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爱国卫生
第六节 爱国卫生
1950年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由县卫生科及民政科负责。1952年 3月,成立县防疫委员会,
后改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开展除四害、讲卫生、消灭疾病的爱国卫生运动。针对当时多种
传染病流行以及美帝国主义细菌战的威胁,家家动员、人人动手,消灭苍蝇、蚊子、臭虫、老
鼠“四害”,消除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孳生场所,消灭传染病的中间宿主寄生虫。到1954年,
捕鼠48 419只,开展了群众性讲卫生运动。1963年,全县修建合格厕所3 598处,挖排水沟218 697
米,灭鼠17 016只,挖蛹 975.5公斤,运出垃圾139 280吨。1975年,全县修建手压井3 735眼,
畜圈710个,改修炉灶23 260个,新建公共厕所1 060个,住户厕所26 850个,修整道路90公里,
疏通排水沟 147 400米,建畜棚圈 1 592个,1976年卫生大检查合格率达 85%。1980年,开展
“两管”(管粪、管水)“五改”(改水、改厕所、改锅灶、改畜圈、改环境)为中心的群众性爱
国卫生运动。有四个公社 98个大队达到验收标准,占全县38.5%。1984年,全县开展爱国卫生
升级赛。11月开展灭鼠大会战,成立了灭鼠总指挥部,印发张贴了宣传提纲和《灭鼠专刊》,
投药15.4吨,防治区面积达81.6%,取得明显效果。
中共十一届全会以来,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每年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
全县城乡讲究清洁卫生蔚成风气。多数单位和家庭注意环境美,种植花草树木,修整房屋庭院。
城建部门规划街巷、整修道路、绿化市容,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大有改观。1985年,全县城乡普
遍开展了“治脏”、“变净”和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年底全县涌现省级文明时 6个,市级
文明村 4个。全县栽植绿化、美化树25 000株,修建花坛12 300个。全县公共卫生不断向标准
化、规范化、经常化和净化、美化、香化方面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