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胶合板

第二节 胶合板


小胶合板生产简况:1976年5月,在局林产工业科指导下,浩良河木材加工厂开始筹划小
胶合板生产,并在这个厂召开了筹备会议。会后,厂部迅即在综合车间成立了小胶合板生产工
组,工组有工人和青年40余人,田德志任工组长。这时,厂领导一边组织人员赴外地学习胶合
板生产工艺,一边组织专业人员自制设备。自制设备有小单板机1台,旋切机1台,螺旋式热
压机1台、小涂胶机1台、安装锯边用的小园锯机1台,建蒸煮池1个,窖式干燥室40平方米。
1977年6月,自制设备与组装工作结束,7月开始试产。年生产小胶合板915X915毫米
184立方米。
1978年,小胶合板工组有从业青年30余人,穆怀军任工组长。因自制设备简陋,故障频
出,本年度只生产小胶合板58立方米。
1980年小胶合板停产一年多,改作空心门。1981年恢复生产,仍属综合车间一个工组。人
员增加到80余人,两班生产,年生产小胶合板300立方米。是年,从南岔木材水解厂购进大型
热压机1台,原小型热压机用于单板干燥。
1982年,小胶合板生产工组从综合车间划出,单独成立胶合板车间。车间厂房面积1113
平方米,设备增加,从晨明刨花板厂调入河南信阳产的4尺旋切机1台,从南岔林机厂购进4
明涂胶机1台。穆怀军、于所奎任车间副主任,从业青年百余人,两班生产,年生产小胶合板
1000立方米。
1983~1984年,因胶合板质量仍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产品销路不畅,暂时转产纸夹板和
冰棍杆。
1985年6月,厂方派员与苏州西乐厂签订了生产音箱板合同。7月开始组织恢复胶合板
生产,但当年并未正式投产。
南岔林业局胶合板厂:1980年,局决定投资500万元,在南合建1座设计能力为年产5干
立方米的胶合板厂。厂址设在南盆贮木场东侧,南岔木材水解厂北围墙外20米处,占地面积
为2万平方米。厂房建筑任务交由南岔贮木场和局工程处承担,4月1日破土动工,同年12
月,主厂房3331平方米,副品车间635平方米,锅炉房700平方米的三项主体工程相继竣工,
总建筑面积为4666平方米。
1981年5月,又完成了540平方米库房和289平方米机电车间建筑任务。6月下旬,在局
工程师姚振猛和牡丹江木工机械厂4名技术人员指导下,开始了设备安装工作,11月份全套
设备组装完毕,并进行了试产。是年12月25日,厂领导班子产生,党支部书记孙富良,厂长崔
洪恩、副厂长除海林、姚振猛。厂机关下设生产、财务、技术、供销、人保、行政等6个股宝,各室
设股长1人。全厂有工人和青年606人。
  1982年初,正式投产,设生产工段6个,即原木段、机电段、动力段,另有胶合板车间设一、
二、三段(三段三班、昼夜生产),每段设段工1-2人。该厂在初建阶段,条件较艰苦,书记、厂
长挤在一个简陋的办公室,各股室人员均在一个临时架起的帐蓬里办公。当时的建厂方针是:
“先上马、后备鞍;边生产、边建设”。为尽快提高职工、青年的文化技术水平,适应生产的需要,
是年6-9月,先后举办了职工文化实习班,电工补习班和安全技术学习班,并组织有关管理人
员学习了胶合板生产工艺与质量标准。在全厂职工共同努力下,当年生产胶合板3,251立方
米,上缴利润16万元。
  同年底还完成了800平方米的办公楼,108平方米泵房、胶室和180平方米的职工住房建
筑任务。
  1983年10月,厂领导班子做调整,除海林任书记,崔洪恩任厂长,刘树田任副厂长。全
年生产胶合板3050立方米,上缴利润40.5万元。同年接办公楼240平方米。
  1984年1月,厂开展了精简机构,压缩非生产人员工作,机关设置了八大员,即生产计划
员、成本会度员、生产高度员、设备技术员、材料保管员、防火安全员、成品检验员、产品推销员,
充实和完善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7月,副厂长刘树田(东北林学院毕业
生),研究试制成功了“木材层积塑料板”,该产品是纺织工业的重要材料,填补了省内空白,荣
获黑龙江省科技成果四等奖。是年12月25日,在全厂干部会议上,局领导宣布南岔胶合板厂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除海林任书记兼厂长,与局签订承包合同,厂机关股室人员减半,由42
