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古塔山水记 (节选) 宁古塔山水记 (节 选)
张缙彦
石 城
城方二里,垒石成垣,城内居民,寥寥数家,东西各一门,以通往来,大帅公署在焉。凡
钱粮听断,皆出于其中,朝廷有诏旨及军令,皆于是宣读,府部公移调发工匠及遣发迁谪者,
皆于是稽察,解进参貂,或远夷朝贡,并于是奏报。官自梅勒以下皆治兵,并理民事,不设令
丞,凡朝贺拜牌,间用朝礼,大概从朴野而省繁文。春秋于城南大阅骑射,元日悬弓矢于门以
警备。其产宜菽、麦、黍、稷、豆、粱梯、稗、麻、苇,其畜宜马、牛、犬、豕、鸡、鹅。多
虎、狼、獐、鹿、狐、鼠、雉、兔。其草卉则有芍药、玫瑰、芰荷、菖蒲、慈姑、百合、萱草、
石竹、水蓼、山丹、茭白之属。其蔬菜则有葱、蒜、韭、芥、苣、蕨、扁豆、白菜、黄芽、莱
菔、茄子之属。山中则有木耳、蘑菇、黄花、土菌、羊肚之属。其果品甚少,袱山梨、山杏、
山查、松榛、郁李、葡萄数种,然皆出于远山。而药苗则人参、黄精、野艾、沙参、防风、桔
梗、苍术、白附、稀
乌鸡者,千寻之材,不可名数。其风俗以耕牧为本,地广而民稀,开荒任地则获殖且倍,数年
后地力已尽,则弃之,不以粪。婚礼以牛马为聘,或以豕酒。夜户不闭,亦无盗,行人不赍粮。
结茅为屋,屋皆东南向,杂处如蚁聚。布帛、铁器皆以粟易之。鞠牛豕皮为履,名日渥腊。织
苇为席,编麻为布。天气严冻,多北风雨雪。其妇女着麻布,履层冰汲水以为常。秋冬坐卧火
炕,不越跬步。有时出猎,则冒雪凌山,捕鹿雉以为食。其形势,三面皆山,北面阻河,河多
异石,水势急而奔驶,其流有声,源出长白山。混同江支派三四,环城而东,趋宁古塔而下,
复合。又数折而人海,土音每(?)郎必喇,华言柳河是也。此地去沈阳一千五百里,去高丽六
百里,去乌鸡、鱼皮、黑觔等夷,或数百里,或千余里。其来互市也,则貂皮、鹿角、人参、
黄狐、白兔等,居民以沈阳之布予之,往往有微息。近日逐末者益多,当事者□城址,加□□
□,方四五里,开四门,立集场,教民贸易。又稍稍重文学,风气亦渐改观矣。按此地系古肃
慎地,后为金地,故东南五十里有金乌禄故都,石台旧址,依稀可睹,其为□□旧地无疑也。
《松漠纪闻》亦载,女贞国,野多白芍药,土人和面□之,其味脆□。今人尚以白芍药为蔬,
尤为可据。土人掘地,每得石础瓦片,熙宁、崇宁、正□旧钱,其为金元之遗,又可知也。永
乐间,野人头目,悉境归附。其俗极寒,穴居衣皮,时□(以)为荣,即此地也。又闻之老人云
□自灰泊而迁。或言城在宁古塔,后移此地,然图籍无可考矣。尝稽地理志言,宁公塔颇有华。
□方氏九边图内,则有石塔高峙,今亦湮没无存,岂□(陵)谷有变迁欤!然登高而望,山川向
背,草木翳翳,云物口(变)幻,尚有雄风霸气焉。鸣呼!昔日之丰都大聚,今化为石□(碛)荒
烟,然市廛新立,僧寺祠庑,东西继作,今日之后口(碛)荒烟,安知不复为丰都大聚乎?
