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野生药材

第二节 野生药材


全区(局)有木本和草本两种野生药用植物,共42个科,95个属,
108种。
1.兴安杜鹃
也称“鞑子香”或“野杜鹃”。落叶灌木,高可达2米,树灰或灰褐
色,小枝有鳞片和柔毛,叶互生、近草质,多集生于极顶,长椭圆
形。夏季先叶开花,花冠阔漏斗形,紫红色,蕨果长园形,有鳞片。
生于干燥山脊,山坡及林下酸性土壤上。
药性寒、味苦,功能止咳祛痰。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茎、
叶、果实含鞣质,可提取栲胶,叶含芳香油及香豆素等。花可观赏。
2. 龙牙惚木
也称“刺龙牙”,俗称“刺老牙”。五加科,惚木属。落叶小乔木,
高达5米。树皮灰色、不裂、密生尖刺,老时渐脱落,小枝灰褐色,
密生针刺,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卵情或椭圆状卵形。叶两面脉上有
刚毛,叶轴常有刺。复伞形花序,顶生,淡黄白色。浆果状核果,扁
球形,熟时紫黑色。10月成熟。常见于向阳山麓或溪谷间。
根、皮、果入药。用作通络祛风,主治腰膝疼痛等症。
刺龙牙的嫩叶及芽可食,味道清香,也是密源植物。
3.刺五加
俗称“刺棒”或称“老虎撩子”。也称“五加皮”,五加科,落叶灌
木,高可达3米。树皮淡灰色,密生针刺,掌状复对。花黄带紫色,
浆果状核果,倒卵状球形、黑色,直径8毫米左右。9月成熟。
喜光、常生于效稀疏的针阔混交林下或林缘。
茎、皮、根入药,称“北刺五加”。性温、味辛.功能祛风湿,壮
肋骨,主治风寒湿痹,肋骨拘弯等症。有强心作用,但毒性较强,可
用作农药杀虫。
4. 大叶小柏
常称“三棵针”,俗称“狗奶子”。小柏科,落叶小灌木,高达1.5
米左右。主干土黄色,小枝紫红色,有条棱,枝干上有多处三根一簇
的针。叶披针形至倒披针形,纸质。总状花序,黄色。浆果鲜红色,
椭园形,常见于山地河沟两侧。
能提取小柏碱,小柏红碱有抗癌作用,可栽培,可观赏。
5.胡枝子
也称“扫条”。豆科,落叶小灌木。高1——2米,三小复叶,卵
形,倒卵形或椭园形,夏季开花,总状花序腋生,花红色,荚果宽椭
园形。萌芽性强,根系发达。喜光,耐寒冷、耐干脊。常生于干燥向
阳山坡、荒山、灌丛或阔叶疏林中。
6.接骨木
俗称“马尿臊”,忍冬科,落叶灌木。老枝有黄褐色髓生,叶对
生,奇数羽状复叶,卵形或椭园形。春季开花,花小,黄白色,常生
于向阳山坡或平缓地带。浆果球形,红色。
以茎、枝入药。性平,味甘苦,功能祛风湿,行血通络,主治风
湿痹痛,跌打损伤,筋脉不利等症,并可外用。
3.刺五加
俗称“刺棒”或称“老虎撩子”。也称“五加皮”,五加科,落叶灌
木,高可达3米。树皮淡灰色,密生针刺,掌状复对。花黄带紫色,
浆果状核果,倒卵状球形、黑色,直径8毫米左右。9月成熟。
喜光、常生于效稀疏的针阔混交林下或林缘。
茎、皮、根入药,称“北刺五加”。性温、味辛.功能祛风湿,壮
肋骨,主治风寒湿痹,肋骨拘弯等症。有强心作用,但毒性较强,可
用作农药杀虫。
4. 大叶小柏
常称“三棵针”,俗称“狗奶子”。小柏科,落叶小灌木,高达1.5
米左右。主干土黄色,小枝紫红色,有条棱,枝干上有多处三根一簇
的针。叶披针形至倒披针形,纸质。总状花序,黄色。浆果鲜红色,
椭园形,常见于山地河沟两侧。
