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要事件记述 (一)马占山在海伦的活动
马占山、字秀芳,1885年11月30日出生于辽宁省怀德县毛家城子村西炭窑,1950年11月29
日病故于北京。1911年,马占山投靠清军奉天后路巡防营统领吴俊升,充任四营中哨哨长,1913
年吴部归属中华民国,改编为中央骑兵第二旅,马充任二团三连少校连长。
1920年,马占山随黑龙江省长兼督军吴俊升来黑龙江省,驻防海伦,任骑兵第五团团长。
并在海伦城内东四道街路南(现在县人民政府、海伦宾馆院内)设有公馆。当时海伦县设有绥海
镇守使署,受镇守使石得山指挥。马占山驻海伦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剿匪和收编土匪,以维持社
会治安。1922年绥海镇守使署从海伦移驻呼兰,石得山任黑龙江省东荒剿匪总司令,所有骑兵
第二、五旅及山林剿匪司令部均归其指挥。司令部设在呼兰绥海镇守使署。在海伦分设一个办
事处,由马占山负责地方治安工作。1925年马占山任东北陆军第十七师骑兵第五旅旅长,仍驻
扎海伦。1928年12月21日,黑龙江省保安司令万福麟委任马占山为黑龙江省剿匪司令兼骑兵第
二十二旅旅长,即日离开海伦到达呼兰驻防地。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10月10日张学良电令马占山任黑龙江省政府代主席兼军事总
指挥。马占山接到电令后,于1O月19日晚到达黑龙江省会齐齐哈尔。于10月20日上午马占山宣
誓正式就职。于11月4日到11月 18日,亲自指挥了著名的嫩江桥抗日阻击战,使日寇多门师团
受到了严重的打击,1931年11月22日,马占山率领黑龙江省军政两署人员和部分军队到达海伦
城。黑龙江省政府和黑龙江省军署,在海伦开始办公。军政两署均设在海伦广信公司 (今人民
银行)内, 各机关分设在各大商号。省府委员有民政厅长刘廷选,建设厅长马景桂,教育厅长
郑林臬,省政府委员潘景武等先后到达海伦。黑龙江省国民党部委员到海伦者有吴唤章、王宾
卿、王化南等,其他机关重要委员百余人也先后到达海伦。
马占山到海伦后,积极整顿军事,扩编新军,组建保卫团,以增强地方的抗日武装力量。
并一再电令各县火速组建保卫团,委派省府官员查视。对拖延不办,甚至借机敲诈勒索者极为
恼火,曾发电令说:“再发现勒索敲诈情弊,一经查党或被告发属实,定按军法从事,决不宽
假”。12月 5日又以军事总指挥马占山、副指挥兼参谋长谢珂的名义发出电文,任命“南廷芳
为克山、克东、德都三县保卫团上校总队长;陆春薄为林甸、安达、依安、明水四县保卫团上
校总队长;才洪猷为呼兰、庆城、彦巴、兰西四县保卫团上校总队长;马振东为拜泉县保卫团
中校总队长”。还命令各县“将团丁调齐集中县城,听候总队长统帅来省”,保卫团的枪支弹
药,一半由省政府统一发给,一半由各县配备,扩充了地方抗日武装力量。同时还补充和整顿
了政府军队,统编为四个军,邓文为第一军军长,李海青为第三军军长,徐海亭为第四军军长,
才洪猷为第五军军长。各军的主要成分己不再是原来的政府军,而多是由各县的保卫团和各地
的义勇军组织起来的。马占山在海伦积极整顿军队的同时,东北各地的许多爱国学生也纷纷到
海伦从军。马占山令步兵总指挥苑崇谷组织“学生团”,负责各地的宣传抗日救国工作。关内
各地学生也有“援马团”、“义勇军”等,愿赴黑援马抗日。
马占山在海伦积极准备抗战,对日军威胁很大,日寇感到一时难以用武力征服,于是便使
用了政治手腕,进行诱降活动。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派高级参谋坂垣征四郎来到哈尔滨,
