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科技机构
第一章 科技组织和队伍
第一节 科技机构
一、科学技术委员会
1962年恢复海林县建制到1966年,科技工作由县委宣传部兼管。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
始,科技管理工作中断。1970年 3月设科技科,1974年改为县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县科委),
编制6人,主任由县政府领导兼任,设副主任 2名。1985年,编制增至9人,其中1名主任,2名
副主任。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者4人,占科委总人数的44.4%。
二、科学技术协会
1978年 9月,县科委在海南乡召开了海林县科学技术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了海林县
科学技术协会 (简称县科协),设常务办公室,主席1人(兼),副主席1人,工作人员1人,与科
委合属办公,发展会员131人。1980年11月,县科协属于县委序列,1981年4月与科委分开,独
立办公。1985年县科协设主席1人,副主席3人,工作人员 5人。同年12月份,在海林镇召开了
海林县科学技术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发展会员1 250人。
三、地震办公室
1976年成立县地震办公室,1977年与科委合属办公,编制 3人。行政上受科委领导,业务
上受市地震办公室领导。1976年下设新安、横道河子、二道河子 3个地震观察点,由学校教师
担任义务观察员,发现异常现象报县地震办公室,再逐级上报到省。1980年12月,地震办公室
撤销。
四、研究所
海林县建县以来,先后成立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农具研究所两个科研机构。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1962年恢复海林县建制时,成立了农业技术推广站,是全县最早建立的科研机构。设站长
1人,技术员6人。到1983年编制增至9人,其中农艺师5人,技术员4人。
1971年8月成立农业科研所,有职工12名。1972年编制精减到7名,其中有一名领导。1979
年编制增至14人,其中农艺师1人,助理农艺师1人,助理会计师1人,技术员5 人,工人5人。
1983年11月,农业科研所与农业技术推广站合并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编制53人 (包括基
层农业技术推广站24人),其中农艺师8人,助理农艺师5人,技术员23人,工人7人。1985年,
编制增至57人(包括基层30人),其中农艺师8人,助理农艺师3人,技术员29人。推广中心由股
级单位升为科级单位。
农具研究所
建于1968年4月。当时编制2人,隶属于县农机科,与农机科合署办公。1970年,农具研究
所从农机科分出独立办公,工作人员增至 8人,其中技术员6人,工人2人。1976年,农具研究
所重新归人农机科。至1985年,农具研究所编制减至4人,设正副所长各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