备、教学仪器、乐器、体育器
材、图书资料,办学条件有所改善。
1984年8月,新建成一栋410平方米教室和行政用房。把第一栋老校舍内部改建为6个标准
教室,使学校教室增至14个。翌年,又新盖锅炉房、仓库,所有教室全部安置暖气。至此,学
校初具规模,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1987年“五·七”大火把学校化为灰烬,学生随家长疏散外地。全体教职工在学校领导带
领下,按照林业局的要求,坚守岗位,重建家园。灾后复建时,根据四连片重建设计,学校占
地面积成倍扩大,达到36 329平方米。在宽广的校园里,使用联邦德国援建资金于1987、1988
两年先后盖起较现代化的两栋二层教学大楼、锅炉房及其它辅助用房,建筑面积为3 099平方
米。1987年10月新建的第一栋1 230平方米的教学楼及锅炉房竣工。学校于11月份复课,在校
班级有1—6年级14个。在校学生415名,教职工38 名。次年第二个教学楼于9月开学前交付使
用,学校拥有教室14个,专用教室(实验、音乐、体育)3个,教研室和行政办公室14个,图书
室、会议室各1个。运动场地可划300米环形跑道,林业局拨出大量经费,专项资金购置符合省
颁要求和国家标准的学生课桌椅、教学仪器、电教设备器材(电视机、录放机、投影机、收录
机等)、体育运动器材、图书资料等,学校办学条件接近省颁要求。
学校于1985年开展科技制作,体育锻炼专项活动,到1990年已发展为:美术、速滑、田径、
乒乓球专项组、队,参加活动的学生占全校学生人数的一半。在1990年10月参加地区“青少年
科技知识竞赛”活动,参赛组荣获第一名。在小组成员中,有一名是第二小学的学生。
1989年冬季开始,在校内自浇冰场,开展冬季滑冰运动,结束了火灾前利用河道冰面进行
冰上运动的困难时期。1989、1990两年先后分别荣获林业局第三届运动会小学组团体总分第,
一名,全局小学冰上运动会速滑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1989年参加地区小学生速滑比赛时,
男女三人分别获得500米,1 000米第四名的好成绩。1990年学校被评为地区“百万青少年上冰
雪”活动先进学校。1990年末,学校拥有可划400米标准跑道的运动场地。1988年开始举办学
龄前儿童学习班。开始招收一个班,以后每年春季收两个班。
1990年学校在以前考核基础上修改制订有关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实行“目标管理百分考核
实施细则”、加强学校常规管理。教学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年末,在校学生440名,分布在1—
6年级12个教学班。教职工37名,其中专任教师26名,学历达标率为69%。
1990年4月,学校升格为副科级单位。
建校十二年来,共培育小学毕业生503名,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100%,在校生巩固率98%
以上,毕业率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三、育英学校小学部
育英中小学校小学部位于老潮河畔,塔漠公路经过其东侧,前身系1971年11月11日成立的
阿木尔林业局老潮河林场子弟学校。1977年 1月,随育英林场划归图强林业局。当时,有砖木
结构平房校舍两栋800平方米。教学班1—5年级5个,教职工15名,有广阔而未成型的运动场地,
办学条件较为简陋。1978年秋季开学,在距学校较远的育英汽车队设置教学下伸点教学班,1985
年撤销。1980年,随着林业建设的发展,育英地区单位增多,学生增多,校舍增至 1 524平方
米,教学班1—5年级增至9个班,在校学生352名,教职工22名。1985年以来,学校购置了大量
教学仪器、体育器材、图书资料、并修建了可划 400米环形跑道的运动场地,办学条件有了较
大改善。1980年11月13日,图强区委决定在育英林场子弟学校基础上成立育英中小学,隶属关
系由育英林场领导改为直属林业局领导。
1987年“五·七”森林大火前,有1—6年教学班13个,在校学生588名,教职工36名。校
舍2 630平方米(含中学校舍),占地总面积达到22 667平方米,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建校以来最
好水平。“五·七”大火使育英学校倾刻之间化为灰烬。灾后,学校领导带领全校教职工坚守
岗位,投入救灾复建。林业局把学校校舍建设列为首批复建项目,经过四个 71的建设,到8月
份,重新规划设计的第一批砖木结构平房校舍 1 380平方米竣工交付使用,9月份二部制复课,
迎接灾后返回家园的学生和适龄儿童入学就读。
1988年,第二批新建校舍竣工。学校校舍建筑面积达到2 901平方米(含中学部校舍),校
园园占地总面积为42 500平方米,有一个符合省颁要求的可划 400米跑道的室外标准运动场。