能提取小柏碱,小柏红碱有抗癌作用,可栽培,可观赏。
5.胡枝子
也称“扫条”。豆科,落叶小灌木。高1——2米,三小复叶,卵
形,倒卵形或椭园形,夏季开花,总状花序腋生,花红色,荚果宽椭
园形。萌芽性强,根系发达。喜光,耐寒冷、耐干脊。常生于干燥向
阳山坡、荒山、灌丛或阔叶疏林中。
6.接骨木
俗称“马尿臊”,忍冬科,落叶灌木。老枝有黄褐色髓生,叶对
生,奇数羽状复叶,卵形或椭园形。春季开花,花小,黄白色,常生
于向阳山坡或平缓地带。浆果球形,红色。
以茎、枝入药。性平,味甘苦,功能祛风湿,行血通络,主治风
湿痹痛,跌打损伤,筋脉不利等症,并可外用。
7.珍珠母
也称“山高梁”。蔷薇科,落叶灌木。奇数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园
状披针形。夏季开花、花白色,园锥花序,形似高粱。果实有刺,生
于沟谷、林缘、采伐迹地。
药用、有润燥、止咳作用,为密源植物。
8.刺玫蔷薇
也称“刺玫果”或“野玫瑰”、蔷薇科,落叶灌木,有钩状细刺,奇
数羽状复叶。花深玫瑰色,花梗有短毛。果实8——9月成熟,红色,
有球形和长园形两种。
常见于河边平缓地带,灌丛,疏林中。
花入药,能清署热、解喝、止血;根有活血通络,收敛作用,治
关节炎、小便失禁、白带、月经不调;叶外用治肿毒,果能散结,也
可栽培,既药用又可供观赏。
9.柳叶绣线菊
也称“千层皮”。蔷薇科,绣线菊属。落叶灌木,高约1.5米,嫩
枝黄褐色,叶披针形。顶生园距形花序,花扮红色,常生于杂木林下
或灌木丛下。叶入药。有抗疟作用。
10.倾寄生
也称“冻青’。桑寄生科,寄生常缘小灌木。榆、桦、杨、槭柳等
树上。
一般都是冬季采收入药。性平、味苦,功能补肝肾,强筋骨、除
风湿。主治腰酸背痛,胎动不安,冻伤等症。现又用于治疗高血压
病。
11.党参
桔梗科。多年生缠绕性柔弱草木,根园柱形。叶对生或互生,卵
形或广卵形。夏季开花,花钟状,淡黄绿色带紫色斑点。生于山地灌
木丛中或林缘。喜腐植土壤,根入药,性平,味甘,功能补中益气,
主治中气虚弱,脾虚泄泻,血虚萎黄,便血崩漏等症。
12.桔梗
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根肉质,园锥形。叶卵形至卵状披针以
通常每节轮生三、四枚。秋季枝端开花,花兰紫色,针状,多生于山
坡。
根火药,性平、味苦辛,功能宣肺、祛痰、排浓。主治咳嗽不
夹,喉咽肿痛,肺痛等症。根含枯梗皂甘,能增加呼吸道的分泌而起
祛痰作用。
13. 大活
也称“走马芹”。伞形科,独活属。多生,草本。茎粗带紫色,中
空,高达1——1.5米,茎达4厘米粗。叶有2.3回羽裂,椭圆披针形,
叶背面苍白,花白色。根粗大具有强烈药材气味。多生于草甸子,沟
塘子沙土和砾土壤上。
根入药,称独活、性温、味辛。主治风湿痹痛,风寒头痛等症。
14. 防风
也称“旁风”。伞形科,多年生,草本。高60厘米左右,茎分枝呈
双叉式。茎生叶,叶呈三回羽分裂。夏末秋初开花,花白色。复伞形
花序。果上有瘤点。生于草甸、山坡、石砾土壤中。
中医以根入药。性微温,味辛甘。功能发表、祛风、胜湿。主治
外感风寒,发热头痛、骨节疼痛等症。
15. 黄芪
也称“东北黄芪、豆科,多年生、草本。根甚长,奇教羽状形复
叶。夏季开花,蝶形花冠,黄色,总状花序。荚果下、半卵园形、元
毛。多生于平缓地带的沙土或石砾土壤中。可人工栽培。
