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医药第一节 中药 民国和伪满时期,海林、柴河、横道河子、山市,有私人开办的中药铺12家。最早的药店
是福和祥、天德元,民国 9年(1920年)开业。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是天德元、惠生堂、同义堂。
经营中药四百余种。
民国、伪满时期私人中药铺统计表
1956年公私合营。县联社开设海林药材门市部。1962年成立县药材公司,下没三个批发部。
县联社的药材门市部,归药材公司所属,经营中药五百多种。1963年,县药材公司中药批发站,
设地产收购部,收购地产中草药。每年收购土产中草药有山参、园参、黄芪、党参、桔梗、赤
芍、龙胆草、黄柏、五味子、白鲜皮、白头翁、玉竹、苍术、灵仙、公英、猪苓、平贝、百合、
鹿产品、豹骨、虎骨、麝香、熊胆、田鸡、獾子油等五+多种。年收购 20—50万公斤。中草药
种植业逐年发展,1962年仅3个公社种植150亩。1974年全县12个公社全部都有种植,总面积1 594
亩,1984年种植面积1 977亩,主要有人参、黄芪、党参、平贝、桔梗等40多个品种。
地产中药经销数额表(1966~1985年)
1969年,药材公司开办制药厂。生产中成药25种。1974年,农村合作医疗站始用土法、土
药房自制中药。有土药房 58处,能制84个品种,年制2 455公斤中药。1977年,土药房发展到
132处,能制 210个品种.年制针剂92 800支,丸剂198 600丸,粉剂750公斤,酊剂83 000公斤。
县人民医院制剂室,1980年制中药丸剂20种,2 972袋。1983年制27种,4 901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