1989年,建起四周围墙。与此同时,林业局投入大量费用,购置了符合省颁要求的教学仪器、
体育运动器材、卫生器材、图书资料,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教学质量有了进一
步提高。经省、地教委领导检查,获得好评。地教委指定学校领导参加地区统一组织的教育考
察团赴北京考察办学。1988年小学部被评为局级“三·八”红旗集体。
1988年9月开始,在小学一年级选择一个教学班进行语文教学改革,搞“小学语文注音识
字提前读写”教学实验活动。坚持三年,从实验班与普通班教学质量对比来看,实验班的学生
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均好于普通班。
灾后,学校又在灾前学校岗位责任制管理基础上,实行“目标岗位责任制”、“教师招标
上岗”、“职工招标上岗”制度,奖罚分明,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开展,保证正常教学秩序,
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1986年开始举办适龄儿童学前班。次年由一个班发展为两个班。1987年因火灾停办一年,
以后又恢复开办。1988年,学校开展科技“十小”制作活动。1990年学生制作的“自动行走水
上气垫船”被选送参加地区科协举办的小学生科技作品展览。学生制作的“桦树皮粘贴画”参
加局科协、教委举办的小学生科技作品展览,获一等奖。还成立“电子琴课余培训班”,有40
名学生参加,每周学习三次,每次2小时。
学校体育活动,长期坚持“两操”(课间操、眼保健操)、两课(每周两节体育课)、两活(每
周两节课外活动)。1986年冬季自浇冰场,开展冰上运动,结束了冬季靠老潮河天然冰场滑冰
的时期。1990年初,学校升格为副科级单位。同年秋,学校经地区教育委员会检查,基本达到
省颁“合格小学”标准。
1990年末,学校有教学班12个,在校学生398名,教职工42名,其中专任教师28 名,学历
达标率为85.7%。十四年来,培养小学毕业生963名,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100%,巩固率100%,
毕业率73—100%,普及率100%。
四、奋斗林场子弟小学校
奋斗林场子弟小学校,简称奋斗小学,1977年10月成立。开学时有8名学生,分在3个年级,
学校负责人和教师4名,暂借两间家属房做校舍,上课、办公。用学生课桌椅当办公桌椅。全部
用木板自己订制。学校无勤杂工,教师既上课传授知识又负责打水、烧炉子。
1978年10月,一栋新建砖木结构平房230平方米校舍竣工。学生增至15名,分布在1—4年级
四个教学班,教职工仍为4名,学校负责人也教一个班级。秋季开学学生坐上符合国家要求的课
桌椅。学生虽少,但他们在教师带领下参加林场清林劳动,用清林清出的枝丫烧炉子越冬。学
校用清林收入给学生做校服,添置教具,改善办学条件。
随着林场建设事业的发展,学校办学规模、条件均有较大变化和发展。校舍增至 535平方
米,校院占地面积达到1 500平方米,在校学生 125名,分布在1—6年级6个教学班里。教职工
12名,其中专任教师10名,中师、高中毕业生为5名,学历达标率50%0。学校购置了教学仪器、
体育、音乐器材、图书资料;有可划 200米环形跑道的运动场地,冬季已开始自浇冰场,开展
青少年冰上活动。
1987年“五·七”森林大火把学校毁于一旦。灾后,教职工坚守岗位,参加林场复建。9
月,暂用一栋新建家属房做课堂复课。1988年 10月,新建教学楼1 021平方米建成交付使用。
校园占地面积达15 103平方米,运动场内可划250米环形跑道。林业局拔专款购置了学校课桌
椅、办公桌椅、教学仪器、运动器材、图书资料,办学条件大为改善,超过灾前水平。
学校注意抓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开展体育活动。1980年学校被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和共青
团地委授予“五讲四美三热爱先进集体”称号:1989、1990两年学校团支部被共青团大兴安岭
地委授予“优秀团支部”称号;1989年10月共青团大兴安岭地委授予该校少先队活动室为“红
旗活动室”称号。1990年学校被林业局和分区工会授予“文明单位”称号。1984、1985和1989
三年均被大兴安岭地区体育运动委员会授予“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1990年11月,大兴安岭地区教育委员会对学校工作进行全面检查,经检查验收学校被评为
“地级合格小学”并授予“地级合格小学”牌匾,在全地区通报表彰。
1990年末,有1—6年级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4名,教职工13名,其中专任教师11名;专
