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电影发行放映

第五节 电影发行放映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横道河子开始放映无声电影,影片多为动画片,民国6年(1917
年)以后多为美国影片和商业宣传影片。民国24年 (1935年),海林街有私人简易电影院放映无
声电影,影片多为新闻片、商业广告片和动画片。海林街“八杂市”(市场)上有流动艺人放映
“土电影”,影片多为动画片和日本片。1941年,海林开始放映有声电影,多为日本片。1953
年,新安镇一带有私人放映队到各村放映16毫米有声电影。1954年春,

  黑龙江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派“三人女子电影放映队”到海林县各农村放映16毫米电影,
年末回省。同年成立海林县农村电影放映队。由队长、放映员和发电员三人组成。到各乡、区
所在地共50多个放映点放电影。林区有大海林、柴河林业局俱乐部分别组成流动电影放映队到
各林场放电影。拉古、海林、敖头、山市、横道河子等铁路沿线,经常有铁路流动放映队在各
车站广场放电影。1958年建海林电影院,开始放电影,影片有《一江春水向东流》、《冷暖人
间》、《列宁在十月》等。1962年上映影片多为《柳毅传书》、《红楼梦》等国产影片。1970
年至1971年,上映影片有《宁死不屈》、《智取威虎山》、《打击侵略者》、《英雄儿女》、
《白毛女》等。

  1962年建海林县电影管理站,设站长、机检员、会计、宣传员各1人,下设3个放映队。1964
年发展到 4个放映队,负责全县农村电影放映工作。所用机器是16毫米国产长江牌活动放映机,
配备发电机。后来机器换上了国产轻便四型,光源由4 00瓦灯泡改为溴钨灯、硒灯等高效光源,
放映的影片有《夺印》、《朝阳沟》等。

  1966年 2月,县电影管理站为影片《英雄儿女》进行涂磁录还音,将汉语译成朝鲜族语,
赴哈尔滨汇报演出,受到省委领导赞扬和接见。回县后,先后在新安、海南朝鲜族聚居的地方
放映,深受欢迎。同年 5月, 应邀去沈阳市参加东北三省文化工作会议, 进行了现场表演。
“文化大革命”开始,此项工作停止。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一般影片皆被封存。1968年至1970年,主要放映“革命样
板戏”和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等影片。

  1972年建农村8.75毫米电影放映队。1974年,电影队下放到各公社,搞社办电影队。各公
社先后建电影管理站。县电影管理站变为电影业务管理部门,检查指导基层放映队,维修并供
应零部件。各公社均到县电影管理站租赁影片,按放映场次结算片租费。

   全县电影放映队统计表



  1979年,县电影管理站建 500平方米的办公楼,设有办公室、观片厅、小会议室、片库、
材料库,并购置了35毫米放映机。1980年,县电影管理站改为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下设发行、
机检、财务三个组。1981年,成立公司直属电影管理站,电影公司由16人增至25人。电影放映
公司业务上统一领导县内各放映单位。全县12个公社,其中10个公社设了电影管理站,5 个公
社建了电影院。全县35毫米影片固定放映单位22家,有11家厂矿企业俱乐部经营放映电影业务。

  1985年,全县放映电影8 256场,观众514.5万人次,年发行收入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