人减至20人。对胶合板车间实行原料、设备包干;对电力、动力、原木3个工段实行费用包干;
浪费受罚,节约分成。
  1985年初,胶合板厂在全面承包的形势下,党支部决定将高度室变为生产指挥中心,设主
任、副主任各1人。下设财务、设备、材料、销售、行政、人保等6个股室。为加强销售环节,充实
扩大了推销员队伍,实行了承包销售,推销员可从销售额中提成,调动了推销员的积极性,勾通
了市场信息,扩大了经营范围,并于省外建立了联营点(德州),加强了横向联系,打开了产品销
路。是年5-6月,胶合板的生产与销售均达到了建厂以来的最好水平。8-9月,因洪水淹没厂
区而停产月余,经济损失达22万元。在此种情况下,年生产胶合板仍超3000立方米,上缴利
润51.3万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见附图)
  工艺流程:该厂生产胶合板的原料以桦木、杨木、椴木为主,胡桃楸、黄菠萝次之。这些原料
多数由南岔贮木场、晨明贮木场供给,少部分由柳树经营所、桦阳经营所供应,原料均由汽车运
送,经检验员验收入厂,然后由原木段工人归楞上探贮存待用。
其生产工艺流程:①原木截断。由厂原木段归卸组完成,有职工14人,两班生产, k犁型电
锯2台,备用油锯1台。原木锯断按胶合板生产的规格和质量要求,将原水断成所需要长度
197cm和100cm两种规格,其公差均为正20、负10MM。截断要根据原木要缺陷,确定合理的锯断位置,
以确保单板质量,获得木材最大利用率。②蒸煮。车间设蒸煮池6个。蒸煮时间与水温应根据
季节,树种不同而异(详见下表)
(见附图)
③剥皮。对清除小屏外皮上的钉子、泥沙、树皮等物,以便化在旋切中不致损坏刀具或堵塞与压
尺之间的缝隙,在旋切前必须进行木段剥皮。剥皮班组12人(含打捞人员)。剥皮方法均用铁
制扁铲手工作业。④定心与旋切。车间有国产旋切机2台,1台为8尺旋切机,1台为4叹旋切
机。原木经目测定中心后于旋切机上刨切成1.2毫米厚度的单板。旋切组9人,三班生产。另
设单板卷抱组,每班5人,负责单极卷运。⑤干燥。旋切单板含有大量水分,须通过干燥机蒸气
除去水分、使其含水率不超过8~12%,以利压胶和贮存。每班5人,三班生产。⑥剪切。车间
设有气动剪板机2台,每班12人,三班剪切。单板剪切规格视成品规格而定。⑦单板整理。包
括半成品检验、单板修补、单板打洞、单板拼缝等,整理好的单板进入半成品仓库。单板整理班
组有63人三班生产。⑧涂胶。有涂胶机3台,其中1台为本区自制(南岔林机厂)。人工调胶、
涂胶,每班5人,三班作业。涂胶量视单板厚度,树种而定。⑨组坯。手工排芯,三班作业,计21
人。排芯要求一边一头齐,板与板之间留一定缝隙,一般为1~3mm;板坯要有20-30分钟的
陈化时间。⑩热压。车间设有国产热压机3台,三班JS人。热压要求:单位压力1.2一1.4MPa;
表压力为6-7MPa;热压温度110~120℃;热压时间为0.7~1分。11锯边。纵横银边机2台。
每班5人,三班生产。锯边规格为915X1830,长宽公差为+8、-0mm;两对角线长度之差不得大于
5mm。12砂光。车间有砂光机1台,成板一面砂光,值机1人。13分等检验。按GB138(739)-
75对胶合板进行检验,分一、二、三等,并把等级印章盖在板背面的右下角处。对等外胶合板可
进行整修平修,使其人等,尽量减少次品。14成品入库。经检验合格的胶合板控等级、树种、规
格分别包装,包装时必须做到面板相向,每10张为1包,用玻璃纤维绳捆好,然后用人力手推
车运入成品仓库贮存待售。
规格与质量:该厂生产的胶合板规格以3 X 6’X 5为主,但根据市场需求和用户订货要求
亦生产少量的其它规格的胶合板,主要有3X6X3.3X6’X7.3X6’Xll.3X6’X15.3X
X5.3X3X3X3X15、还有900X900(mm)X17、750X750(mm)X17、610X610(mm)X
13、800X1930(mm)X3等。根据局部需求,还破例生产过850X850(mm)X43层的层压板,这
是建厂以来该厂生产的最厚层次的胶合板。建厂初期,质量管理工作尚不完善,技术力量比较
薄弱,缺乏管理经验,计量检测手段陈旧,第一线生产工人,青年只有40人经过6个月的短期