与汉奸张景惠、赵仲仁等密谋诱逼马占山的对策。坂垣亲自出马,与马占山通话。12月 7日,
日本关东军参谋长坂垣征四郎不等马占山的允许,便亲自率领日本关东军属托驹井德三、官崎
(哈市日本特务机关长)、福岛(翻译)、韩云阶(哈市义祥火磨经理、汉奸)、赵仲仁 (劣绅、汉
奸)以及中外记者突然来海伦。 马占山只得先派参谋长谢珂出头接待,而其本人为保存实力则
相机对待。当晚10时,马占山先会见了中国记者,表示说:“无论日本人如何前来利诱威胁,
我决不能为降军或与日方妥协”,并嘱咐“发表消息必须一致,以免日本人来此而使外面发生
误会”。夜12点,开始会见坂垣、坂垣提出两点要求;一、双方以前冲突已成过去,此后各不
相犯。二、要求中日双方“应有彻底合作的必要”。马占山对第一点表示同意,对第二点强调
必须尊重中国主权,为诚意的亲善,黑龙江此次所采取的军事行动均属自己。坂垣又以利禄诱
骗说:“如不反抗日军,可为黑龙江省军政帮办或警备司令,把主席职务让给张景惠,应立即
交出印信”,遭到马占山的拒绝。坂垣诱逼不成,只好返回哈市。12月11日,张景惠约马占山
到呼兰在松浦镇会谈。12月26日坂垣正四郎再邀马占山到松浦镇会谈,但马占山没去,12月28
日马占山在海伦召开黑龙江省各县民众代表大会,作出三项决议:一、全体一致拥戴马主席为
民军总司令。二、一致拥护马主席抗日到底。三、一致承认马主席为民众对外代表并得用民众
名义发表宣言。1932年1月1日,坂垣指使张景惠发表“独立宣言”,在哈市宣布就任黑龙江省
伪省长。这时马占山内心矛盾重重,一面说对日绝不屈服,一面又与汉奸保持联系。1月6日马
占山又被诱逼赴哈会见了张景惠和日本关东军顾问等人。由于日本侵略者的军事威胁和政治诱
降,加之蒋介石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政策,使马占山所属部队的军需、财政发生了
困难,马占山的抗日思想发生了动摇。1932年2月5日,日寇侵占了哈尔滨,2月 13日马占山亲
自到哈,在马迭尔旅馆与日军多门师团长会见,2月16日又赴沈阳参加了所谓四巨头(张景惠、
藏式毅、熙洽、马占山)会议, 但马占山拒绝了在日寇伪造的会议“宣言”上签字,但终因日
寇和汉奸的引诱与威逼于1932年2月24日去齐齐哈尔就任黑龙江省伪省长。3月 9日参加了在长
春召开的伪满洲国成立典礼,被任命为伪满洲国军政部总长。
马占山与日寇妥协后,不得军心和民心,使得众叛亲离,爱国军官愤然出走,军政两署的
爱国官员也借故辞职。而日本侵略者在省城仍不撤兵,继续向马占山加以威胁。此时马占山开
始觉悟,颇有悔意,决心再举抗日之旗。随于1032年4月1日深夜,马占山率部队出走,4月7日
到达黑河,5月14日在黑河举行出征誓师大会,向全国发出反满抗日的通电。5月15日率队出征,
5月28日到达海伦,5月30日在海伦召开军事会议,商讨抗日斗争的对策。这时,日寇尾追堵截,
派6架飞机轰炸了海伦城。炸毁房屋295间,炸死居民14人,炸伤居民18人,海伦城内一片混乱。
由于汉奸士绅的要求,为保护海伦城的人民生命财产,马占山于5月 31日率军撤出海伦县城。
6月1日,日本侵略军平贺旅团侵占海伦县城,马占山率部队在呼海铁路沿线,采用流动游击的
战术与日军展开激战。6月 11日深夜,马占山所属部队在邓文军长的率领下,袭击了驻海北镇
天主教堂的日军。他以一支部队从正面攻击该地守军,以另一支部队潜伏在天主教堂以南18里
的赵家店附近。并切断了天主教堂与海伦县城的电话线。数小时后,天主教堂的日军支持不住,
向海伦方面撤退,到赵家店时,我伏兵四起,给日军以迎头痛击,日军伤亡很大。翌日,日军
