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1970年
1966—1970年
1966年
3月4日 周家斌任副县长。
5月7日 黄启伦、王裕光任县委副书记,杨石任副县长,田福春、杨恩彬、李毓森、狄忠
学、黄启伦、王裕光、金华山、孙生、赵庆安(满族)、张守本、邱占元为县委常委。
5月23日 县委召开“工交工作、工交政治工作会议”, 通过了《关于发展县、社工业的
规划》。
5月26日 召开县委常委会议,根据上级指示,决定“文化大革命”先在“小五界”(教育、
文化、卫生、曲艺、电影)开展。黄启伦负责。设 “文化大革命”办公室,决定抽调年轻的骨
干教师140人组成首批工作组集中训练。
6月9日 县委派出第一支工作组进驻第一中学,指导“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开展,嗣后,
各工作组陆续进入“小五界”。
6月23日 一中10名教师联名在县委门前贴出海林县第一张大字报—— 《告全校革命师生
的公开信》,揭发批判学校“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要求县委撤出工作组。
6月25日 副县长林振华在去柴河镇下乡途中非法驾驶汽车肇事, 司机死亡。被判处有期
徒刑一年(监外执行),党内给予留党察看二年处分。
7月20日 李毓森调省,免去其县委副书记职务。
7月21日 中小学文化革命集训开始。至9月上旬被“造反派”冲散。
8月23日 一中文化革命筹备委员会成立。并首次成立了 “红卫兵”组织。自此,县委派
驻小五界的工作组陆续撤出。
8月26日 一中4名学生在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学院来海林“点火”学生的鼓动下,组
织30多名学生,建立了海林县第一个“造反”组织——“毛泽东思想红色造反团”,简称“红
色造反团”,很快发展到350多人,此后,教育界“造反”组织相继建立。
8月29日 县一中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学生串联鼓动下, 在学校文化大革命筹委会主持下,
该校红卫兵在操场召开有学生和机关干部参加的千人大会,揪斗批判学校“走资本主义道路当
权派”,并把几名教师以“右派”、“放毒专家”等罪名揪斗示众。会后,给被揪斗人员打上
花脸、挂上牌子、戴上高帽游街示众。开海林县揪斗、游街之先例。
9月1日 由一中“红色造反团”发起,各学校造反团及机关职工干部参加,一中文化大革
命筹委会主持,首次召开“火烧县委大会”,会上批判了副县长林振华。
9月10日 县委副书记狄忠学主持召开常委会, 根据上级关于文化大革命要在全县展开的
指示,决定成立县委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狄忠学任组长,黄启伦任副组长,文化大革命办公
室增补1名副主任。工作人员由4人增至28人。
9月13日至17日 召开全县万人参加的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先进集体、 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9月20日 文化大革命办公室又增补两名副主任。县直机关、 企事业单位造反派组织陆续
成立。
10月1日 县人民电影院竣工。
11月8日 一中以“红色战斗队”为核心, 共50余人成立了“遵义红色战斗团”,后来发
展到378人。
12月24日 县委组织部成立“延安突击队”,后改“延红造反团”,成为全县造反组织的
核心。
1967年
1月15日 一中红色造反团、遵义战斗团、八三一战斗团等14个单位 40多个造反派组织建
了海林县第一个跨行业的联合组织——“海林县红色造反者总部”。
1月17日 县机关干部组建了第一个跨部、 办、委的联合组织——“海林县联合职工总部”。
1月18日 联合职工总部首次向县委夺权, 领导及机关干部,各任其职,重大问题的处理
须经该总部同意,揪斗县委主要负责人田福春、杨恩彬及40多名科级干部,游街示众。是为海
林县揪斗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最多的一次。
1月 19日 延红色造反团、监委造反团、二一四造反团及灭资造反团等组织以“假夺权,
真保皇”为由与联合职工总部展开辩论,致使联合职工总部解体。
1月24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林县人民武装部开始“支左”,介入“文化大革命”。
1月27日 一中红色造反团等8个组织主要负责成员10余人,砸开县委、县人委文书室,抢
走全部图章、印信。翌日,县公安局将其中3人拘留,收回图章、印信,2月15日释放被拘留人
员。
2月19日 一中红色造反团所属之“重炮连”将海林县红色造反团总部砸垮。
2月27日 以人武部为主成立了海林县“临时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 主要负责人为政委
