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职业技术
第二节 职业技术
五十年代末期,长汀公社把农业中学改为工业中学。由于缺少师资,学校仅存一年,后又
改办成农业中学。1965年教育部要求各地积极试办半农半读的中等技术学校。根据这一精神柴
河农业中学和柴河卫生院,联合办起医士专业班,培养农村赤脚医生。该班只办一期,“文革”
期间被迫停办。此外,“文革”以前本县曾多次举办过短期专业训练班,如师训班,医士培训
班,会计培训班等。1980年海林县第三中学开设2个职业高中班,招收学生110名,学制为2年,
招生对象是城镇应届初中毕业生,学校开设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和专业课程。专业
课内容为服装剪裁、电器维修等。1983年海林县第三中学职业高中有4个班,招收新生103名,
毕业54名,在校生181名,专任教师11名。1985年用3万元购置缝纫机、码边机、电工设备和其
它专业课教学用具并派教师去外地参观学习,提高了专业课教学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
明显的提高。至1985年该校共培养出 449名合格的毕业生,为用人单位输送了具有一定技术的
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