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工会
第三章 社会团体
第一节 工会
一、职工代表大会
海林县职工联合会于1948年 8月建立,1953年海林县职工联合会改称海林县总工会。1956
年撤销海林县建制,县总工会随之撤销。1962年恢复海林县,重设县总工会。 1967 年“文化
大革命”时期,成立县工代会。1973年 7月,撤销县工代会,恢复县总工会。工会组织建立以
来,至1985年共举行了7次会员代表大会。
1949年 7月6日至7日,海林县职工联合会在海林区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出席会议代
表300多人。大会选举产生了海林县职工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选举主席、副主席各1人,常委
9人,委员27人。这次会议的议题是动员全县职工掀起工业生产运动的新高潮。1964年 4月5日
至9日,海林县总工会在海林镇召开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出席会议代表369人,列席代表10人
。大会选举主席1人,副主席2人,常委 4人,委员14人。大会号召全县各级工会组织,要切实
抓好职工的生活和文化教育。1965年 5月6日至7日,海林县总工会在海林镇召开第三次会员代
表大会。出席会议代表500多人,大会选举主席1人,副主席2人,常委8人,委员21人。1967年
4月 8日至10日,海林县工代会在海林镇召开第四次职工代表大会。出席会议代表1 217人,会
议选举主任1人,副主任2人,常委17人,委员39人。1970年 1月15日至20日,海林县工代会在
海林镇召开第五次职工代表大会。出席会议代表1 312名,列席代表37名,特邀代表 13名,会
议选举主任1人,副主任3人,常委15人,委员35人。1971年 3月5日至9日,海林县工代会在海
林镇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代表1 542人,列席代表65人,大会选举主任1人,副主任
3人,常委7人,委员14人。1983年 3月18日至19日,海林县总工会在县工人文化宫召开了第七
次职工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685人,列席代表 39人,特邀代表21人。会议选举产生第七
届委员会,选举主席1人,副主席2人,常委 8人,委员33人。这次大会的中心任务是,以党的
十二大精神为指针,把职工队伍建设好,努力提高企业民主管理水平。至1985年,全县工会会
员发展到19 762人,工会小组1 079个,有56名专职基层工会主席,237名兼职工会干部。
二、工会工作简述
新中国建立初,本县工会组织积极发动工人参军、参战支援前线,打土豪、斗恶霸,充分
发挥了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在经济建设中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号召工人搞捐献,献器材,
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至1949年4月,为国家创造财富达394万元。1950年,全县工人参加政
治学习的有218人,参加文化学习的有473人,参加技术学习的有253 人。1951年全县工人中有
1 545名文盲,其中参加扫盲学习的有1 231人。到1953年,经过文化补习954人脱盲。1976年2
月,经县政府决定在海林镇建设一座面积为2 348平方米的“工人文化宫”。同年9月破土动工,
于1981年 2月20日竣工。省总工会和县地方财政提供了建筑费用 92万元。 1984年11月27日,
“工人文化宫”起火,将观众厅、舞台及主体楼房烧毁,造成经济损失 9万元。1985年重新修
复,省总工会和县财政投资41.5万元。1984年,县政府决定建立县职工中专,省总工会和县财
政投资15万元,1985年建成一座 1 8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招收中专班一个,学员45人。1984
年,响应全国总工会“五·一”决定,紧紧围绕经济体制改革,广泛开展了整顿基层企业,建
立职工之家活动。从1984 年到1985年,共建立职工之家122个。商业局加强了工会领导班子建
设,所属 8个公司全部配上了工会干部。林海铁矿职工之家,帮助贫困户孙宝库搞家庭副业,
仅一年就脱贫致富。二道河子镇中学职工之家,组织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发展养殖业,有12
名教师家庭副业年收入超千元。在职工之家活动中,全县共建立 107个职代会。基层工会组织
过去主要是研究解决职工的福利,开展文体活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会组织转变了
工作作风,积极参与企业重大决策,民主评议干部,为搞活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发挥越来
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