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医疗
第二节 医疗
一、发展概况
1970年图强林场建卫生所,设在一座小帐篷里,有一名医士、一名卫生员。1972年从知青
中抽调6人做护士工作。1973年从帐篷搬入砖房,调入3名医生、一名检验员,购进一台显微镜,
能做一般常规检验。随着林区开发建设,人员增多,卫生医疗队伍不断扩大,1975年图强林场
卫生所已有卫生技术人员30名,增添50毫米x线机,为提高临床诊断创造了条件。1977年3月7
日,图强林场卫生所扩建为图强林业局职工医院,有两幢砖房,面积600平方米,有职工112人,
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1人,有大专毕业生5 人,中专毕业生6人,病床20张。由于医疗设备差,技
术力量不足,重症及疑难病人大多转地区中心医院诊治。
1980年,国家投资建医院大楼,占地一万平方米,面积4 150平方米,1983年10月竣工后,
职工医院进入大楼办公。随着林区的开发建设,职工医院内部建设有了很大变化,到1990年,
有职工13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85人。技术力量有大专毕业生9人,中专毕业生22人。专业职
务中有主治医师9人,医师12人,药剂师5人,护师6人、检验师1人、心电师1人、放射线师2人、
医士9人、护士31人、助产士3人、其它士级技术人员6人。图强职工医院的组织机构是:书记1
人,院长1人,副院长2人,医务科主任1人,总护士长1人,工会主席1人,团总支书记1人,负
责全院医疗护理和思想政治工作。
职工医院设有内儿科、外科、妇产科、保健科、中医科、五官科、针灸理疗科、口腔科、
第二门诊部9个临床科室。设有放射线科、检验科、物理诊断科、中西药局、激光室、手术室、
供应室7个医技术科室。主要医疗仪器有日本产500毫安x线机,B型超声诊断仪、心电机、尿液
分析仪、德国产显微镜、上海产脑电图机、心脏监护仪、752型光电比色计、同步呼吸机、万能
手术床、常规手术器械、麻醉机、激光治疗仪。设病床80张。
职工医院平均日门诊量158人,全年住院平均为680人次,为了提高医疗水平,林业局逐年
拨款陆续购进了一批现代化医疗仪器,3万元以上的有3台,有日本东芝牌x线机、B超、尿液分
析仪。基本上解决了常见疑难病症的诊断,为全局人民防病治病起了重要作用。
二、医疗成就
1990年,图强林区共有人口23 457人,其中男12 362人,女11 095人,全年门诊量为:
54 670人次。1977年至1982年治疗好转率为87.3%,1989年至1990年治疗好转率为92.4%,比
1982年前提高5.1%。1983年以来共发表学术论文9篇,其中《梅花针加拨火罐治疗外侧皮神经
炎》被评为国家级论文,已刊登在国家自然科学一类刊物《针灸学报》上,获得黑龙江省针灸
学会优秀论文证书。获地级一等奖的两篇,姚丽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总护士长徐艳
茹的《如何搞好病房管理》。获地区二等奖的5篇:《怎样填写病房护理表格》(作者外科护士
冯艳秋)、《浅谈护理工作的点滴体会》(作者内科护士刘慧芬)、《怎样抓好护理质量》(作者
徐艳茹)、《对肺心病病人护理的一点体会》(作者内科护士张淑云)、《颅脑损伤的护理》(作
者外科护士冯艳秋)。获地区三等奖的一篇《大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穿孔手术的体会》(作者外
科副主任、主治医师王殿阁)。
三、医疗实践
(一)中医中药
职工医院重视中医药学在防病治病中的地位和作用,设有中医门诊和针灸理疗门诊,有针
灸主治医师1人,中医(药)师2人,中医(药)士2人。
(二)西医各科
1990年底统计,有西医81人,其中主治医师8人、医师12人,医士9人,护师6 人,护士31
人,西药师6人,医技术科室9人。
1、内儿科
全科总人数14人,其中医师4人,医士3人,护7人,病床40张,有老干部病房1个。主要医
疗仪器有心脏监护仪,体外膈肌反波器。能进行呼吸、循环、消化、神经、泌尿等系统疾病的
诊断和治疗。1983年至1990年,共抢救药物中毒、脑出血病人133例,死亡15例,抢救成功率
为88.72%。1989年11月份,抢救一例格林——巴利综合症合并呼吸肌麻痹患儿,患者名齐双,
女性,14岁,病儿入院第三天出现呼吸肌麻痹症状,由院长刘志国主持召集了五官科主任薛伟、
外科主任朱天荣、主治医师王殿阁、翟玉泉、麻醉师李著明等人会诊治疗。及时采取气管切开
手术,用同步呼吸机帮助呼吸。内科主任于桂香,护士长杜俊莲及全科医护人员,轮流看护了
一百个日日夜夜终于使患儿转危为安,获得了第二次生命。此病例处置技术,受到了地区医院
和省医大二院教授的好评。1990 年,又抢救了一例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两例
均获得成功。
2、第二门诊部
为了方便图强职工家属就医,在图强镇四连居民区设立了第二门诊部,有医务人员五人,
临时观察床10张,平均每天接待患者30人次。
3、外科
建院初期已开设了外科门诊,但由于技术落后,医疗器械缺乏,仅能做阑尾切除术。1980
年以来外科先后选送了3名医师、1名护士长去上海、北京、哈尔滨等省级医院进修学习,从而
提高了技术水平。1984年至1990年,七年中共抢救重危病人375例,其中颅脑损伤65例,死亡3
例。颅脑损伤抢救成功率为95.38%。1988年成功地做了一例胆囊摘除术和一例甲状腺肿瘤切除
术。由于全院医务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勇于钻研,外科医疗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在施行外科普
外手术为主的同时,已在开颅术、甲状腺切除术方面攻克技术难关,取得明显效果。
外科有主治医师4人,医师3人,护士6人,病床36张。
4、五官科
1986年设科,主治医师1人,医师1人。能开展鼻中隔弯曲矫正术,上颌窦根治术,扁桃体
切除术。1989年,成功地做了1例上颌窦根治术。平均每日接待患者25人次。
5、妇产科
建院初期妇产科的主要任务是接生,随着医院设备与技术条件的不断改善,妇产科发挥了
技术优势,开展了子宫次全切、子宫下段剖腹产术、卵巢囊肿切除术四种计划生育手术。1983
年至1990年,八年来做输卵管结扎术11 250人次,安全无事故。还能进行剖腹产、宫外孕、子
宫肌瘤等难度较大的手术。现有医师1人,医士2人,助产士2人,病床4张,每日门诊量为30人
次。
6、医疗技术科室
建院初期只有放射线科和检验科,1983年增设心电室,1988年又增设了B超室、脑电室、激
光室。对于诊断各种疾病,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