增兵向我反扑,我军消灭敌人一部后,主动撤出阵地。两天的战斗,共击毙日军 150余名。其
中有日军中队长一名(中村太郎)。战后,马部返回拜泉县石泉镇。7月1日,邓文又选出精于武
术的官兵70余名,趁夜进入海伦城内,偷袭了口军驻海伦广信公司的平贺旅团司令部,击毙日
寇百余人。其中有思贤大尉、平贺中尉、小林少尉等日寇军官30余人,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
此后,马占山又率部越呼海路东征下江,转战于龙门、齐齐哈尔一带。但部队伤亡很大,遂于
1932年12月14日,马占山及其随行人员同苏炳文部退入苏联。行前,传令给邓文、李海青、邵
斌山等部转进热河,至此,马占山领导的黑龙江抗战便以失败而告终。
(二)孟庆余农业生产合作社
孟庆余农业生产合作社是海伦县最早建立的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
段。
1、互助组阶段
土地改革运动结束后,海伦县十四区永和村共产党员孟庆余,组织本利 5户农民成立了海
伦县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孟庆余农业生产互助组。到1949年,发展到 8户,1950年有12
户,1951年发展到13户,人口94人,男劳力17个,女劳力16个,有耕地18垧,使役马18匹,牛
2头,大车6台,新式农具和改良农具铲
换工,或以人工换马工,互相找工等,克服了农业生产中的很多困难,保证了农业生产。并于
1950年春开始实行记工算帐。劳力按效率评定工分,男女同工同酬;畜力按大小、强弱评定工
分;农具私有公用,按价值给予补贴。在四年的互助合作过程中,由于较好地坚持了自愿互利
的原则,使互助组不断发展壮大,并创造了一些较好的经验,影响带动了周围的群众,显示了
互助合作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能够采取先进的农业技术,产粮多,收入多;能够互利互惠,
人心齐,响应党的号召,1951年就多交售公粮1 500斤,捐献钱305万元。由于成绩显著,四年
来这个互助组一直是模范互助组,孟庆余本人一直是黑龙江省劳动模范。1950年 8月,黑龙江
省政府召开授奖大会,授予孟庆余组为“海伦县第一模范组”的光荣称号,并奖给一面锦旗及
新式农具等。1950年 9月,孟庆余出席了全国工农兵战斗英雄模范代表大会,被国务院授予全
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但是也渐渐地暴露了一些难以解决的矛盾。主要是。劳力不能得到合理
的安排和使用,不能兴修农田水利和抗御较大的自然灾害。
2、初级社阶段
1952年3月 20日,海伦县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一一孟庆余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
原有的大型互助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了。它实行土地入股,牲畜、农具及其它生产资料合理作
价入社由社统一经营,收益按土地、劳力比例分配的办法。改土地分散经营为统一经营,使土
地连成片。因而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有利于新农具的使用;有利于农业技术的应用;初级社
有利于分工分业,发挥每个社员的特长,做到人尽其才,调动了社员的积极性;有利于团结,