宁 古 台
宁古塔者, 名其地也 。其山则曰台,塔与台音相近也。或以山形如台,故名。老人言:
“百年前居民不过数家,依山而处,后移此城,故至今仍之。”理或□(然)耳。□其山甚小,
半方半园,□二里由东北而□,路稍夷可骑,而至其东,亦可步陟。其南上有丘,下有堑,硗
确阻绝,不可上。西北濒河,石壁磊落,突者为埠、罅者为坎,奇势怪状,有如鼻、如口、如
耳、如柯、如人、如鸟之形。无大草木,□冬不凋,盖山气涛声冥相接,故草木受之,冷而坚
也。河支自混同江由城北柳河合西北三溪而汇之,宽广数十丈,其势汹涌,至于台下,细沫交
络,忽分为五,又为七,逆遏回互,激石成声,俯之可听,所谓河身,几不见矣。又里许,复
合为一,澎湃汪洋,迅浪急□(涛),不辨牛马,似一经休息而蓄其力,勃然泄之,故滂沛如是。
水多大急,土人沉巨网,其鲜可举。塞外之山,皆卷连不断,此山绝水独倚,四面空旷,不与
众山为伍,去郭四五里,故登临为近。虽无峻险奇胜,得溪水以助秀气,景色可挹也。
牧 山
山与城最逼,城中民舍窗牖间,无不见山。登山以望,城中茅茨历历,如蜂房。其地平衍
多茂草,居民春夏牧牛马,每在山下,为军旌牧马之地,马场在焉,故曰牧山。山无峻峰,垒
垒皆土埠,幽花异药,荒榛恶草,皆杂生其间。无大石老树,故少苍翠之色。土产红药、紫蕨,
采之者可以捆载而去。又有异卉,叶如芋而小,花白如豆粒,气比兰蕙,移至盆中,可充清赏。
其野花野蔓,不能名数者甚多。山形卷连,可数十里,渐入渐深,堪舆家以为龙脉蟠聚,近日
卜葬者多穴其处,火化之风亦少矣。长老言:“数十年前,柳河水涨,民屋漂溺,皆避居山上,
支帐房寝处。”今此山去河稍远,水势不及,盖沧桑之变如此。
岸 山
山半入水,石势层起,悬堑百尺,如河之岸,故曰岸山。山之秀不在山,在山之石,石之
秀不在石,在乎水石之间。水与石相荡,洼昂砥,绿藓蒙荟,似山之崩石,沉于水中,不可推
挽而出,怪状纵横,形如虎蹲、如鹰厉、如熊起、如猿攀,如牛马之饮于流溪。携酒浆果核诣
之,可以坐,可以卧,可以二三人肘足相摩,可以侍杖,独立临风。陟之,清气自至。山上有
峰,高数十仞。口(清)翠洗濯,缘径而登,耳目甚旷。山长五六里,与宁古台甚近,一溪间之,
山之阳为坂,耒耜之所,刺雉虎之口(所)。游春时,杂卉布地,芍药、萱花、山丹、尤为烂漫。
楮墨之间,清景相逼,读者目不能瞬。
钱 威
官 道 山
由石城西南五六里,有山,在官道之南,故曰官道山。自城中望之,园如乳头,即视之,
则蜿蜒如长蛇,抱官道而西向。山之阴石壁嵯岈,高数十仞,有大石突立,如人攀捧而上,可
以着氍毹。远眺山脚斜拖,如卧牛然。石盘平铺,席草而坐,可容数人饮啖。旁有溪水,皆秋
潦所汇,冬夏不涸,可钓可汲。山多映山红,冬叶不凋,春花如灿,及芍药杂卉,不可名数。
其木多榛槲,有似榆、似槐、似楝者,验其花叶,又不甚类,岂地气使然欤?土皆黑壤,雨水
过之亦皆黑。有幽谷,阴森寒逼,长可里余。两岸碧青,中多大鸟迹,卷类石蒲,雨水薄蚀,
如黛如染。其山之阳,土埠旁□,□(白)草黄茅,殊少秀色,然以近郭,携杖可至,游履往来,
亦为胜迹。
虎 山
虎山者,在彭谏议屯中,土音蹋□□,华言虎穴。是山虎匿穴中,每人屯,多伤人畜,樵
采者避之,故虽在近郊,而林木独存,蓊蔚窈,与他人不类。其绵亘数里,高可百仞,远望三
峰,似雉堞重叠。若有山□伥鬼,往来其间。西北一岭,突兀如人立,大石盘薄,可□几席,