增训,其余(80%)皆未受过专业训练,给推行质量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致使产品质量不过
关,市场销售不畅。1983年9月1日,《伊春日报》以《胶合板堆积如山,订货寥寥无几》为题,点
名批评了南岔胶合板厂经营不善,质量低下,产品积压的问题,引起了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副局
长杨永生带工作人进厂,伊春林产工业局汪治汉工程师也随之进厂,与厂方研究改进生产工
艺,加强生产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的问题。经过近一个半月的努力,胶合板的质量明显提高,并
很快打开了市场销路,积压的胶合板也相继售出。同年10月20日,《伊春日报》又编发了南岔
胶合板厂加强管理,质量提高,打开销路的表扬报道。
  1984年,为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厂要求技术人员下
车间跟班指导生产,利用业余,大修停产时间进行全员培训,提高了职工的技术水平,加强
了质量意识,并自筹资金成立了中心化验室,使产品质量迁至了定量分析和控制。是年,在伊春
市胶合板厂家检查评比中,获同行业质量评比第一名,并受到了奖励。截止1985年末,南岔胶
合板厂生产的各种规格的胶合板已销售到黑龙江、雷林、辽宁、北京、天津、上海、河北、河南、山
东、山西、江苏、广东、四川、贵州、甘肃、宁夏、内蒙古17个省、市、自治区,打进了国内市场。
  机械检修:1982年初,该厂正式投产之日即成立了机电车间,承担着全厂的机械电力检修
工作。车间设主任1人(肖岐),主抓电力方面的工作;副主任1人(除桂森),主抓机械设备检
修。是时有职工35人,其中负责电力方面的工人14人,负责机械检修方面的21人。建厂初期
无办公室,只有1处12平方米的值班室。用于机械检修方面的设备有:C630型车床1台,
C620型车床1台、小摇臂钻床1台、B665型牛头刨床1台、BX=330-1型电焊机2台、
MP2530型磨刀机1台、自制下料机1台。
  该车间承担着全厂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机械保养、故障排除和每年一次设备大修任务。每年
9月份是该厂的生产淡季,厂决定停产30天左右,对全厂的机械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检修工
作,其全部大修任务由机电车间完成,车间将检修技工分成四组,任务承包到组。第一组承包检
修大、小旋切机;第二组承包检修干燥机;第三组承包检修气动剪子、洗边机、涂胶机磨刀机等;
第四组承包检修砂光机、热压机、锯边机。技术要求均按三板生产机械检修条例进行,机械配件
均由厂材料股供给。大修结束时,由主管机械厂长,技术员、车间主任组成的三结合小组进行全
面检查验收,合格合交付使用。
  1983年,机电车间主任肖岐调离,由除桂森接任,副主任由王英接任,主抓电力方面的工
作。是年9月,车间建办公室15平方米,建电机修理室24平方米。
  为提高检修工人的技术水平,自1983年起,厂每年送1位电工赴哈尔滨电工学院培训6
个月,到1985年末已有3名电工结业回厂,同时还先后两次组织机械检修工赴长春市胶合板
厂、绥化木材综合加工厂参观学习,提高了工人的技术水平。
  截止1985年,投产3年来,机电车间技术工人一直比较稳定,车间有电工7人,电机修理
工2人,机械检修工6人,尚有10余名学徒工。为弥补每年大修期间技术工人的不足,还从胶
合板车间挑选数名执机手参加检修工作,以确保大修工作预期完成。
  制  胶:1983年,开始自制脲醛树脂胶,制胶工组4人,组长王建华。自制树脂胶的性能
是树脂含量50-60%,粘度50-80秒;固化速度45-65秒;游离醛0.5-1.5%;生活力3.5
-6小时;PH值7.2-7.5,其性能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在此之前,厂用脲醛树脂胶大部分均从铁力木材干馏厂购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