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63.6%。建校十四年来,共培养小学毕业生166名。
五、壮林林场子弟小学校
壮林林场子弟小学校,简称壮林小学,成立于1978年8月,位于四○干线北段,壮林林场
东北部。建场时,林场职工是阿里河林业局一个林场成建制调来。
学生随职工、家属一起迁来。9月,学校开学上课,有学生68名,分布在1—5年级5个教学
班里,教师 5名,其中一名兼学校负责人,校舍为砖木结构平房,建筑面积 320平方米,占地
面积 1 995平方米,由于准备充分,开学时办学条件已初具规模,学生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课
桌椅。
1987年“五·七”森林大火围绕林场住宅区转一圈,仅受惊吓,幸免于难。
1990年末,校舍面积为679平方米,校园占地面积为1 330平方米,在校学生51名,分布在
1—6个班里,教职工7名,其中专任教师5名。十三年来,培养小学毕业生150名。
六、潮河林场子弟小学校
潮河林场子弟小学校,简称潮河小学,位于四○干线北段,林场北部区,成立于 1978年8
月,建校初期,有砖木结构平房校舍246平方米。在校学生75名,分布在15年级5个班里。教职
工6名,专任教师5名。学生课桌椅符合国家要求,有适应办学要求的教学仪器、运动器材、图
书资料。
1980年秋,校舍增至350平方米。1984年秋,新建580平方米砖木结构平房校舍。学校迁入
新舍开学,学校占地面积达10 000平方米,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1987年“五·七”大火逼近学校,在距学校五里之遥处转弯东下,学校虽未遭灾,但因投
入打火救灾而停课两个多月,9月开学复课。
该校注意抓师资基础知识和业务培训,注意抓学生的学习和辅导,教学质量逐年有所提高。
1987年春全局小学统考,该校总成绩名列全局第一名。1988年以来,学校重视抓德育、智育、
体育全面发展,着重抓学校基础环境建设,开展学雷锋、学赖宁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教
育,开展体育锻炼活动,购置了教学仪器、体育器材、图书资料,办学条件基本达到省颁要求。
1990年经地教委检查,学校达到“合格小学”标准。
1990年末,有在校学生49名,分布在1—6年级6个教学班,班额最多的二年级为10名;班
额最少的一、六年级各为6名;三、四年级各为9名,教职工7名,专任教师6名,学历达标率为
50%。林场给学校在编制外配一名勤杂工。十三年来,培养小学毕业生83名。
七、潮中林场子弟小学校
潮中林场子弟小学校,简称潮中小学,位于四○干线中南段,创建于1978年3月。建校时,
有砖木结构平房校舍两栋800平方米,校园占地面积7 200平方米。1985年因冻害校舍报废一
栋,学生集中于另一栋校舍上课。翌年,在家属区南部新建校舍砖木结构平房一栋210平方米,
校舍前操场300平方米。1989年原校舍另一栋报废后,学校迁入新校舍上课。1986年7月以前,
学制为五年制,9月以后改为六年制。1982、1983两年期间为在校学生最多时期分别为90名、
99名,1990年为在校学生最少的一年,仅有29名。
该校注意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抓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1986年,学校被评为
地区级“文明单位”。1986、1988、1989三年全局小学统考,教学成绩均位列第二名。1990年
小学全局统考,教学成绩名列第一名,林场每年为学生检查身体一次。教学仪器、体育器材设
备、图书资料,在建校初期较好,后添置补充不够,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教职工建校初期为8名,中期为9—11名,1990年末为11名。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81.8%,
学历达标率为89%。建校十三年来,共培养小学毕业生108名。
林场非常注意学前教育,1980—1984年林场成立幼儿班。中间停办数年,于1989年又恢复
办学。
八、潮满林场子弟小学校
潮满林场子弟小学校,简称潮满小学,位于林业局四○干线南端,成立于1979年8 月。创
建时校舍一次建成,建筑面积为440平方米的砖木结构平房教室,并逐步平整出占地5 330平方
米的校园。1983年林场投资三万元,把学校冬季取暖由火墙改为水暖。
1980年秋季开学,有教学班5个,在校学生为25名,发布在1—5年级的5个班级;学额最多
的一年级为8名;最少时四、五年级分别为3名、2名;二、三年级均6名,这一学年为在校最少
的一年。教职工4名、其中专任教师2名,满足不了五个教学班的需要,由林场暂配两名临时代
课教师。
1982年秋季开学,有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为106名,为建校以来在校学生最多的一年。1984