邱占元、部长赵玉堂及黄启伦、金华山、杨石、周家斌。
3月14日 以延红造反团为核心,成立“海林县直机关红色造反者总部”, 后发展到17个
组织185人。
3月 16日 海林县直机关红色造反者总部第二次向县委夺权, 把县委打成 “黑县委”、
“资产阶级司令部”,把县委书记田福春打成“走资派”、“苏修特务”,把县长杨恩彬打成
“三反分子”、“死不改悔的走资派”,实行隔离审查。
3月18日 以工业科红卫战斗团为核心, 成立了“工业系统红卫造反者总部”后发展到27
个组织710人。
是日 海林农场马厩发生火灾,烧死牲畜94头。
3月24日 文化、卫生系统4个造反团64人成立了“文卫系统红色造反者总部”,后发展到
7个组织210多人。
3月30日 农林系统8个造反团103人成立了“农林水系统红色造反团”, 后发展到11个组
织182人。
3月31日 财贸系统 8个造反团387人成立了“财贸系统红色造反者联合总部”,公安局、
法院、检察院3个造反团33人成立了“海林县政法联合总部”,后发展到120多人。
4月21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批准:黄启伦为海林县革命委员会主任, 邱占元、刘景元
为副主任;邱占元为中共海林县核心小组组长,黄启伦为副组长。
4月28日 召开庆祝海林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 因一中红色造反团认为人选中没有自己
的代表,在庆祝会开始之前与遵义战斗团在会场发生武斗,砸烂主席台,砸散庆祝会。即海林
县“四·二八”事件。从此,红色造反团渐趋“炮轰”派,与遵义战斗团形成对立。
5月2日 一中红色造反团、红旗造反团、朝鲜族中学五四革命造反团以及农业中学、林业
局中学等造反组织580余人成立了持“炮轰”观点的“海林县毛泽东思想红卫兵总部”。
5月4日 县直六大总部联合成立了“海林县捍卫革命三结合联合总指挥部”,简称“捍联
总”。
5月5日 以一中遵义战斗团、朝鲜族中学革命造反团为主,共 600余人成立“捍联总”的
学生联合组织——“海林县毛泽东思想红卫兵第三司令部”。
5月12日至15日 县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在旧街公社万丈大队召开有560多人参加的“四大
颂扬”(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现场会。
5月30日 全县各造反团联合召开有 2 500余人参加的大会, 欢庆《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
红太阳》影片首次上映。
6月3日 召开庆祝海林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发布《第一号通告》,正式宣布“海林县
党、政、财、文大权全部归革命委员会”。
6月16日 县革委召开有2 000多人参加的“复课闹革命誓师大会”。
6月25日 “捍联总”发起主持了 “坚决粉碎反革命逆流,炮轰孙生”大会,把原县委监
委书记孙生定为“海林县于天放式的人物”、“把斗争矛头指向革命‘三结合’的黑后台”。
7月4日 召开第一届革命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工代会常委会,给毛主席发了致敬电。
7月15日 在山市公社召开第一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贫代会常委会。
7月16日 二道河子公社细鳞河大队发生吃“酸酵子” (一种将玉米浸泡发后做成的主食)
中毒事件,7人中毒6人死亡。
8月20日 海林县毛泽东思想红卫兵总部发表《五点声明》,正式宣布为“炮轰派”。
9月26日 县直机关红色造反者总部和六大总部调动捍联总干部、工人、学生400余人,开
到一中对炮轰派进行围攻,武斗中13名学生受伤,校舍建筑及设备均遭一定破坏,被称为海林
县“九·二六”事件。
10月10日 红代会派人到红海林农场,将因“九·二六”事件组织被打垮而出走的几位炮
轰派负责人捉回,以“坏头头携枪逃跑”罪名,送交公安局拘留。
10月20日至24日 召开全县民兵工作会议,组建 1个民兵师、16个民兵团、一个武装基干
团、3个独立营,共301个民兵连,52 562名男女民兵。
10月22日 炮轰派部分学生到牡丹江地区革委会及牡丹江军分区请愿,要求释放他们的被
拘留负责人。
10月26日 被拘留的炮轰派负责人获释。
1968年
1月3日 解放军军事管制小组接管公安局、法院、检察院。
1月5日 县革委“深挖三特一叛”领导小组成立。
1月8日 田福春以“苏修特务分子”的罪名被拘关押。
1月29日 在县革委和牡丹江军分区的参与下,炮轰派和捍联总实现了 “革命大联合”。
从此,各级各业革命委员会相继成立,群众造反组织渐趋消亡。
3月16日 召开全县深挖“三特一叛”会议,在近 5个月挖出“三特一叛”910人的基础上
继续“深挖”,打击广大干部群众,造成许多冤假错案。