减少了矛盾。正因为如此,初级社的粮食也获得了高产。1952年孟庆余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种
植粮食作物76.64垧,共收获粮食610.8石,平均垧产粮8石,约超过全村一般平均产量(6石5斗)
的25%,当年卖余粮4万斤,受到了黑龙江省政府的表扬。尤其是初级社后期实行了劳力分组,
土地分片,评工定质,定产量,超产奖励的劳动包干制,进一步调动了社员的劳动生产积极性,
提高了劳动效率。为了总结和推广孟庆余创办初级合作社经验,1952年 5月,黑龙江省人民政
府主席杨英杰专程来海伦总结了他们的经验,并在黑龙江日报,东北日报上发表。
3、高级社阶段
1955年 7月,本县掀起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县委、县政府在孟庆余初级农业生产合
作社,开始试办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社宣布土地公有,取消了土地分红。社员的耕畜、
农具等生产资料作价入社,为集体所有制,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但是,由于劳动管理
过分集中,削弱了农民生产的自主权,出现计酬不合理,劳动“大帮轰”,分配吃“大锅饭”
的弊端,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1958年8月,由于人民公社的建立,孟庆余农业生产合作社随之解体。
(三)开拓团
开拓团是日本侵略者为解决本国土地少,人口多的问题,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而采取的
对我国进行经济侵略的一种手段,是以移民(日本人)的形式出现的。从经济上说,开拓团是生
产组织,从政治上说又是独立的基层政权组织,从军事上说又是日本侵略军的预备队。大部分
开拓民都佩带武器,按军队编制组成“义勇队”、“日本在乡军人会”等。以配合日军截击抗
日联军。日伪时期来海伦县的开拓团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即现海伦农场、双录乡一带。大致有
三种类型:一种是“集团组合”,即民间移民性质的,纯属屯垦组织。第二种是“义勇队开拓
团”,属官办性质的。在日本招收16岁到19岁的青少年,经过“青少年义勇队训练所”为期三
年的训练后,组成“义勇队开拓团”,此类开拓团实际上是日本侵华军事上的后备力量。第三
种是类似劳改性质的开拓团。即所有开拓民都是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不满的反战分子,被
查获后解除武装,不准带家属,集中进行垦种,并有专人看管。县内“水师营村开拓团”就属
于此类性质。伪康德6年(1939年)日伪当局开始在县内二到十三井子 (现海伦农场境内)和双录
村 (现双录乡)等地开始筹建开拓团,归屯并户,烧房抓人,驱除居民,强占土地。于伪康德9
年(1942年)春,大量移来开拓团民,建了所谓“群马县开拓团”。团长中岛力雄(大尉),本部
设在三井子屯(现海伦农场场部)。下设群马村、三井义勇队、桐生乡、叶家、万顺、实验 6个
开拓团。每团设有团长,每屯设有屯长。另外在水师营村腰窝棚屯(今永和乡利祥村)还设有水
师营开拓团。全县共有日本开拓团7个、2 966户,3 848人,占有土地111 490余垧,其中既耕
地 1 482垧。以出租给中国佃农和雇工自营的方式,对中国人民实行残酷的经济掠夺。特别是
1945年“八·一五”光复前,日本兵源枯竭,大部分男性开拓民均应征入伍,充当炮灰,只剩
