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中学

第三节 中学


  南岔区中学教育始于1956年。1956年8月,伊春县决定在南岔建立初级中学,第一所南
分镇初级中学成立(现伊春市二中),当时是从伊春县一中分出4个班组,200名学牛和24名
教职工,借南岔镇养老院房舍上课(在铁道南)。12月9日新校舍落成并迁入,有6栋房舍(其
中2栋简易房),当时兼职书记王成山,教务主任舒忠勤,总务主任温洪斌。1958年春,学校更
名为伊春市第二中学,隶属伊春市教育局。同年秋季,学校开始设置高中班,每年招收2个班
90名学生。1964年8月更名为伊春特区第二中学,隶属伊春特区文教局。1970年1月13日更
名为伊春市南岔区第二中学,隶属南岔区教育科。1982年被认定为省首批重点中学,校名改为
伊春市第二中学、伊春林业管理局第二中学,隶属伊春市政府和伊春林管局,业务归市教育局。
1984年3月,学校升格为县团级单位。截止1985年末,学校有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04
名,教职工134人,校舍面积8407平方米。 29年里,共有808名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其中有
634名考入高等院校,174名考入中等专业学校。
1958年8月,南岔林业局子弟校设初中班1个(现育红小学),有学生40名。1959年招收
2个初中班,102名学生。1962年8月,中学独立,校名为南岔林业三中。
1963年8月,南岔区初级中学建立,校址设在现东升学校处。1964年10月随区局政企合
一,同年12月,南岔区初级中学与南岔林业三中合并,下设13个教学班,有学生612名,教职
工77人,校舍面积1800平方米。
1969年1月,撤销南岔林业三中。
1972年2月,南合区第一中学在原南岔林业三中旧址成立。下设6个教学班,其中初中4
个班,高中2个班,学生总数360名,教职工45人。1974年新盖砖瓦结构校舍400平方米,办
公室500平方米,试验室1200平方米,宿舍400平方米。有教学班15个,在校学生675名,教
职工61人。1976年,教职工增到100人,有2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87名。
1960年8月,浩良河初级中学成立(现南岔区第三中学),隶属浩良河区文教科。建校基础
是浩良河火锯厂子弟校中学班和浩良河北山小学的中学带帽班。设6个教学班,有学生250
名,教师17名,首任校长冯立坤,校址在加工厂汽车库院内,教室由板夹泥的破板棚子改成的。
1963年校址由道南迁往道北现校址。1966年校舍扩建至2900平方米。1969年10月浩良河区
撤销,并入南岔区所辖。1974年改称为南合区第三中学。
1963年8月,南岔区初级中学成立,校址在迎春大队院内。有2个教学班,学生91名,教
师7人,负责人段荣春。有教室2个,120平方米的草泥房。1964年招生2个班,有学生110
名,教师13人,校舍迁往东升小学院内,是年12月与南岔林业三中合并。
1965年8月,浩良河区晨明耕读学校成立,设2个教学班,有学生82名,教师7人,首任
校长郭志强。师生自己动手建起简易教室260平方米草泥房。1970年隶属晨明公社,1974年
5月,耕读中学改称为南岔区第四中学。1971年增设高中班,1981年撤销高中班,高中学生到
南岔或浩良河三中就读。
1965年8月,木曾半工半读中学成立,隶属木曾经营所,当年招生90名,设2个教学班,
有教师6人,负责人张金、李兴东,有草房校舍150平方米,开设完全中学课。1967年由区拨款
在木曾大桥北建校舍400平方米。1969年8月,学校更名为向阳林场中学。1970年至1974年
7月,600余名学生和50余名教职工自已动手建起720平方米的土木结构房舍。1974年8月,
向阳林场中学改称为南岔区第五中学,设14个教学班,有学生700余名。1975年用自筹资金
建食堂100平方米。1977年用自筹资金建300平方米的办公室。1983年高中学年撤销。1985
年区拨款建学生宿舍400平方米,基本实现砖瓦化。
1980年,区政府筹建第六中学,投资45万元,建起1座3层计2200平方米的教学楼。于
1982年春正式交付使用,第六中学正式成立,首任负责人于永吉、赵志国。有教学班8个,学生
581名,教职工58人。1983年设14个教学班,其中初中班12个,职业高中班2个。
1969~1975年,为执行毛泽东主席关于“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指示,全区各学校试
行九年一贯制,即小学5年、中学4年。1975年3月~1982年9月间实行十年一贯制,即小学
5年、初中3年、高中2年。 1982年以后学制恢复十二年制,全区统一调整后,保留浩良河加工
厂子弟校、柳树学校、东升学校、梧桐学校办初中。
截止1985年末,全区(局)共有中学10所,其中纯中学6所,中、小学合设4所。
(见附图)
中学选介
  伊春市二中:位于联合办事处团结街,北山脚下。创办于1956年8月,时称南岔镇初级中
学。1958年春更名为伊春市第二中学。1964年8月更名为伊春特区第二中学。1970年1月13
日更名为南岔区第二中学。1982年复称伊春市第二中学并成为首批省重点中学之一。1984年
升格为县团级单位。学校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8407平方米,试验室面积1500
平方米,学生宿舍1033平方米,352张床位,食堂463平方米,可容纳300人就餐。1985年设
初、高中班24个,在校学生1104人(住宿生420人),其中初中12个班,学生552名,高中12
个班,学生552名,有教职工134人,其中专任教师79人。
  区第一中学:位于区政府驻地北500米处。前身是林业子弟校初中班。1962年8月正式创
办,时称南岔林业三中。1964年12月与南岔区初级中学合并后改称为南岔林业第三中学。
1969年1月撤销。1972年2月,在原校址成立南岔区第一中学,设初中4个班,高中2个班,
共有学生360名,教职工45人。1985年,设2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58人,教职工145人,
校舍面积3833平方米。
区第三中学:位于法良河镇西端铁道北、木材加工厂运材公路南,路北是浩良河化肥厂。前
身是浩良河制材厂子弟校的带帽初中班和浩良河区政府小学的带帽初中班。1960年8月正式
创办,时称浩良河初级中学,校址在制材厂汽车库院内。1963年校址迁往道北现址。1969年10
月,撤销浩良河区划归南岔区。1974年校名改称为南岔区第三中学至今。1985年,学校占地面
积3.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42平方米,下设18个班,其中初中12个班,高中6个班,有学
生948人,教职工92人,其中专任教师55人。
 区第四中学:位于晨明镇。前身是浩良河区晨明耕读学校,创办于1965年8月,设2个
班,有学生82人,教职工7人,首任校长郭志强。1970年隶属晨明公社。1974年5月改称为南
岔区第四中学。1985年学校占地面积1.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82平方米,设12个班,有学
生608人,教职工65人。
  区第五中学:位于松青革建大桥北西侧。1965年8月创办,时称木曾半工半读中学,校址
在松青永翠河北岸260米处,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改称为木曾卫东中学。1967
年10月校址迁移到现址。1969年8月改称为向阳林场中学。1974年8月,场校分开,改称为
南合区第五中学。1976年5月复称向阳林场中学。1978年3月又改称为南岔区第五中学至
今、1985年校舍面积2350平方米,下设12个班,有学生540人,教职工60人,专任教师33人。
  区第六中学:位于南岔镇内西北部,北面紧邻局钢绳厂。1980年筹建,1982年春正式创办,
时称南岔区第六中学。学校现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有3层教学校1幢面积2200平方米,设14
个班,其中初中班12个,职业高中班2个,有学生688人,教职工78人,其中专任教师3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