游人偃息其上,卧而眺远,云物草树,皆在肘腋之下。山阴多卷栢、石蒲、映山红、白杨、绿
柳,与椴桦和杂。更有异木□□,方而在□[棱],叶似映山红,或地气使然,或系别种,则□
□□也。山之阳,土□联绵,野卉荒榛,与山上下。山脚半里,乱石嶙峋,如星列,如棋垒,
地皆莱,秋潦浸渍,明水溪毛,能助山之秀色。虽无瀑布,流泉亦不觉少。此山去官道山不远,
风风雨雨,山气离合,景物绝胜。
石 河 山
石河有二。一曰上石河,一曰下石河。上石河,山旷而联,非信信宿宿,不能穷其胜。其
山隔河二三里,河浅小如山涧,文漪美石,荡激有声,土人编柳为梁,绝流取鱼,鲂鲤鲫鳗之
小者,日集于筐。濒河而南为民屯,居者数十家。岗之上有大石如台,长二丈余,其阔半之,
其高约五尺。石青如黛,中凹而外凸,一似斧凿而成,雨水涵濡,积尘方寸,生异卉,花白,
香气如兰,无杂草木。住人□□□□□□□,意必□星之台也。河之北,有小山者,□□□□
□□□而□[方]址。石壁嵯峨,其一,似石堤拖于平沙之外。其树多桦、椴、槲、柳。春时,
萱花、山丹、红药、紫蕨,遍满山谷间。再人则三越流溪,中有小渊,两溪绕之,洲中草树丛
荟,拨茅而人,异花芬馥,且多木本,然不能悉名也。又生野茧,抽之成丝。口东之河,淳水
为洲,深长(?)余,中有大蚌,土人没水取之,云有珠,然未之见也。道上有石如笔架,三棱
并峙,形如刀削,然视其下,土形渐坠。或古人瘗骨处,不然,岂造物者于平壤之中,为此奇
幻耶?过此,则大山四围,古木连卷,虎罴獐鹿,充斥于中,行人绝少,去乌鸡亦近矣。其下
石河,山小而峻,遏水兀突。河即柳河下流,源自混同江者也。山之青秀,有峰有崖,有砰有
壑,倚伏高下,在道之侧,过者无不徘徊久之,可一览而得其概。故山游者欲急撷其秀,莫如
下石河。若瞻眺周游,倘徉物外,莫如上石河。
点缀叙次,略无遗漏,水色山光,毫端隐现。
钱 威
洞 山 泥 浆
去台十二里,峰峦高峙,望之如青屏者,洞山也。坐卧其下,森肃逼人,耸如太华,衍如
太行,在诸山中,独雄而大。然处绝塞,不见于图经,是以得隐潜于灌莽之中。初入山,有河
环其北,其中有洲,水分为二。洲中树木荟蔚,非除丛刺,不可入,野蔓缭绕,多葡萄、山查、
郁李诸种。河势所趋,忽成渠、成涧、成洲,分合断联,盖禹迹所不经,疏导不施,故任水力
之所至,其势然也。山之脊,高数□□□□□嵘。雪雨浸渍,碧流如洗,东绵二三里。其□□
□□□间屋,中口而外密。洞门古树三五,如人立洞上。有峦,登高以望,山溪汇入,洪洞无
涯,云气掩蔽,如仙岛龙窟,出没其中,盖山之灵者多有洞。此洞冬时,每有熊罴伏匿,遇人
而飏去,亦山精物怪,感灵气而至耳。名曰洞山,志其幽也。噫嘻!塞外灵奇,乃不列于洞天
福地,游屐亦不及也。此山与泥浆,止隔一河。泥浆,冯侍御为余言之,始获游焉。
癸卯秋,获从先生游此,今六七年不复至。读此记,岩洞之胜,如在几席间也。
钱 威
呼 郎 山
土音呼郎者,烟洞也。山大而深,多古木,空其中,人取以为烟洞,通灶火,故名。或以
其山壁峭矗,似烟洞形,理或然也。柳河逼山南而下,地多圩莱,沟渠纵横,遇秋潦涨溢,大
木枯椽,塞河而下,甚至没岸颓城。城中居民徙山坡,支毳账避之。盖地近乌棘,故灌莽难测
如是。产多榛、橡、郁李、山梨、葡萄,采取者骑橐交路。众部落聚居,汉人鲜至,故莫知其
地界。但闻白日,每有隐隐雷声,土人以为高山崩石也。每将雨,望见西山云气蕴霳(?),口
