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医疗技术

第二节 医疗技术



  

  一、中 医

  新中国成立前,私人行医各持所长,不相传授,医疗技术发展缓慢。

  1952年起,将民间散在的个体中医中药人员组织起来,先后成立中医联合诊所。全县各医
疗单位设中医科。1954年11月县卫生科举办针灸短训班,提高医疗技术。1973年,针刺麻醉运
用于女性腹式绝育手术。1980年县肛肠医院用独特的医疗方法,对肛门各类疾病进行手术治疗。
术前不禁食不灌肠。术后不忌口不坐浴。手术加中药,术后第二天即可自由活动。患者痛苦少,
无后遗症,无差错,花费少,疗效高。1980年至1983年,全国有 7个省24个市县的患者来院就
诊达2 591例。

  县中医院主治医师张孟香,1973年起,从事针灸经络感传的研究,撰写了十余篇论文及专
著。《声电波针麻行女性腹式绝育手术的初步观察 》发表在1975年 《黑龙江针麻研究》上,
《气至病所现象的初步研究》和《循经感传与某些肺疾病关系的初步探讨》两篇论文,于1979
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针灸针麻学术讲座会上进行交流,发表在《全国针灸针麻学术讲座会论文
摘要》上。并译成外文对外交流。1980年,在《黑龙江针灸论文汇编》上发表了《电热鍉针临
床应用的初步研究》、《激发感传气至病所对肺癌患者的影响》等论文。同年,参加了《针灸
大成》校释工作,参加了《针灸大成》和《脉经》的审稿、定稿会议。《针灸大成校释》1984
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抗癌中草药》(编著者之一)于1982年由黑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
《循经感传与疾病关系的初步探讨》于1983年选人在昆明召开的全国经络经穴——脏腑相关学
术交流会,1986年被东北针灸经络研究会评为一等优秀科技论文。

  随着中医术提高,对地方性甲状腺肿、克山病、流行感冒、妇女病及一些疑难病症,都取
得了较好的疗效。针灸术除治疗一些急症外,对一些药物所不及的调整作用更有独特效果。

  二、西 医

  西医传入县内已有50多年的历史,解放后才迅速发展,在医疗和学术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成
就。住院患者,特别是外科,主要靠西医治疗。西医对抢救重危病人,推进卫生事业的发展,
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十年代,能治疗内科、儿科常见病、多发病,重症肺结核、传染性肝炎等传染病和妇科
常见病的诊治及新法接生,妇女孕期产前检查以及部份疑难病。外科能做普通外科手术、阑尾
切除、肠梗阻、剖腹探查术、肠切除等下腹部手术。1963年开始,能进行难产和剖腹产手术、
输卵管结扎术、中期引产术、人工流产、上节育环等计划生育手术。七十年代,县医院设心电
图检查室,为临床提供了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依据。外科能做胃穿孔修补术、胃大部切除术、
脾切除术、肝修补术、胆囊切除术。1975年,县医院骨科开始进行尺挠骨闭合性骨折小夹板外
固定、双侧上肢离断伤的截肢术、股骨闭合性骨折、骨牵引术、慢性骨髓炎、病灶清除术等。
1977年能做子宫切除,1978年能做针麻下输卵管结扎,1979年能进行脑外手术,硬脑膜外血肿
清除术,颅脑开放性损伤清创术,开颅探查术,去骨辩减压术,肺破裂的剖胸探查、肺修补术。
八十年代,各科医疗水平都有很大提高。1985年,治愈率为86.21%,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93%,
死亡率为0.21%,县医院门诊治疗诊断与临床确定诊断符合率为95.8%,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数是
7.81日。
   县人民医院西医治疗疾病一览表



  县人民医院1963年设置放射线科,能做胸腹部常规透视,头颅、骨盆、脊柱、四肢等 X线
摄片,断层照片特殊造影。检验科能进行各种常规化验、生化化验,能进行心电、A超、B超、
脑血流、信息诊断、心脏坚护等物理诊断。

  县人民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黄洁英的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附 8例)》,
1957年在黑龙江省内科学会交流; 《胆道蛔虫症内科保守疗法疗效观察(附 28例)》,1960年
在北京公安医院内科交流;《休克型肺炎的临床观察(16例)》,1982年在牡丹江地区内科学会
交流;《夏季流行性腹泻1 123人病因分析》,1983年在牡丹江地区内科交流会交流。

  县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梁永丰的论文《阑尾与手术切口选择(附 268例对照)》,在1954年
牡丹江地区外科学会交流;《胃大部切除各种术式比较(附73例病案观察)》,1957年在牡丹江
地区外科学会交流;《门静脉高压症应用脾肾静脉吻合与脾腔静脉吻合两种分流术的比较(附6
例病案报告)》, 1959年在黑龙江省外科学会交流;1982年,写出《阴茎断离再植成功二例》
的报告。

  乡级卫生院能诊治常见病、多发病,抢救传染病、中毒、重危病,并能诊治部分疑难病。
外科能做下腹部手术和计划生育各种手术。放射线科能进行胸透、拍片。

  三、中西医结合

  1957年,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取得良好效果。1959年西医始学中医,至1974年,
全县有330入掌握中西结合新医疗法。1959年至1983年,有5名西医师分别到省中医院和地区中
医班学习中医。1972年至1974年,有98名西医人员离职学习中医。1969年至1974年,县举办三
期西医学中医学习班,共结业76人。中西医结合常用于内、外科门诊,治疗许多疑难病症。

  1973年,针刺麻醉应用于女性腹式绝育手术。采用声电波、脉冲波和手法运针,对足三里、
三阴交、涌泉、地机穴区进行刺激,并可以用芬太尼、唛啶、异丙嗪为辅助药物。成功率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