年秋季开学,学制由五年制改为六年制,从此学校每年有教学班1—6年级六个班。
1990年末,在校学生90名,分布在1—6年级6个教学班里。班级学额最多为一、二、三年
级分别为17名、18名、20名;学额最少的是六年级,学生11名;四、五年均为12名。这是建校
以来,在校学生较多的第二个年份,教职工12名,其中专任教师10名,学历达标率100%。
十二年来,共培养小学毕业生80名。学校地处偏远,生活颇为艰苦。教学仪器、器材、设
备、图书资料建校开始就注意配置购买,到1990年末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九、常青林场子弟小学校
常青林场子弟小学校,简称常青小学,位于三。干线中段,成立于1982年8月。建校当时,
有砖木结构平房校舍 500平方米。教学设备、仪器、器材、图书资料比较齐全。1983年秋季,
在校生为20名,分布在1—5年级的五个班里,班级学额最大的一年级为7名,其他班级学额除
三年级为4名外,各班均为3名,从1986年秋季开学,学制由五年制改为六年制。
1987年“五·七”森林大火,于8日凌晨袭击常青林场。该校在孙玉海领人保护下,没被
烧毁。灾后,恢复建设时期,林业局于6月决定林海、常青两个林场合并为林海林场。场部设
在幸免于难的林海林场场址。不久,因场名与林海车站重名,又易名为常青林场。原常青林场
子弟小学,在“五·七”森林大火之后实际已经停办。现在的常青林场子弟小学校,是两场合
并后,在原林海林场子弟小学校址上新创办的一个小学校。新创办的常青林场子弟小学校有校
舍砖木结构平房建筑722平方米,校园占地面积为3 344平方米。教学设备、仪器、器材、图书
资料齐全,办学条件较好。1987—1989年间是学校在校生最多的年份,分别为:59名、69名、
85名,教职工为7名、9名、9名。其中专任教师分别为6名、5名、7名,其学历达标率为67%,
80%,71%。
1990年末,在校学生为53名,分布在1—6年级六个教学班里,分别为3名,14名,13名,5
名,8名,10名,当年毕业生14名。教职工9名,其中专任教师8名,学历达标率为75%。建校八
年来(与原常青林场子弟小学校连续计算)共培养小学毕业生39名。
十、二十八站林场子弟小学校
二十八站林场子弟小学校,简称二十八站小学,位于三。干线北端,靠近黑龙江,与潮满
林场子弟小学校在地理位置上南北呼应,为本局南北狭长形“两级”学校,始建于1986年8月。
建校当时,有校舍砖木结构建筑358平方米。1988年8月迁入新校舍,建筑面积为658平方米,
校园占地面积为3 000平方米。教学设备、仪器、器材、图书资料逐年充实。办学条件得到较
大改善。
建校当年有在校生24名,分布在1—4年的四个教学班里。分别为4名、7名、5名、8名。教
职工4名。1990年末,在校生为37名,分布在1—6年级六个班里。教职工8名,其中专任教师7
名,学历达标率为100%。
十一、图强机械筑路大队子弟小学校
图强机械筑路大队子弟小学校,简称筑路队小学,位于图强镇西北,学校前身是阿木尔林
业局图强机械筑路大队于1974年秋天建立的子弟小学校,两栋帐棚起家,人称“帐棚学校”。
1977年1月划归图强林业局。有校舍砖木结构平房230平方米。由于学校地质条件复杂,次年教
室墙壁断裂,迁入帐棚上课。1979年又新建砖木结构平房校舍两栋400平方米,秋季迁入开学,
并逐步修出占地666平方米的校园。教学设备、仪器、器材、图书资料,经过八年来的购置充
实,到1977年4月已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1977年8月,在校学生为50名,分布在1—5年级五个教学班里。1981年秋季开学,在校学
生126名,为学校在校生最多的一年。1986年9月,学制由五年制改为六年制。1987年5月初,
在校生为92名,分布在1—6年级六个班里。教职工9名,专任教师7 名,学历达标率为77.8%。
建校十年,共培养小学毕业生87名。
1987年“五·七”森林大火,把学校和机械筑路大队家属住宅区烧毁。灾后恢复建设时,
机械筑路大队迁移地址,家属住宅在图强建造,机械筑路大队子弟小学校建制撤销。教师和学
生分别进入图强第一小学,第二小学。
十二、林海林场子弟小学校
林海林场子弟学校简称林海小学,成立于1982年8月,位于三。干线中段。建校时有砖木
结构平房校舍400平方米,校园占地面积为3 500平方米。在校学生为28名,分布在五个教学班
里,学制为五年制。1985年8月秋季开学,学制改为六年制。1987年4月在校生为28名,分布在
六个教学班里。教职工7名,其中专任教师5名,学历达标率为100%。
1987年“五·七”森林大火幸免于难。6月13日随着林海、常青两个林场合并,两个林场
子弟小学校也合并。林海林场子弟小学校建制撤销。
历年小学教师状况一览表
1977—1990图强林业局小学基本情况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