雷掣电,随从而起,故□(知)此山神灵,为风雨之所会。然西北一带山屯,总号呼郎,近者十
里、二十里,远者五、七十里,其大小各殊。□言此山与长白相连,为混同江发源之地也。
沙 儿 浒
水之渚曰浒,故言浒者必有水也。一名沙柳河。此河绕石城而东,经石河直趋,至此渟泓,
多大鱼,土人名打不垓者是也。鱼虽多种,而此鱼独著,渔者得之,入城市往往得值。河数折
入乌龙江,注之海。西北十余里有山,其峰突兀,遥望如云气。东南地平广,宜屯种,居民百
余家。北有山畈,畈中有城址高墉,下有濠堑,尚余败瓦灰迹,又有似庙址者,意必前人屯牧
之处,今名躐蹋街。或言旧有市场,地颇高,土人避水居之。欲考其遗事,而故老无存者。
杂 记
乌棘,土语大树林也。南去宁古百余里,东西去宁古数十里,纵横不知尽处。其中多山神
野鬼,过者挂巾带衣物纸钱于树枝上,以乞神佑,见者莫敢取,或亵熳戏谑,往往得大病不起。
夏日常雨,冬日常雪,四时晦冥,出林则睛明如故。杉松合抱,大材不可胜用,居人梁栋槽桶,
皆于此取足,甚便之。
虎,夏伏冬出,阴类也。出则近村舍,食人犬豕。噬人则受命于山神,不当食,虽相遇,
不害。噬一人则耳为一缺。攫人不过三跃,遂力尽,土人刺虎者,避其跃,辄掩取之。有神树,
以爪抓树皮,系其祭神处,人若砍其树,虎必杀之,虽远匿不能避。人被虎逐,卧地,首向北
则舍之。兽首向北者,亦不食。所食兽余肉,人不敢取食,食则必寻其人噬之,若以其余肉饲
猫,虎更恨之,必食其人,虽一二年,千百里,亦必报之。
鹿,凡山皆有,若干百成群,三二年乃一至,不知从何来。一群之中,必有一大鹿长角者
在前,摇尾引之。因群鹿俱随,兵土围猎,每一目即可得数百,所谓□□是也。乌棘有驼鹿,
土人名曰康达里,其角坚白如玉,中有黑□,射者用以贯指,甚贵重。
熊有二种,一缘木,一山栖。缘木者,冬蜇枯木中,山栖者人石穴。其雄有力者,敢与虎
斗。其威在掌中,熊心下有自如镜面,捕之者,枪箭必中其白,乃毙。其伤人以掌,人为所困,
则以舌舐之,骨肉俱烂。
黑筋部落有狗,能驾车冰上,名为扒犁,日行五百里。车上以铁笋贯之,欲止则插入冰中,
车不能□,不然,狗性佻急,不能止也。
蒙古之地有雕狗。雕孕三卵,则有一狗。□□□(时),蒙古人窃而视之,若有三卵,计其
将出,守之,出则□其狗□之,不然,则雕食之矣。狗长成,逐兽如飞,一狗值数百金,其狗
孳种,皆值数十金。
蒙古之北百里,有大兽,如象如驼,头有一角,人不能捕。其来十数为群,土人名为薄荷
木尔口,不知何兽也。
蒙古□(极)北之地,有部落,名为无头国。其口耳鼻,皆在胸前。其地极冷,能蜇不饥,
口中有冰球,若为人取去便死,候春时球消,乃起行。
鱼有折罗,其大数十斤。又有打不害,肉最美,鱼子大如梧桐子。
蝼蛄影(?)如两蟹相连,后尾如虾头,亦相类。味美可食。
鸟有□(飞)□(笼),大如鸽,自朔至望,其飞渐高,自望至晦,其飞渐低,二十八、九,
乘骑可逐得之。今以祭。
鱼皮部落,食鱼为生,不种五谷,以鱼皮为衣,暖如牛皮。口入宁古,岁级布廪,其苦之,
多有逃去者。亦畏法,自相拘捕。
东北有部落,以雕翎苫房,可避风雨。
柳河多怪石,质坚黑如点漆,上起花文,如雕刻状,置盆水中,足为清玩。
貂鼠出乌棘山中,穴居。取之者,雪地看其踪迹,跟寻得其巢穴,或用弓弩,或用木夹,
潜置行处,以火熏之,中机而□。冬皮毛长而苍,秋皮毛短而软,其黑色者,口沈阳货者,多
