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七节 文艺表演团体

第七节 文艺表演团体



  

  县文工团

  1970年 6月,县文化馆从全县招收14至18岁的青年举办“文艺学习班”,经考试录取26名
(其中男16人,女10人)。同年 8月25日成立“海林县文艺宣传队”,排演曲艺、歌舞、音乐等
文艺节目。9月30日首场演出音乐歌舞节目。1971年1月,在“县文艺宣传队”基础上,抽调文
艺爱好者组成“样板戏学习班”,共68人。4月5日为杨子荣等烈士纪念碑落成,在县电影院演
出京剧《智取威虎山》。同年12月 5日,“样板戏学习班”改为海林县文工团。1974年编制45
人,每年县财政拨经费4.2万元,1977年调入了评剧演员充实了剧团骨干力量, 使剧团阵容得
到加强,基本上适应了排演大戏和传统剧目的需要。1972年至1985年演出剧种有评剧、歌剧、
话剧、地方戏、音乐、曲艺以及京剧等,剧目有《红嫂》、《小女婿》、《白蛇传》等现代剧
目和传统剧目共 172台。1983年,文工团分为演出队和游艺厅两个队,游艺厅开展放录像、舞
会、旱溜冰等项活动;演出队1983年至1985年排演了三套音乐会节目在本县和外市县演出。1985
年共演出162场。

  县曲艺团

  1963年10月成立海林县曲艺团,大集体性质,自负盈亏。经过考试招收演员,以演评书为
主。1965年,曲艺团有16人,根据省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停止演出传统曲目,排演现代节目,
曲艺团改为“海林县乌兰牧骑曲艺队”到农村演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演出活动停
止。1967年,曲艺团解散,演员改行被分配到商业部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