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统战工作
第五节 统战工作
1933年春,为了团结一切抗日力量,打击日本侵略者,团县委组织部长苏北虹深入工厂、
学校、街道和农村宣传党的抗日统一战线主张,组织“反日会”、“抗日救国会”、“反帝大
同盟”,积极开展抗日活动。1935年春,东北抗日联军党委,按照上级加强统一战线的指示精
神,派遣张仲华对三道河子伪森林警察大队长李文彬进行了策反工作。李文彬于1937年 7月12
日,带领大队 200多人起义,这支队伍编入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1946年,本县成立“各界联
合会”,调动了各界人士的爱国热情,海林“万字会”的张永芳先生,为支援解放战争献地600
亩。不少进步绅士发挥了积极作用。
新中国建立后,1949年至1962年,统战工作由县委办公室负责,1963年移交给县委宣传部。
1965年4月,县委成立统战部,“文革”期间被撤销,统战工作由宣传部承担,1979 年重新建
立县委统战部,本县的统战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
与党外人事合作共事 在人大、政协和政府部门中,都安排使用了党外人士。在历届人民
代表大会的代表中,民主人士占代表总数 5—15%,在历届政协常委中,非党人士占70%。落实
了党外人事政策,平反了 34起冤假错案,174名不合理被下放和插队的全部归队,对在政治上
有威望的党外人士也做了妥善安排,其中在县政协任副主席4人,常委18人,县人大中1人任副
主任,6人进入常委会,另外2人被选为牡丹江市政协委员。全县共有204名错划的右派分子、8
名受株连家属,全部落实了政策,并做了妥善安置。原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按历史反革命错
判1人,现已纠正,冤假错案4起全部平反,恢复受株连家属公职1人,安排子女就业4人。还复
查落实了“三胞”亲属政策,平反了“文革”中的错案5起,因海外关系影响入党的4人,现已
有3人入党,列为重点积极分子1人,清理了档案中的所谓“海外关系”、“不宜重用”等材料
22份。本县有原工商业者124人,经区别认定劳动者的119人,对这些入的工作都做了安置,如
数发放定息8 905元。
少数民族工作 1982年人口普查统计,本县共有11个少数民族,其中朝鲜族、满族为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平反少数民族冤假错案36起,恢复原职务27人。重视民族干部的培
养和使用,提升为科级39人,处级干部 9人。在全县38个科级班子中,有46个班子配备了少数
民族干部。1981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民族工作大检查,12月又专门召开少数民族贫困生产队
座谈会。县政府多次开会研究和落实扶持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措施。全县每年8—9月份都召开
大型少数民族运动会,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十分活跃,受到省、地表彰奖励。县少数民族业余少
年足球队,代表黑龙江省出席“全国少年足球赛”,人们称海林县为“足球之乡”。
对台和侨务工作 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成立中共海林县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在统战部内
设立对台办公室。全县在台湾的亲属有140户,154人。他们在本县的亲属有172户,860人;1985
年已通信的有25户,收台湾经香港汇款的有18户。1983年 4月成立海林县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
负责侨务工作。本县侨居在美国、日本、印尼、泰国、南朝鲜等10个国家的华侨有30户;在海
林的侨眷46户,126人;归侨 48户70人。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华侨、港胞与家乡的
来往日益频繁,侨汇也日渐增多。
宗教工作 本县共有教徒383人。其中男性教徒117人,女性教徒266人。信奉基督教的337
人,天主教的40人,佛教的1人,伊斯兰教5人。1984年对全县宗教活动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在
横道河子和山市镇召开了信教学生、家长和教师座谈会。以后又召开了全县老信徒座谈会,并
订立了“爱国守法公约”。1985年,对全县十二个乡镇及三个森工局宗教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
全面检查。发现横道河子镇、海南朝鲜族乡存在干涉宗教信仰自由的现象,通过宣传党的宗教
政策,加强了对宗教工作的领导,杜绝了此类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