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医疗机构

第一章 医疗

第一节 医疗机构



  

  一、县级医疗卫生机构

  县人民医院

  1948年 7月建新海县卫生所,9月改为海林区卫生所,1950年9月改为海林县卫生院,1956
年 3月随海林县建制撤销而撤销。1962年11月恢复海林县建制,在海林公社卫生院基础上建立
县人民医院。1968年10月至1969年10月曾与县卫生防疫站合并为县人民中心防治院。县人民医
院位于海林镇中心地区林海路西侧,由门诊部、住院部组成。

  门诊部设内科、外科(皮肤科、肛肠科、处置室)、妇产科、五官科、儿科、中医科、理疗
科、口腔科、推拿科、西药局、中药局、注射室、挂号室、收款室、抢救室、检验科、放射线
科、物理诊断室(心电、超声波)。住院部设住院处、内科、外科(手术室、麻醉科、处置室)、
妇科、儿科、五官科。

  1985年底,全院职工20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40人,住院床位170张。

  县中医院

  1979年建立。门诊部设中医内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针灸科、中医骨外科、牙科、放
射线科、预防保健科、化验室、处置注射室、中西药局、挂号室、中药制剂室等。住院部设病
床50张。1985年底全院职工8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7人。

  海林肛肠医院

  1980年建立。门诊部设内科、儿科、中医科、肛肠科、检验科、理疗科、中西药局、注射
室、抢救室、处置室。住院部设手术室、换药室、供应室,病床84张。主治肛门各种疾病。1985
年底全院职工5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9人。

  县职工疗养院

  1963年11月建于横道河子镇,隶属于县人事科。有职工 9人。设医务室、病房、娱乐厅、
食堂及办公室。设病床14张。以养为主,组织疗养人员游玩、钓鱼、登山、打拳等活动。三个
月为一个疗程。1967年3月停业。疗养人数共计504人次。

  县卫生防疫站

  建于1962年11月。1968年10月与县人民医院合并为县人民卫生中心防治院,1969年10月恢
复县,卫生防疫站。设流行病科、卫生监测科、食品卫生科、卫生宣传科、检验科、地方病科、
防治肝炎办公室及行政管理科。负责全县食品卫生、学校卫生及环境卫生的监督和指导,计划
免疫,防治和扑灭传染病,防治地方病,进行卫生宣传教育以及卫生防疫技术指导等项工作。
1985年有职工4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7人。

  县妇幼保健站

  1962年建立时有 4名保健人员,1968年并入县人民医院,1971年并入县卫生防疫站,1973
年分出。1976年设妇产科门诊、计划生育门诊、放射线室、西药局、化验室、住院病房、手术
室、值班室,设行政后勤、妇保组、儿保组、计划生育组。1985年站内人员19人,其中卫生技
术人员13人。承担全县妇女儿童保健的宣传和技术指导任务。

  县结核病防治所

  县人民医院门诊部于1979年设结核科,1981年建立县结核病防治所。1985年底有职工11人,
其中卫生技术人员9人。

  县药品检验所

  1979年建,现有卫生技术人员3人。

  县卫生职工学校

  1979年建县卫生进修学校,1983年改为县卫生职工学校。至1985年8月,共举办5期护理、
药剂专业班,结业380人;举办1期护理专业提高班,毕业69人;还举办2期短训班。1985年9月
举办了农村医士班(三年制),招收学员56人,系从事医疗工作的初级医务人员,毕业后为卫生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985年底全校职工5人。

  二、乡镇级医疗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县有13处中医诊疗所,9处西医诊疗所,5处牙科诊所,12处中
药铺和两处西药房,皆系私人开设,多分布在城镇。中药铺一般都有坐堂先生诊治疾病。还有
农村散在民间的中、西医人员行医。

  1950年建有10处区卫生所。1953年起,陆续建集体所有制中医联合诊所9处,1958 年并入
当地公社卫生院。

  1985年有12处卫生院,其中海林、柴河、山市、新安4处为中心卫生院,共有职工150人,
设病床180张;横道河子、长汀、二道河子3处镇卫生院,共有职工70人,设病床60张;新合、
石河、旧街、海南、三道河子5处为乡卫生院,共有职工133人,设病床130张。

  全县农村1963年有45个大队卫生所,72名医务人员。1985年底有 204处卫生所,乡村医生
和卫生人员544人,承担本村的医疗、预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工作。

  1985年,海林、柴河、长汀、横道河子、山市镇内,经县卫生局批准的个体诊疗所、接生
站、药店共40处。

  三、企业医疗机构

  海林、大海林、柴河三个林业局职工医院,柴河林业局双桥医院及牡丹江林业工程公司、
林海铁矿、海林农场、山市种奶牛场、黑龙江省第一探矿公司、海林钢铁厂,共有县级以上综
合医院9处,所属卫生所82处。柴河纸板厂,林机厂及石河、横道河子铁路,共有4处卫生所。
柴河、海林、大海林林业局有卫生防疫站 3处。县白酒厂、水泥厂、烟厂、横道河子果酒厂、
良种场、畜牧场、农机厂、海林粮库、复兴粮库、长汀粮库,共有卫生所10处。县林业局所属
卫生所7处。

   1985年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情况表



  四、战勤医院

  抗联密营医院


  1936年冬,抗联某军在旧街马厂、二道河子设立密营医院,有简易房舍和床铺,护理工作
由被服厂战士兼管。因药品器材缺乏,多数以中草药和盐水处理伤口,用针灸、拔罐子、推拿、
刮、挑等民间疗法治疗内科疾病。

  东北民主联军战勤医院

  1946年至1947年,东北民主联军某部在海林镇设战勤医院,工作人员30人,其中医生10人,
可接收剿匪战斗轻伤员,但重伤员需转出。该院可收容伤病员100人左右。

  志愿军战勤医院

  抗美援朝时期,于1950年10月始建于海林镇内,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一面坡战地医院海林三
分院,部队番号907部队,对外称“三所”,有房子183间,设医疗室、手术室、药品室,能容
纳伤员900入,医护人员200余人。1953年 5月医院撤离海林,将重病员转入阿城、双城荣军医
院,轻者返回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