下一些妇女儿童,不能从事农业生产,竟全部雇用中国人民出劳力为其耕种。日本帝国主义投
降后,日本拓民被遣送回国。
(四)爱乡区“大刀会”暴动始末
1948年农历除夕夜三点多钟,海伦县发生了爱乡区“大刀会”疯狂杀害土改干部和农会积
极分子的反革命事件。
1946年 9月,居住在海伦县海南区的大地主八马架屯大屯长、伪协合会官吏、五台山普济
佛教会信徒阚忠达,因罪大恶极被清算后,逃往长春市,与国民党黑龙江省驻长春临时办事处
处长、警务长董学舒及董的连襟任福玉接上了关系。董、任二人令阚忠达回海伦从事反革命活
动。阚忠达回海伦后就与居住在爱乡区福德乡的表弟、富农分子、普济佛教会的传教师孙守章
及富农分子、普济佛教会的教徒刘殿宇等秘密勾结,后又与海兴乡普济佛教会教徒徐永喜密谋
串联,用五台山普济佛教会名义组织“大刀会”,破坏土地改革运动,准备暴动。孙守章自称
为“皇帝”,封徐永喜为“八千岁”,封刘殿宇为“军师”,开始了发展反革命组织活动,先
后有十几人参加了“大刀会”。到1947年末,大刀会已发展到爱乡区福德、福合、海兴、振兴、
公益、利民和有利7个乡,共有信徒(大刀会会员)177人,其中男103人,女74人。
1947年冬季,土改运动已达到高潮时,家住在福德乡的大刀会“军师”,富农分子刘殿宇
的老婆牛清珍也被斗了,她便怀恨在心,回家对刘殿宇说: “现在穷小子都红眼了,要闹上
天啦,咱们快兴兵吧!”同时各乡被清算斗争的地主、富农也纷纷前来找孙守章、徐永喜、刘
殿宇等,要求早日“兴兵”。孙守章、徐永喜、刘殿宇等头目于1947年农历腊月二十三、二十
五、和二十七日(公历为1948年 1月)在孙守章家连续召开了三次紧急会议,密谋布置了暴动计
划,确定于农历除夕夜(三十日晚上)举行暴动。通知“会员”准备扎枪、大刀、斧子等凶器,
规定所有“会员”一定要“尊天令”,叫杀就杀,叫冲就冲,不许泄露“天机”。腊月二十八
日,大刀会的信徒们又分别作了小白布旗 (三角形半尺左右)和小白布兜肚(长宽各一尺的正方
形)。“军师”刘殿宇 “画符”,在小白旗上写着“天令普济中黄仁义天罡军,奉命救世开岁”、
无生老母元领”、“玉皇”、“旗开得胜”等字样。在小白布兜肚上写着“白阳治世、九宫开
杀、五阳闹中华”等字样,有的还画上“符”。农历腊月二十九日早晨,大刀会的“八千岁”
徐永喜亲自出马,到爱乡区农会侦察。他身背一个“钱搭子”,提着豆油瓶子,溜进区农民会
院内,以买豆油为名,对区农民会和区中队的房屋、出入道路、人数、枪支等情况做了侦察。
农历腊月三十日傍晚,大刀会骨干分子35人到徐永喜家集合,先是大刀会“皇帝”孙守章
下令:“今天晚上天时已到,奉天命救世良民,我封李振扬(李菜籽之子)为领兵大元帅,吕耀
祥为大刀会会长。大家为普济中黄仁义天罡军”。“军师”刘殿宇说:“先把区农会、区中队
干掉,然后再将区政府的人杀光,把武器全部夺过来,在爱乡区纵横大扫荡,杀他个血流成河。
然后向海北镇开杀,攻入海伦城。走到那就杀到那,解放地主、富农”。接着暴徒们在徐家吃
了饺子,吃上“符”,每人头顶插一面小白旗,胸前戴上小白兜肚,烧香拜了“七斗星”,在
除夕夜二时多,由孙守章、刘殿宇、李振扬、吕耀祥等头目率领,打着大白旗,手持扎枪、大
刀直奔爱乡区农民会。
当时爱乡区农会住有区农会干部和区中队指战员共计19人,由于思想麻痹,仅设了单哨。
29名暴徒冲入了农会后 (大刀会成员王德山等6人中途溜走了),杀死了区中队的岗哨,分成两
伙。一伙向农民会临时拘留所进攻,将看押犯人(地主)的利民乡民兵队长栾云廷、民兵李春、
区农会看屋的陈驾英3人杀死,放出4名地主。另一伙20名大刀会暴徒冲入区中队宿舍,当场杀
死我区中队指战员8人,重伤4人,轻伤2人,爱乡区委书记李金泉同志经过博斗,只身突围。