3月18日 成立专案组对虚构的 “扶田上马联络站”进行调查。把原副县长张景林等人以
“建立联络站、 阴谋扶植苏修特务田福春上马复辟”的罪名, 打成“站长”、“黑干将”、
“打手”,进行刑讯逼供。
5月27日至8月26日 先后召开贫代会、工代会、妇代会、 红代会,掀起 “四大颂扬”和
“忠字化”运动高潮。
5月28日 召开首次革命妇女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妇代会常委会。
6月10日 召开全县广播大会,批判“扶田上马联络站”罪行。
6月30日 三道河子公社边安大队社员吃病死马肉中毒64人。
6月 在二道河公社向日大队召开现场会, 挖出一伙“反革命阶级报复集团”,改向日大
队为永红大队,制造了一起大的错案。
8月13日 邱占元任县革委主任。 刘番庠、刘广臣、李锦姬(女,朝鲜族)、周家斌为副主
任。黄启伦、刘景元被免去副主任职务。
11月26日至28日 召开全县党员代表会议,确定:1、继续深入抓好反右倾斗争;2、把毛
泽东思想大教育、大普及、大提高的群众运动提高到新水平; 3、认真打好斗、批、改这一仗。
会议号召全县党员紧跟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坚决贯彻八届十二中全会精神,把无产阶级文
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12月 永红大队“反革命阶级报复集团”翻案。当初被宣布为“革命”和“反革命”的双
方,又被颠倒,实际上是人民内部的派系斗争。
1969年
2月中旬 工人宣传队、贫下中农宣传队陆续进驻全县中小学,管理学校(1978年 8月陆续
撤出)。
2月27日 海林钢铁厂破土动工。
2月30日 林海铁矿复建开掘(该铁矿五十年代末建立,六十年代初调整中下马)。
3月5日 县革委在人民电影院召开全县有线广播大会,“愤怒声讨苏修叛徒集团侵犯我国
领土珍宝岛的滔天罪行”。
3月13日 邱占元任中共海林县核心小组组长, 刘番庠为副组长,王道贵、李锦姬、刘广
臣为成员。
3月15日至19日 召开县第二届工人代表大会,号召 “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
4月27日 海林钢铁厂建成投产,流出第一炉铁水。
5月20日 海林民用机械工业开始制造步枪击发机、手榴弹、地雷等。
6月5日 二道河子公社卫生院妇产科医师马风英参加国家援助毛里塔尼亚医疗队出国,1971
年8月回国。
7月11日 6个公社及山市种马场、红海林农场开始第一批整党建党 (年末结束,成立新党
委)。
7月18日 邢业胜任县革委副主任。
9月10日 周家斌带领110名干部及家属,分别到12个公社“插队落户”。
9月18日 王道贵任县革委副主任。
10月25日 海浪河林海大桥竣工通车。
11月21日 纪书林任县革委副主任。
12月31日 公布粮食总产15 000万斤,工业产值1 941.3万元,比上年增长3.4倍,商品零
售额17 341.1万元。
1970年
1月7日 6个公社及横道河子野牲饲养场、第一中学开始第二批整党建党 (5月中旬结束,
恢复党委、总支、支部)。
2月18日 全县有607名干部插队落户,随迁家属582户,2 590人。
2月20日 撤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林县军事管制小组,成立海林县革委会保卫部。
3月7日 县直科级革命委员会均改称为“科”。
5月21日 县直6个系统开始第三批整党建党(9月末结束,成立新党委)。
6月15日 黑龙江省革委会主任潘复生、副主任于杰来海林县视察。
6月20日 县“五七”大学开学,后改海林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6月25日 刘番庠被免去县革委副主任、核心小组副组长职务。
7月3日 重建东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工程破土动工。
7月4日 田福春以“苏修特务”罪名,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送进监狱。
8月1日至 3日 根据上级“备战”要求,“七○八一”工程和“七○八三”工程动工。该
二项工程耗资巨大,几年后不了了之。
9月26日至28日 召开县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邱占元为县委书记,费斌为副书记。
10月10日 费斌兼任县革委副主任,邢业胜被免去县革委副主任职务。
10月20日 石河电站动工修建。
10月24日至28日 召开共青团海林县第四届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四届团县委。
是年 妇产科医师杨秀兰参加国家援助毛里塔尼亚医疗队出国,1971年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