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佛教
第二章 宗教
第一节 佛教
唐朝时期,佛教已传人渤海国(海林地方属渤海国),并成为渤海的国教。金代曾在渤海上
京寺址建石佛寺。清康熙三年(1664年)北京大佛寺僧人静经(陈充明)因罪流放宁古塔,建寺传
教。
海林地方佛教寺庙有:
海林白庙子:建庙时间约在1883年前后。近代主持是姓申的班禅和尚, 有尼姑吴连玉等7
人。由于当时宗教杂揉,因而供神不一。1946年班禅病故,尼姑吴连玉去缅甸。1948年白庙子
被拆除,1965年吴连玉从缅甸回归海林,因“文化大革命”的打击,精神失常,住长汀镇。中
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落实了宗教政策,给吴连玉解决了住房及每月生活费等,后病故于长
汀镇。
江头娘娘庙:建于清末,静红和尚(一说修祖真人)为主持。该庙正殿供“云霄娘娘”,配
殿供“城隍”、“土地”,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在海浪河上燃放“河灯”超度亡灵。又在农历
四月十八举行庙会,直到伪满时期。以后相继由窦老道、王志道任主持,土地改革时,老道还
俗,娘娘庙被农民拆毁。
海林双庙子:建于民国初年,有两座木庙,专为丧事“报庙”而设,土改时被农民砸碎。
海林东大庙:1945年,由海林街乡绅集资所建,正殿供奉儒、释、道三教。正中为娘娘庙,
供奉地藏王菩萨;西为文庙,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东为老爷庙,供奉关圣帝君(关公)。
1946年土地改革时该庙泥像尚未完工,就被农民砸烂,庙宇改为农会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