大刀会匪徒抢去区中队的长短枪共计20余支和一些弹药以及区农会的马爬犁。当时的在押
犯人高吉有、张德纯、史文奎、刘八等 4人立即加入了大刀会,然后直奔区政府。当匪徒们赶
到时,区政府的干部已闻讯转移到各乡,调集组织民兵,并已向海北驻军报信。大刀会扑了空,
随即便到区中队班长王玉喜家,用扎枪扎死王玉喜同志之后,接走了在福合乡居住的大刀会的
家属,奔向有利乡、振兴乡,边杀边接匪徒的家属和当地的地主富农。在振兴乡杀死了副乡长
崔振刚及其父、母、弟、妹和五岁的小女孩共 6人。又杀死了崔的邻居耿小年。至此,大刀会
已纠集了155人,先后杀害区乡干部、区中队指战员和无辜群众共计21人,打伤9人。
农历正月初一黎明前,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海北镇某部十团闻讯后,立即派出了30余名指战
员组成小分队,在丁参谋长的率领下,乘两辆胶轮大马车,携带两挺重机枪、四门小炮、火速
追剿大刀会匪徒,在半路上又与专政乡的民兵会师。于中午12时,在振兴乡西边高岗处追上了
大刀会匪徒。经过半小时的战斗,大刀会匪徒被击溃,孙守章、徐永喜、李振扬等28名匪徒被
当场击毙,另外132名匪徒被活捉。
1948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海伦县公安局和爱乡区人民政府召开了公审大会。判处徐永喜之
妻徐于氏、大刀会会长吕耀祥等8人死刑,执行枪决。判处韩喜志等5名罪犯有期徒刑。对其他
大刀会成员分别予以释放或监督改造。至此大刀会匪徒被消灭。
被爱乡区大刀会匪徒杀害的区、乡干部名单
注:此外还有7名群众被杀害,其中有崔振刚的家属5人,区农会看屋的(陈驾英)和区农会
的厨师(徐守琢)
(五)“党炮”暴动始末
1947年6月,县内发生了“党炮”暴动事件。
“党炮”原名党福生,是海伦县城西区光荣乡(现前进乡光荣村)人,伪满初期曾给海伦县
号称“西霸天”的自卫团长国占山当过炮勇,练就了一手好枪法。
1947年 6月23日,光荣乡政府和土改工作队决定把“党炮”找到农民会,当面向他交待政
策,使他安心生产。第一次去两名自卫队员去叫,他拒绝不来,乡政府又派东下沟村村长陈万
福、自卫队员张振峰、李宝林等6人第二次去找,当陈万福、张振峰、李宝林3人走进党家大门
时,“党炮”拄着棍子,满面杀气地从屋内走了出来,破口大骂:“小子,你们来了,不要往
前走!”并从腰间拔出了一把寒光闪闪的尖刀,向后退了两步,接着“叭叭”两声枪响,陈万
福、张振峰二人当场中弹牺性,李宝林颈部受了重伤。这冷枪是“党炮”的两个儿子党君和党
臣隐蔽在暗处打的。其余三名自卫队员一面还击一面撤退,并去乡政府报告。“党炮”乘机纠
集贾文彩等两家亲属共18人,男人手持沙枪,女人手持扎枪,用马驮着干粮、火药向东南方向
逃窜,想到双录区上哈拉巴山去找白炮手,一起窜到山里(小兴安岭)。但全县已撒下了通辑围
剿的天罗地网,各区人民武装到处搜索。匪徒们在柳条沟里躲藏了几天,又向西方流窜,流窜
到胜利乡时,又打死我自卫队员一人。抢走“三八”枪一支。然后又奔向光荣乡的新立屯。村
长刘中国发现后,单身与匪徒博斗,但因寡不敌众,未能获胜。匪徒们进村后把村长刘中国已
怀孕的妻子和妹妹抓住,绑在马桩子上用扎枪刺死,血流满地,五脏皆出,惨不忍睹。并拉走
了“孙麻子”、张金山等4人,之后,22名匪徒一起又向祥富区逃窜。
县人民政府得知“党炮”暴动的消息后,立即派县大队队长范万昌率领60余名骑兵战士,
火速追剿“党炮”等匪徒。当追到富祥区富源乡时,匪徒们正要杀害村干部,我前哨马队迅速
冲了上去,救下了村干部和群众。匪徒们见势不妙,便一窝蜂似的钻进了地主郭树奎家的大院,
