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戏剧、曲艺
第二节 戏剧、曲艺
戏 剧
民国26年(1937年),海林街有小型“戏园子”。先是在广场上用芦席搭成简单戏台 (也叫
“草台”),后来在金喜的五间草房间壁通开后一头搭舞台, 台下设有木条凳,从此有了室内
戏剧演出场所。当时经常来海林演出的戏班班主叫王福顺,演出剧种有河北梆子、京剧、评剧,
主要剧目有《回荆州》、《古城会》、《九江口》、《乌龙院》、《捉放曹》、《卖子哭街》、
《追韩信》、《败子回头》等。主要演员有苏月娥、王云霞、贺天宝、孙玉兰、赛玉霞、郑丽
娟、谢黛玉等人。1946年至六十年代,农民业余剧团演出了新歌剧和传统剧目。1955年至1978
年,职工业余剧团演出了地方戏、话剧、京剧、歌剧。1960年,长汀镇河北农民吕剧团演出剧
目有《劈山救母》、《铡美案》、《姊妹易嫁》、《王定宝借当》、《井台会》、《三拜花堂》、
《刘海砍樵》、《李二嫂改嫁》、《社长的女儿》等。
县文工团1971年至1983年演出剧种主要有评剧、话剧、歌剧、京剧、吕剧、地方戏等。演
出现代剧目有京剧《智取威虎山》、《红嫂》、《杜鹃山》,评剧《金沙江畔》、《夺印》、
《小女婿》、《三月三》等,吕剧《长青店》、《都愿意》,话剧《风华正茂》、《先锋战士》、
《于无声处》、《雷锋》等;传统剧目有评剧《白蛇传》、《六月雪》、《秦香莲》、《打金
枝》、《吕布与貂婵》、《刘海砍樵》、《三凤求凰》、《花为媒》、《小姑贤》,京剧《盘
丝洞》等。自编剧目有歌剧《矿山风雷》、评剧《攀高峰》等。
曲 艺
民国18年(1929年),海林街有流动艺人说书,多是《小五义》、《三侠剑》等传统书目。
三十年代后期,海林街有了“茶社”,有艺人说书。四十年代曾有河南坠子演员延元红来海林
演出。1956年至1962年,海林、长汀、柴河三个镇都有艺人在“茶社”说书,并且在茶社之间
相互“串演”。多是《三侠剑》等传统节目。本地书曲艺人有杨显亭、姜俊亭、陈贺然、许仁
诚、李桂舫、姜祥文、赵河相等。县曲艺团1963年至1964年主要以演出评书为主。有《大五义》、
《小五义》、《大西唐》、《三侠剑》、《岳飞》、《肖飞买药》、《林海雪原》等,还有西
河大鼓《杨家将》、《薛刚反唐》、《平原枪声》、《烈火金刚》、《赵一曼》等。1965年至
1966年 5月,以多种形式演出现代节目为主。有二人转《顶嘴》、《小两口分家》、《俩大嫂》、
《步步高》,单出头《小老板》、《绣女放鹅》,竹板书《扑克迷》、《送鸡蛋》、《劫刑车》,
快板《计划生育》,东北大鼓《明英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