根入药。性温、味甘。功能补气固表,利水托疮。主治表虚自
汗,气虚内伤,脾虚泄泻,浮肿及痈疸等。
16. 黄花菜
合科、金针菜的一种,多年生宿根草本。肉质很肥大。叶似兰
花。花茎顶生,淡黄色(含苞未放时象一条粗金针),有芳香味。
花蕾采择晾干后,称“金针菜”。营养价值很高。含各种维生素、
蛋白质、钙、磷、铁、糖等非常丰富,比西红柿大约高十倍左右。做
汤或菜味道清香,别有风味。
根、茎、叶、花都可以入药。功能止血、消炎、清热,用于治疗
大便带血、小便不通、吐血、鼻出血、肺结核等。
17. 蒲公英
也称“婆婆丁”,别称“黄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全株含
有白色对。叶丛生,形或挟长倒羽形状,边绿羽状线裂或齿裂。春季
开花,顶生一头状黄花。果实成熟时似一白色绒球,有毛的果实象伞
兵一样随风飞撒。生长于路旁、田野及草甸。
全株入药。性寒、味甘苦,功能清热解毒。主治痛肿痛,疗毒等症。
现用治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嫩株可做猪饲料。
18. 柴胡
也称“北柴胡”。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有肥厚宿根。茎直立,
单叶,倒披针形或广线状披针形。秋季开花,黄色而小,复伞形花
序。生于林内灌木丛中。
以根入药、性微寒,味苦。功能解表退热,疏肝解郁,主治寒
热,胸肋胀问,疟疾,月经不调等症。
19. 铃兰
也称“草王铃”。百合科,多年生,草本。具横生根状茎。叶通常
两枚,长椭圆形,茎顶生总状花序,花钟状,白色、有香味。浆果球
形、熟时红色、紫色同株。常生于山地林下。
全株入药,为强心药,花可提取芳香油,可观赏。
20. 贝母
也称“平贝母”。百合科,多年生,草本。鳞茎扁球形。叶下部对
生,上部轮生,茎顶的叶片呈线状披针形,尖端卷曲如卷须。春季开
花,花呈针状,淡黄绿色,通用鳞茎繁殖。生于沿河平坦草甸或田野
上。
鳞茎含生物碱,医学上用为止咳化痰,清热散结药。
21. 百合
也称“山百合”。百合科,多年生,草本。地下有扁形或近园形的
鳞茎。早春于鳞茎中抽出花茎。6——7月开花,红黄色,黑侧中部带
黑斑点。喜温暖高燥,适于在沙中生长,多生于公路向阳一侧。
以鳞入药,性微寒、味甘,功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主治穷嗽
咳血,虚烦惊悸等症。
22. 水贼
也称“锉草”,“节股草”。蕨类植物,木贼科,多年生直立草本
茎有节与节间,节间中空。地下茎棕褐色,横卧土中。地上茎绿色,
有纵裂的沟和脊,表面粗糙,富硅质,通常不分枝,叶成鞘状,生于
山坡下湿地或疏林下。
以茎入药、性平、味甘苦。功能散风、清热、明目、主治迎风流
泪,翳膜遮睛等症,干茎也可做磨光金属或木器用材料。
23. 穿地薯蓣
别称“穿山龙”,“穿地龙”。薯蓣科,多年生缠绕藤本,根状茎横
生。叶互生,呈卵形至阔卵形,通常3一5浅裂。夏季开花,雌雄同
株。
果倒卵状椭园形,有3个翅。种子上部具长方形膜质翅,生于山
被林下、田野或岩石逢中。
根、茎含薯蓣皂苷元,是合成“可的松”类激素药的原料。民间从
治疗腰、腿痛和筋骨麻木等症。
24. 透枯草
透骨草科。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四棱形,少分枝,枝被柔
