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中等教育 图强有完全中学一所,初级中学和小学合校的初中部一所,高级职业中学一所,曾办中等
技工学校一所。此外,在1978年9月至1984年7月的六个学年里,曾在四个林场子弟小学校试办
附设初中一、二年级教学班。自1977年图强中学建校以来,到1990年培养高中毕业生591名,
初中毕业生2 524名;高级职业中学毕业生99名;技工学校毕业生590余名。
一、普通中学教育
(一)图强第一中学校
图强第一中学校,成立于1977年 3月18日。正科级建制,位于漠河县图强镇一道街西段,
坐北朝南。东面隔道与待建的图强林业局俱乐部为邻。西面隔道与林业局办公大楼相连。
建校当时,学校名称为图强中小学校。内部刻制两枚公章:一枚是图强区图强中学,用于
对外和学籍;另一枚是图强区第一小学,只用于学籍。1984年3月22日该校中小学一分为二,
成立图强中学校。1985年5月,学校改名为图强林业局第一中学校,人们仍称其为图强中学。
1977年3月开学时,有校舍砖木结构平房教室两栋880平方米,系原阿木尔林业局图强林场
子弟学校教室,教学设备除够百名学生使用的课桌椅、黑板外,其它几乎为零,校园荒芜,长
满荆棘,树墩遍布;地面高低不平,排水不畅,雨过天晴,积水不退。有中学教学班三个:初
中1—2年级2个,高中1年级1个,在校生百余名。教师9名,全日制上课。学制是初中二年制,
高中二年制。七月首届初中二年制学生64名毕业。八月中旬秋季开学,教学班增至8个:初中
六个,高中两个,在校生增至251名。教职工增至27名,其中专任教师18名。教师学历,除一
名大专毕业生外,其余教师均为中师、中专、高中毕业生。
1978年7月,第一届高中二年制毕业生6名同学毕业,刘同英(女)经国家统考升入牡丹江林
业中等专业学校。(该生毕业后回图强工作)。暑假期间,教职工自己动手盖起40平方米砖木结
构水房,解决了全校师生喝开水和住宿生生活用水。在校园内搭起两栋帐棚作教师办公室、行
政办公室,腾出原占教室迎接秋季新生入学。8月秋季开学,初中学制改为三年制。年末又建
成480平方米的砖木平房教室。
1979年秋季开学,教学班增至13个:初中1—3年级11个班;高中1—2年级2个班,在校生
516名,高中生51名,中学住宿生10名,教职工68名。
1977—1979年三年冬季学校取暖主要是火墙、炉子。能源为木柴,每年需30—40汽车,全
部由教师和中学生在入冬前后上山采站干、风倒木,由兄弟单位支援汽车拉回,自锯自劈。
1980年8月,新建的四层教学大楼3 060平方米竣工,锅炉房也同时竣工。林业局拨出10余
万元开班费,购置了新的课桌椅、教学仪器、器材、设备、图书资料。当年学校被评为地区教
育系统先进单位。
1981年8月,700平方米的砖木结构平房三用堂(食堂、体育教室、音乐教室,并可作礼堂
使用)落成交付使用。
1982年8月,高中学制改为三年制。从高中二年级开始实行文、理分班教学。1984年暑假,
学校把原两栋教室960平方米改为学生和教职工宿舍,并在两栋宿舍之间接盖200平方米的卫生
间、茶炉房,全部安置暖气。8月开学,四个林场子弟小学附设的初中班撤销,学生并入图强中
学学习。林业局每月发给林场住宿生生活补助费。住宿生增至120名。
1983年2月,为了提高高中教学质量,改变师资素质,吸取外地教学经验,经林业局批准,
用优厚待遇从上海市和黑龙江省一些地区招聘大学毕业、教学经验丰富的10名语文、数学、政
治、物理、化学、英语、俄语等学科的教师来校工作。同时,商调大专毕业的生物教师来校任
教。他们从5月份开始陆续到校报到,9月份全部上岗开课。从根本上改善了高中教师素质。7
月,应届高中毕业生高峰,考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财会专业(毕业后分大庆市工作),结
束了建校以来,学校自己培养的高中毕业生从未考入国家统招大学本科的时期。10月,新建的
三层实验教学楼1 200平方米竣工,内设物理、化学、生物等教学实验室。各实验室均配有仓
库、准备室、上水道,电源齐备。设计比较先进,基本符合国家设计要求。林业局先后拔专款
20余万元购置了电教、仪器、试剂、设备,装备各实验室。从此,学校进入现代化教学阶段。
学校可容纳30个教学班。
1987年“五·七”森林火灾,烧毁了学生宿舍、三用堂、锅炉房和部分办公室,教学仪器、
器材、设备遭到严重,损失。灾后复建时期,扩大了校园,并重新设计新建了二层楼房的学生
宿舍、学生食堂、室内体育教室,修复了锅炉房,学校建筑面积增至7 309平方米,校园占地面
积增至34 821平方米,拥有一个可划400米环形跑道的标准运动场地。
1988年秋季开学,学校实行“百分考核制度”,奖金由死变活,与“百分考核”实绩挂钩,
并制定了一整套科学管理制度,使学校在灾后很快走向正规。
次年7月,高中应届毕业生考入大学本科的4名,考入大学专科的7名,为建校以来高中应
届毕业生升入国家统招大学的最好成绩。
1977年5月,图强林场支援学校东方红“75”推土机两个台日,和师生一起平整出一条宽8
米的环形简易跑道。6月1日,在这条简易跑道上召开了学校第一届田径运动会。翌年5月,驻
