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
第十一编 党政、群团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中共饶河中心县委组织部长崔石泉(崔庸健)派金刚天、蔡基范来密
山地区发展党的组织,在此地的一撮毛(今明德朝鲜族乡曙光村)建立了党支部,又成立了柞木
台子、档壁镇党支部。 不久,成立了中共密山区委,书记金刚天。中共绥宁县委派朴凤南(又
名金万兴、姜哲山、吴万福)、李春根(又名朴歧铉、范哲范)、朱德海(又名吴东元、吴金涉、
吴永一、金道洲)、崔洪基(李春华)、金平国(李寿元)、李成林 (金大伦)、阚玉坤(李海山)、
张墨林(老孟)等20余名党员,来哈达河(今新华乡)、锅盔山(今永安乡)一带发展党的组织,开
展抗日活动。中共绥宁中心县委决定,朴凤南任中共密山区委书记。
伪满大同元年 (1932年)12月经满洲省委决定将饶河中心县委所属三个支部划归绥宁中心
县委领导。新的密山区委由朴凤南任区委书记,金刚天任组织部长(1933年2月被伪军杀害后由
张墨林继任)李成林任宣传部长。密山区委共辖6个党支部,在此地有哈达河支部,书记池若俊,
有党员10几名(多为朝鲜族),当时区委机关设在哈达河头段(今新华乡兴隆村)。
伪满大同二年(1933年) 1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密山,根据对敌斗争需要,改选哈达河支部,
李春清任书记,有党员8名。
同年 3月,为争取和团结伪军一致抗日,区委派李成林、李根淑、李春根和金镇浩等到伪
骑兵二十六旅三营,向官兵宣传抗日救国主张,送给士兵绣有“抗日到底”、“决心抗日”字
样的手绢,士兵们纷纷表示抗日到底。 之后,区委由李成林、张墨林和阚玉坤等8名党员组织
成了“抗日总会”,发展会员 300多人。主要分布在哈达河、半截河(今向阳乡)、平阳一带,
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宣传抗日。
为组建抗日武装,区委派金百万、金镇浩、金平国和洪春珠等 4名党员打入伪军二十六旅,
准备组织士兵哗变和夺取枪支,因准备工作不充分,组织哗变未成,金百万等只带出 4支步枪
返回区委。
同年 8月,平阳镇朝鲜族自卫团对柞木台子进行搜扑,党员安日山叛变投敌,党支部遭到
破坏,朱德海等4名党员撤回哈达河。
同年10月,吉东局决定撤销中共绥宁中心县委,改密山区委为密山县委,书记朴凤南,副
书记张墨林,组织部长李春根,宣传部长李成林。委员有李根淑、黄玉清和林永浩。县委机关
在哈达河头段。本区域设有平阳区委,哈达河区委。张墨林兼哈达河区委书记。
伪满康德元年(1934年) 3月,县委在哈达河沟里张老奤菜营组建了“密山县抗日游击队”,
队长张宝山。有党员10名。全队48人,有长短枪40支。在和伪军的一次遭迂战中,张宝山携枪
叛逃。后由吉东局派宁安县委书记朱守一(原名周子岐)任密山县抗日游击队长。朱守一同志在
二段山反击日军讨伐队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同年10月,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吴平(杨松)在哈达河召开密山县委扩大会议,决定密山抗
日游击队并入人民革命军第四军,被编为第一师第二团。朴凤南任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长,张墨
林任县委书记。第四军归属县委领导。
伪满康德二年(1935年) 4月,刘曙华(老曹、李明学)由苏联回国,任中共密山县委书记。
从4月到7月,县委在哈达河、兴隆沟、半截河、平阳镇等地,发展党员30余人,抗日会员60余
人。
同年 8月,刘曙华在哈达河二段,因携带抗日会员登记表被捕,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拒
不透露党的机密,后被营救出狱。
同年10月,中共吉东特委派褚志远(又名胡醒云、赵贵元)任中共密山县委书记。他以“跑
老客”和《泰东日报》记者身分在半截河一带进行党的地下活动。褚志远于伪满康德三年(1936
年)4月去苏联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