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地方病防治

第三章 防疫、保健

第一节 地方病防治


 
  

  一、克山病

  县内1955年发现克山病,主要分布在二道河子、三道河子,其次是山市、柴河、新合、横
道河子及柳树河子等地。发病最多是二道河子区。1970至1981年共有 267人发病。克山病多发
于寒冷季节,每年12月份为高峰。女性约占70%,十五岁以下儿童占50%,农村发病居多。

  发现克山病后,很快建立了基层防治机构,制定了报告制度。人民政府免费发放药品和器
具,及时抢救患者。当时防治物主要是樟脑辅以萄葡糖、安那加等。1962年至1979年,县政府
六次拨款防治克山病。防治措施,先是实行“五防” (防鼠、虫媒介感染,防食物中毒,防营
养缺乏,防止污染水源,防一氧化碳中毒)和“四控”(控制寒冷刺激、控制暴饮暴食、控制精
神激动、控制疲劳过度)。后又推广“三防”(防烟、防寒、防潮)和“四改”(改良水质、改善
居住条件、改善饮食习惯、改善环境卫生), 后来又坚持“三早一就地,四改三灭一注意”,
即;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就地抢救;改良水质,改善环境,改善居住条件,改善饮食习
惯;消灭冒烟户、不卫生户、寒冷户;注意外来户。1980年以来,对病区进行口服亚硒酸钠预
防克山病,效果良好。每年10月份以前将药品送到病区,组织县、乡、镇医疗人员进驻病区,
建立病人档案,进行防治工作。对急型克山病人要采取大剂量维生素 C,亚急型病人采用亚冬
眠加强心剂药物,慢型主要靠加强对病人的生活管理并按时服药。1977年以后发病率逐年下降,
到1982年以后,已没有新发病者。

   全县克山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一览表(1962~1982年)



  二、地方性甲状腺肿病

  地方性甲状腺肿病,简称地甲病。1962年,全县有地甲病患者1 665人。 分布于柴河、二
道河子、三道河子、海林、山市、横道河子、长汀七个公社51个大队。1972年,病区扩大到全
县12个公社97个大队,患者6 071人。1978年,病区达144个村屯,全县平均患病率为5.9%,列
为黑龙江省地甲病重病区。是年,县防治地甲病领导小组进行防治地甲病大会战。普查 198个
村屯126 658人,地甲病患者为5 946人,其中生理肿大23人。1979年采用碘糖丸和消瘿注射液
进行疗效观察,治愈率36.34%。1980年,购买各种碘化钾片50万片,至当年9月,在9 470人治
疗对象中,治愈7 152名,治愈率75.5%。是年11月,牡丹江地区地甲病验收检查团来海林县检
查,测定食盐有碘率为 91%,地甲病治愈率80.2%,中学生生理肿大率17.8%,小学生生理肿大
率17.28%,全县地甲病基本得到了控制。为巩固防治成果,坚持食盐加碘,并建立检查制度。
县地方病办公室每年检查2次,县卫生防疫站每季检查1次,各乡镇防疫人员每月检查1次。

   海林县地甲病发病情况表
  (1962——1982年)



  三、大骨节病

  1955年,在二道河子钓鱼台和曙光村发现大骨节病患者200人。1959年,柴河有患者252人。
1962年至1981年,进行全县大骨节病普查,病区主要分布在气候寒冷,交通不便,水质差,生
活水平低的二道河子和三道河子山区。新病区患者多为儿童。17岁以下患者占总患者的591。

   海林县大骨节病发病情况普查表



  1964年起,采取了以改水为主的防病措施。以引泉水、过滤井水、打深井、吃江河水的方
法,改良病区饮用水。在改良水质的同时,加强对病人宣传教育,改善饮食和居住条件。近年
来,对大骨节病采取药物防治、换粮防治和常年食用含“硒”较高的食物等综合防治。1981年
以来,用口服亚硒酸钠防治,以 3~16岁少年儿童为主要对象。1982年,购入亚硒酸钠15万片,
发至各病区。病区自产粮玉米和小麦中含硒低,水稻中含硒高。因此,进行旱田改水田,争取
以水稻为主食的宣传。注意增加含“硒”较高的食物,如动物肝、鱼虾、瘦肉、萝卜、芝麻、
豆类等。经过改水和综合防治,发病率大为下降。

  四、地方性氟中毒

  地方性氟中毒,是因长期饮用含氟量较高的水引起的一种地方病。此病严重侵害人体骨骼,
轻者牙齿变黄缺损,重者骨骼变形或瘫痪。1978年,对海林县旧街公社双丰村进行了调查。发
现每升饮用水中含氟10毫克,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量(0.5~1毫克)的 9倍,定为牡丹江地区唯
一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对630人进行调查,有病人485人,患病率为77.1%,其中氟斑牙257人,
氟骨症228人。学生中饮用每升含氟量0.8毫克的土井水的49人,其中有 7人患氟斑牙病,患病
率为16.3%。饮用每升水含氟量10毫克泉水的73人中,70人患氟斑牙病,患病率为95.9%。1982
年,对全县285个自然村屯的饮用水进行调查。每升水含氟量在0.5毫克以下的有270个,占94.7%;
含氟量0.6~1毫克的有10个,占3.5%;含氟量1.1~2毫克的有5个,占1.76%。通过这次调查,
发现全县氟中毒病区有海南公社中兴大队,山市公社锦山大队,柴河公社柴河大队五、六队,
三道河子公社东升六队,加上原病区旧街公社双丰大队共5个病区。

  从1978年开始,在病区进行改水防病。重病区双丰村,国家投资30万元。至1984年,每升
饮用水含氟量降到1毫克,使氟中毒病得到控制。

   海林县1982年氟中毒病情况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