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文化馆(站)

第一章 文化事业

第一节 文化馆(站)



  

  海林县文化馆建于1949年4月,有2名工作人员,主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艺宣传活动。
1953年,文化馆有 7名工作人员,组织业余剧团、办文化补习班、图书阅览等项工作。每逢春
节还组织秧歌队进行表演。1956年撤销海林县,县文化馆改为海林文化馆,同年所有基层单位
都建立俱乐部、文化室。1962年恢复海林县,设有海林县文化馆和长汀、柴河、新安文化站。
1963年,县文化馆、电影管理站、曲艺团、广播站、书店联合组成文艺宣传队,到全县农村巡
回演出。1966年至1975年“文革”期间,文化馆主要是搞“红海洋”、写标语、办“阶级教育
展览馆”、普及“样板戏”等工作。1974年县文化馆组织“知识青年宣传队”参加牡丹江地区
文艺调演,《水利工地十姐妹》、《新盖的房》获表演奖。1978年,建立二道河子、三道河子、
山市、横道河子、旧街、石河、新合 7个民办文化站。县文化馆工作重点是建立农村文化室和
组织业余文艺演出,并在春节期间组织秧歌会演和灯展等活动。1979年7月1日,县文化馆建成
800平方米的二层楼房,内设文艺、美术等活动室。

  县文化馆于1984年 4月举办了全县首届独唱比赛,同年12月又举办了首届独舞和器乐独奏
比赛。1985年,县文化馆开展了放录像、举办舞会等营业性活动。同时抓了基层群众文化三级
网的建设(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室),偏僻山区也开展了群众文化活动。民办文化站转为国办
文化站,三道河子、长汀、山市、横道河子、旧街文化站为中心文化站。全县有12个乡镇文化
站138个农村文化室,2个县级文化馆:县文化馆有12名工作人员,设办公室、农村文艺辅导部
和城镇文艺辅导部;县朝鲜族文化馆建于1981年3月,有5名工作人员。

  县文化馆1965年举办3次曲艺学习班,培训100余人。1983年至1985年,举办曲艺、音乐、
舞蹈、美术等各种学习班9次,培训学员373人,其中有8人考入艺术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