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宣传工作

第四节 宣传工作



  

  一、干部教育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教育人民群众反对日
本帝国主义。抗日战争胜利,民主政府建立之后,党的宣传工作围绕剿匪斗争、土改运动,对
党员和群众进行阶级斗争教育,提高他们的阶级斗争觉悟。县委成立学习委员会,基层党委成
立分会,各党支部成立小组,学习党关于建立政权、减租减息、土地改革等方面的方针和政策,
还组织干部学习毛主席的重要文章。

  建国初期,县委宣传部根据干部队伍文化程度较低的情况,分别组织政治理论学习班和文
化补课学习班。政治理论学习班以学习毛泽东著作、中央文件和时事政策为主;文化补习班以
扫盲为主。学习时间每周2小时。参加政治理论学习的有568人,经过学习,他们的政策水平提
高了,工作本领也得到加强。参加文化补习班的有127人,经过考试 97人脱了盲。这些人基本
能看明白上级的文件,还能写汇报和总结。这个时期,党培养的干部由于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改造世界观,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大多数成为党的负责干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核
心和骨干作用。

  1962年起组织全县干部大力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时间每周星期三、星期五,上午四小时。
为了帮助干部学习好毛主席著作,县委宣传部编写了辅导教材。“文化大革命”期间,组织干
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要求树立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左”的思潮到
处泛滥,弄得人人自危。

  1978年以来,宣传部在县委的领导下,组织全县各级干部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使广大干部从“两个凡是”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明确了在拨乱
反正中,必须坚持实践标准,客观地评价功过是非,果断地平反纠正历史上的冤假错案。随后,
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干部学习《邓小平文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文献汇编》和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为便于干部学习,每个时期县委宣传部编印有关学习文件辅导材料。仅
1981年宣传部就编印了 4万多字的辅导材料。《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的改革的决定》发布后,
1985年6月至9月份,宣传部组织了县直副科级以上干部学习《决定》,采取集中辅导、分散学
习、统一考试的方式,最后有382人交了考试答卷,占应参加人数的79.2%。

   二、党员教育

  党员教育主要是通过“三会一课”(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党课)进行。

  建国前后,主要是学习党的文件,结合工作、思想实际,严肃认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改造世界观,克服个人主义,小农经济思想,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党内生活生动活泼,除组
织生活会外,还开展个别谈话,互相帮助。

  1956年宣传部统一编写党课教材,并为基层配备了 195名兼职党课教员,对党员进行了党
性、党风的教育。1963年随着党员人数的增加和党组织的发展,兼职教员也相应地增加。各支
部以《做一名好的共产党员》为基本教材,向党员进行讲解和辅导,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
《红旗》。重要社论和毛主席最新指示。要求党员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
“左”的思想指导下,当时曾错误地提出,衡量党员的标准为是否具有“反潮流”精神和路线
斗争觉悟。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员教育走上正确的轨道,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党
员教育以学习党的基本知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党中央的重要文献为主。各党委定期
组织党员上党课,并每年组织一两次党员训练。1980年,全县有党课教员 500余名,理论辅导
员547名。1983年以来,各乡镇相继建立乡镇党校,做到“六有”(班子、教员、校舍、经费、
教学计划、规章制度),使党员教育走上正轨。

  三、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主要是围绕国内国际形势和县委的中心工作进行。建国前,教育人民群众去掉思
想顾虑,提高阶级觉悟,积极参加推翻三座大山 (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
本主义) 的革命斗争。利用宣传标语、唱革命歌曲、召开群众大会等形式,使群众认识到“没
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加深对党的感情,积极参加土地改革运动,维护新生的革命
政权。

  从1949年至1956年间,社会教育分三个阶段进行。前期,宣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教育
群众蔑视敌人,树立必胜的信心。全县城乡掀起和平签名活动, 签名人数占人口总数的78.7%,
并号召人民群众为支援前线增加生产。中期,宣传公债、兵役、婚姻法、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并成立农民业余剧团,活跃在城乡,大力宣传热爱集体,破除封建迷信的好人好事。后期,宣
传“增加生产、励行节约”,走合作化道路,开展“三反五反”,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
进行。

  1963年,围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展宣传教育,过分地强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要求群众
牢固树立阶级斗争观念,做到“念念不忘阶级斗争”。将人民内部矛盾夸大为阶级斗争的表现,
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用“红海洋”、“忠字舞”、“三敬三祝”、唱样板戏和
语录歌,向群众灌输“左”倾的思想和个人崇拜。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主要进行形势与政策、理想与纪律、民主与法制教育,在农村
则重点进行了农村经济政策和发展商品经济教育。从1982年开始,开展了“五讲四美”活动,
后来发展成为群众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1985年县委、县政府对创建精神文明单位的
活动,实行“三定”(定标准,定指标、定奖惩)的办法,使这项活动经常化、规范化。1985年,
全县涌现出省级文明单位2个,市级文明单位30个,市级文明村14个,县级文明单位142个,县
级文明村68个,市级精神文明先进个人3个,五好家庭22 5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