防在劲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派来两台移山“80”推土机和10台卸式翻斗汽车无偿支
援学校,在师生共同努力下,修建出一个“100×120”平方米的较为平坦、初具规模的运动场
地。“六·一”在学校简易运动场上召开了学校第二届田径运动会。10月,在兄弟单位支援下,
用水罐汽车、消防车拉水浇了建校以来第一个冰场,实现了青少年冬季走出教室上冰活动。12
月,召开了学校首届冰上速滑运动会。1980 年秋季学校锅炉房深井建成后,每年都自浇冰场,
参加“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并自己动手制做篮球架、单双杠、垒木、秋千和购置体育器
材开展体育运动。坚持开展“两课”“两操”“两活”。初中女学生常淑霞在1989年6月地区中
小学生运动会上破跳高、跳远两项地区中小学生运动会纪录。
1990年末,校舍建筑面积为7 309平方米,校园占地面积为34 821平方米。教学班26个,其
中初中1—3年级20个,高中1—3年级6个。在校生为1 109名,其中初中生847名,高中生262名。
教职工为123名,其中初中专任教师52名,大学本科毕业的5名,专科毕业的30名,学历达标率
为67%。高中专任教师24名,大学本科毕业生4名,专科毕业生16名,学历达标率为21%。建校十
四年来,学校十分重视抓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重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已培养初中毕
业生2 524名,高中毕业生591名。
(二)育英学校初中部
育英学校初中部成立于1980年11月13日,其前身系图强林业局育英林场子弟小学的戴帽初
中教学班。
1977年3月,育英林场子弟小学校有1—2年级两个初中班,学制为二年制。在校生不足百
人。专任教师除语文、数学外,其它学科由小学教师兼课,办学条件简陋。翌年8月,初中学
制改为三年制。经几年发展,到育英学校成立时,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1982年9月,教学
班已发展为1—3年级6个班,在校生达到241名,是建校以来在校生最多的一年。1986年秋季开
始有大专毕业生在校任教。教学仪器、器材、设备、图书资料,经过多年购置充实,已基本满
足教学需要,教学质量有较大提高。
1987年“五·七”森林大火袭击育英,学校被大火吞噬。灾后,学校教职工一面积极参加
复建,一面准备复课。林业局把校舍建设列入第一批复建项目,8月末,部分校舍重建完工。9
月,如期开学,接纳返回家园的学生复学和招收新生。从开学第一天起,学校即进入正常教学。
教学仪器、器材、设备、图书资料,经林业局拨专款购置,基本上达到火灾前的水平。
1988年3月,学校实行“目标责任制”科学管理。9月,又实行“教师招标上岗”,上不了
岗的教师暂停发奖金。实行教育行政管理改革后,加强了教师工作责任心,调动了教师的积极
性,教学质量有了较大提高。1989年被评为局级先进集体。1990年,教学质量在全局初中阶段
考试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受到林业局奖励。
1986年冬,学校自浇冰场开展冰上运动,参加全省“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1988 年
冬,恢复了因火灾中断一年的冰上运动,体育活动在全校蓬勃开展。1990年夏天,全局召开中
学生运动会,学校男子100米,1 500米,3 000米均取得初中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女子四项全
能也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在1989年地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男子200米、400米、800米分
别取得第三名、第四名、第六名;男子跳高、女子跳高分别取得第三名,第四名的好成绩。
1990年末,学校有1—3年级六个初中教学班,在校生 210名,当年毕业生53名。专任教师
17名,其中外聘教师2名,教师学历达标率为41.2%。毕业生升入中师,中专和实验中学的比率,
均居全局初中段榜首。学校有可满足物理、化学教学要求的演示仪器、器材、试剂和设备,正
在筹备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十四年来,培养初中毕业生约600名,其中1982—1990年9月
毕业生为417名。
(三)四个林场子弟小学附设初中班
1978年,奋斗、壮林、潮河三个林场提出在林场自办初中班。林业局考虑到林场职工子女
不出林场上初中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决定这三个林场当年秋在林场子弟小学内开办附设初
中班1—2年级,三年级到图强中学上学。翌年9月,潮中林场也在其子弟小学内办附设初中班1
—2年级。经六年试办,由于师资质量和办学条件均达不到办学要求,于1984年7月停办。从1984