毛。叶对生,长卵形,先端尖,边绿有不整齐锯齿,夏季开花,淡紫
色,总状花序穗状,顶生或腋生,瘦果包于宿萼内,常生于山坡林荫
下或林缘阴湿处。
全株可做农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或杀菜青虫和绳蛆。
入药味甘,无毒。功能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止痛、主治:
风湿痹痛、筋骨弯缩、寒湿脚气、疮癣肿毒。
25. 卷柏
也称“还魂草”。蕨类植物,卷柏科。多年生直立草本,高5——15
厘米。茎棕色,分枝丛生,绿色、扁平。叶4裂,跑子叶球生于枝顶。
耐干旱、干时枝叶内卷如拳,湿润时复平展,生于裸露岩石上。
全株入药。性平、味淡微涩。功能收敛、止血。主治脱肛、吐血、
鼻衄,带下、血带等症。
除上述外,还有草乌、芍药、马勃、元胡、白鲜皮、白屈菜、山
苦买苍术、山茴香、茜草、大蓟,小蓟、天南星、白芷等83种野生木
本及草本药用植物。
栽培药材有:
近几年由五星河、清水河、向阳、共青林场、所个人或集体开始
人工种植药材,主要有:人参、贝母(平贝),天麻等。
1. 人参
人参与鹿茸、貂皮人称东北“三大宝”。人参又称“棒槌”。分野生
与种植两种。野生的俗称“山货”,家植的称为“园参”。
人参、五加科,多年生、草本。茎高30——55厘米,根肉质,黄
白色,园柱形须根,茎常分叉,叶掌状复生。叶多少由生长时间长短
而异,一年生的为三小叶,称为“三花”,俗名“三英”;二年生的有一
个掌状复叶,俗称“巴掌”;三年生的有二枚复叶,称“二荚子”;四年
生的有三枚复叶,称“灯台子”;以后每年增长一枚复叶,叫四品叶,
五品叶、六品叶。到六品叶即不再生新叶。有的分两个叉六个叶.叫
“双胎六品中。叶有长柄,小叶呈卵形,边缘锯齿状,表面被毛,伞形
花序,顶生小花边五辨,淡黄绿色,果实浆果状,俗叫“崔生子”,红
色,花果期为6个月。人参性喜山阴处,多在腐植上层较厚的针阔叶
混交林内生长。野参在本区内少见。
人参为滋补佳品,有补气、安神、生津、固脱等作用。主治气血
亏弱、厌食、盗汗、虚咳、惊悸等。参叶健胃、提神。
人参的制品有10余种,野生参可加工制成白条参、红参、糖参、
生晒参等多种。
2、贝母
也称“平贝”,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鳞茎扁园形,由二个及
、数个鳞片组成。白色、茎直立、光滑。叶为线型或线状披针形,茎下部
叶常轮生,上部叶生或互生,先端卷曲。五月开花,每株2——3朵,
钟形、下垂、淡紫色并有黄色斑点,果实倒卵形,有6个园棱。
平贝为止咳化痰药物,鳞片入药,润肺散结。主治虚痨咳嗽,胸
闷郁结,肺痨等症。
3、天麻
天麻是多年生草本寄生植物,属单子叶植物纲,兰科天麻属。无
根、无叶,块茎横生,形如土豆,土名又叫“山土豆”或“山地豆”。成
熟后的块茎入药。块茎带有明显鳞片的环节多个,块茎大小不等,相
差悬殊,大块茎重达几百克。小块茎几毫克。
天麻性甘温、微辛、对眩晕、头痛、目痛、目昏、小儿惊风、四
支麻木、手足抽筋有显著疗效。近年来研制的天麻药片、酊、胶丸、
冲剂、糖浆、注射液等,替代了过去的汤、丸、散、膏、丹、酒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