用熏染而价倍乌棘。 鱼皮、黑筋等部落往来交市甚多。 乌棘等不用银钱,易之者以布帑、□
(铁)器、羊皮等物。
人参出宁古及乌喇远山中,生松树之下,红紫花,一层五叶,层多为老参,略似人形者有
神。采之者不言而取,一丛可行数十枝,若喧言有参,则握之不见。极大者一根重可七、八两,
其价值无算,服之长年。乌喇出参膏,乃苗叶所熬成,非参芦也。
逻车一种,近为边患。其国与西洋相邻,碧眼黄发,善用火枪,酣战不用衣甲,此去二三
万里。其来也由海船,入黑筋、鱼皮部落,掠其貂皮,夷人苦之,然不敢与抗,闻其至则悬貂
树上潜避,以待其取。然每每受其掳掠。近日宁古练水师,深入海上,乃杀其党,得其乘舟及
哆罗画像、鸟枪、罗经、定南针之类,种种机巧,大约出自西洋,非中国所有。
每冬杪,官遣高丽驮盐一次。京差通事二人,宁古章京领之同往。官给米料,行有程限,
盐有斤两,夹带私货则高丽纸、细麻布、铜、铁、锅、斧、牛、马之类。海物有比目鱼、大乌
鱼、海带。
乌喇去宁古六百里,江中造战船,练水兵,尽选宁古之健儿充之。每一人帮丁一名,多至
七百八名。人烟凑聚,去沈阳稍近,商货流通,近改驿道,移满汉章京各二人镇守,遂为宁古
重地。有大乌喇者,每遇阴雨,多闻鬼哭,若铁冶造作,则中夜狂沸,铁马金戈之声,如万骑
奔腾,盖旧系灭国古战场也。
胡珠,宁古及乌喇各河蚌中俱有之,但多在深渊,非没入水中,不能取,且千百中,乃一
得。其蚌不论大小,色润而泽,即小如卵者,亦藏之。其水亦必秀媚,异于常水。
矢,周时肃慎所贡,系千年榆椴木沉江底者所化,今江河中尚有之,乌喇入名杌乌(?)黑,
取以为磨刀石,一半是石,一半是木,坚如金钢,用为箭镞,极利。
俗尚鬼。有疾必跳神祈禳,名曰插马,头戴铁马,衣彩衣,腰围铃铛,手摇扇鼓,跳跃转
折,神来则口吞火,胸穿箭,足履刀刃,全不畏怯,疾亦每每得愈。乌喇插马,虎头熊皮,其
形更怪。又家中顶神,以绸帛细条,扎如佛手状,名日祖宗,凡岁时荐新,必跳神祭之,有好
事则还愿。所用猪鹅粘膏,任来往者啖食,但不许带出。
又,蒙古人祭星禳灾,燃灯念咒。□一风俗[下面不知是否缺字?]殉葬,主人死,有妻妾
愿从者,关白官府,为给衣衾。亲戚涕泣,具酒饵相别。至期投缳自缢,并无难色,死则同棺
火化。
山蒜,比胡蒜更大,根如鸡卵,叶阔寸余,出于乌棘林中,味比胡蒜甘而辛,食品之佳者。
有香草,气如薄荷,叶稍小而尖,可生食,可作调料。
白蛉,状如飞尘,夏月,黎明则出,人逢之,面肿发痒,日出则隐伏不见,至晚复出。耕
田及行人,甚苦之。畏烟火,故城中、屯中无之。
土人以苍耳饲猪,以野瞿饲鹅,甚肥壮。
水上有小白鹅。秋后乃出,出十八日则霜落,土人晚田畏霜,每指此为验,不爽。
雕有水雕、沙雕二种。其翎以水雕为胜。多栖在山中高树,数十成群。取之者遍结绳,套
于树上,待其栖定,惊之使乱飞,系其足则取之,非从射而得也。
捕鱼以石,横截水中,留水口,以柳条织如斗样,下急湍中,名日亮子。鱼来流入其中,
不能回转,尽取之。若捕大鱼,则在水坑中,用网数面四围,尽绝其流,满载而归。若网止一
面,则用牛骨系绳上,沉水,二人牵之,远远而来,至网则举网。鱼畏白骨,尽窜入网矣。
铁角山,雀之最小者,红顶黄嘴,声甚娇好,冬来春去,来则千百成群。结滚笼如轮转,
系谷穗于上,以一雀诱之,则堕入笼中,日得百十。烧炙以食,味甚美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