年9月始,各林场小学毕业生一律参加全局初中统一招生考试。录取后,三○干线各林场学生到
育英学校初中部读书;其他林场被录取的学生到图强中学读书。
二、职业中等教育
图强高级职业中学校,成立于1984年6月25日,建制为正科级单位。此前,1981年8月在图
强中学内开设职业高中班,招生45名,实际报到28名。1982—1983年每年都招收一个职业高中
班。1984年9月,学校迁往三。干线2.5公里处的原图强林场场部旧址办学。有砖木结构平房六
栋,1 820平方米校舍,校园占地面积8 000平方米。教学班按文化课上课为三个班,按专业技
术分为五个班:服装、美术、电工、木工、营林等。在校生95名,当年首届毕业生23名。职业
高中与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为1:1.9。教职工25名,其中专任教13名(含代课教师5名)。专任教
师中,文化课教师8名,专业课教师5名,其学历为中专、中师、中技毕业生。有些专业课教师
(如缝纫)是临时外聘。
建校初期,办学条件较差,缺经费、缺设备、器材、图书资料、实习场地。林业局给予平
均每生超千元的教育经费,大力扶持学校开办。学校领导亲自到外地兄弟学校学习办学经验,
派人到外地购置设备、仪器、器材,图书资料,使学校很快走向正规。1985年,学校建立岗位
责任制,实行岗位承包,推动了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的发展与提高。10月,地区教委进行职业
教育办学联检,被评为全地区第一名。第二年又被评为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该校不幸遭受1987年“五·七”大火袭击,毁于一片火海。灾后,教职工全力投入林业局
恢复建设工作,并筹备复课。1987年下半年停招新生,在校生放假。
1988年林业局安排在图强中学借用5个教室,3月1日复课。复课后,学校提出“重新振兴
图强职业教育”的口号,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办好职业教育。8月,招收新生45名,编入一
个班上文化课,分两个专业:服装、电器,上专业课。
1988年9月,图强技工学校与图强职业中学合并办学。
1989年10月,学校迁入图强镇一道街原图强林业局幼儿园园址,三层楼房1 123平方米新
校舍,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1990年3月,学校实行开门办学,组成电器维修、服装裁剪制作,邮政编码咨询三个小组,
走向社会为群众服务,提高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觉悟,使学生了解社会,增强职业教育的透
明度。秋季招生,招收一个班50人,报考人员超过百人,为历年报考人数最多年份。年末,在
校教学班1—3年级三个,专业分为服装、家用电器维修,营林等。职业教育十年来,共培养服
装、林业机械、电工、木工、营林等五个专业毕业生99名,已转合同工16名。服装专业的部分
女同学,走自谋职业之路,成为服装缝纫个体专业户。有一名毕业生留校任教,有一名被图强
电视台选用为播音员、记者。
1985年初,学校筹建校办工厂,年末投产。翌年盈利三千元。1987年校办厂被烧毁,第二
年恢复后,创利润柒万元。以后两年创利润分别为十万九千元和捌万元。1990年开设服装和家
电维修两个门市部,使学生提前接触社会,强化职业观念。
三、技术教育
图强技工学校,创建于1981年8月11日,正科级建制。学校初创时期,搭起五架帐棚作为
教室和办公室,位于图强镇三道街西段道南(今福利科地址)。经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劳动局
验收,于当年9月招生600余名新生,开班办学。教职工30名,学制为二年。建校宗旨是:“建
立技术工人培训基地,改善和提高职工队伍政治觉悟和技术素质”。
在企业整顿、机构改革中,该校于1982年11月5日与党干校合并,成立党技校,一套班子,
两块牌子,招生办学,学校迁到镇东南桥头三角地带。1983年7月28日,党技校与局培训总校合
并,统称培训总校,一套班子,三块牌子。1985年3月1日,技工学校从培训总校分出,并入图
强机修厂,实行厂校合一,走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校址迁入图强镇铁道北,三○干
线二点五公里处的局机修厂内,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当年9月招收新生90名,分两个教学班,
学制三年。1987年2月14日,技工学校又和机修厂一起并入局机械筑路大队,一套班子,三块牌
子,校址仍在机修厂内。1982年11月至1988年9月,先后与四个单位合署办学期间,始终保持学
校建制,每年初由林业局单拔经费。
1988年9月,技工校从机械筑路大队分出,并入图强高级职业中学,合署办学。图强技工校
办学七年,共招两次新生,培养毕业生约7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