凭借高大的院墙负隅顽抗。双方展开了激战。县大队大队长范万昌手持双匣枪,趁枪声间歇之
际,一伏身跃到墙根,站在两个战士的肩头上,用树枝挑着自己的帽子,往墙头上刚刚一举,
院内 “叭”的一枪,帽子被打穿了。于是范万昌知道这准是 “党炮”打的,便向院里喊话:
“党炮,你有胆量也露露头!”“党炮”刚一搭腔,范万昌突然站起,顺着声音哗的一梭子子
弹打了过去,“党炮”当场被击毙。一阵冲锋号响,战士们冲了上去,整个战斗不到20分钟就
全部结束了。13名匪徒当场被击毙,除“孙麻子”一人逃跑外(1947年冬被捕获处死)其他 8名
匪徒全部被生擒活捉,后来全部被依法判处了死刑,平息了“党炮”暴动事件。
(六)平息海北公安分局叛乱
1945年9月27日,我党接收了伪满海伦警察署,经过改组后,成立了海伦县公安局。下设6
个分局,海北为第二公安分局。由于我党的干部不足,除公安局的主要领导和部分骨干是我党
派的干部外,其余大部分是伪警察署的留用人员。这些伪留用人员大部分对党和政府都存有戒
心,尤其是海北公安分局局长杨泽民,更是一个死心塌地与人民为敌的家伙。1945年10月18日,
杨泽民在县里开会回海北后,就积极地组建了海北公安分队。杨自任分队长,王春芳任副队长。
下设三个小队,一小队长平希贤,二小队长黄仲三,三小队长王振恩,计30余人。组建后于12
月27日晚六时许,杨泽民在“人和庆”药店召集了反动骨干分子参加的紧急会议。在会上杨煽
动说:“我在海伦听说,国民党要来了,共产党要夹包走了,咱们得做好准备,先下手为强,
投靠中央军,立功赎罪。”王春芳也煽动说:“国民党中央军在南边已接收了绥化,北面的通
北县已经叛变了,我们去投靠他们吧。”之后又与通北叛匪头目张志儒 (伪通北海星村长、国
民党东北挺进军三旅二团团长)取得了联系,得到了叛匪的支持。 制定了叛乱计划,并网罗了
海北中心校长杨宣东、教员刘振才,海北车站警护分所长刘巡监等人也参加了叛变行动。
12月29日早晨,县公安局给杨泽民打电话,告诉他县公安局派赵殿生、李中文同志去海北
工作,要他给予支持和方便。杨泽民接到电话后立即召开全分局人员大会煽动叛乱,说县公安
局派人抓我们来了,我们这些在伪满干过事的人谁也跑不了。并决定派平希贤带10余人守候在
海北镇东门外,等赵殿生一到就下手。上午九时许,赵殿生等骑马来到海北镇,但因来往行人
较多,匪徒们没敢行动。当天晚上,通北海星镇的叛匪谷天琪 (伪绥棱县教育科职员、国民党
员)偷偷来到海北公安分局,下达了立即叛变的命令。于是.杨泽民率海北公安分局的匪徒,发
动了叛乱。先由叛匪平希贤等 8人到赵殿生的住处“天成商店”诱捕赵殿生,当时赵殿生己入
睡,叛匪王锡钦先去叫门,假说县公安局来电话找赵殿生,一出门,就被匪徒门俊山、孙林二
人抱住,当时赵殿生意识到事情有变,即与匪徒展开搏斗,但终因寡不敌众而被捕。之后平希
贤等人又闯到海北电话局,逮捕了金鸥局长,切断了海北与外地的通讯线路。接着由匪徒黄仲
三、吕行方等 7人到“牟家烧锅”逮捕了孙德泉同志。当晚,匪徒们大肆抢劫百姓财物、马匹
等。之后,这股叛匪共 100余人,连夜乘车逃往通北海星镇,投奔匪首张志儒。通北海星镇匪
首当即将这股叛匪编为国民党东北挺进军三旅二团第二连。杨泽民为连长,王春芳为副连长。
并于1946年1月8日在双禄村刘洪禄屯西,将我公安局侦辑队长赵殿生同志杀害。
这股叛匪于1946年 2月初在呼兰县乐东镇被我军围歼,匪首杨泽民、谷天琪、王春芳等逃
往长春。杨泽民于1951年7月被依安县人民法院判处死刑,执行枪决。平希贤于1951年6月被海
伦县人民法院判处死刑,执行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