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伪满康德3年)
1936年(伪满康德3年)
1月 牡丹江至勃利、林口至密山铁路通车,两线交汇处设林口驿(站)。
2月 日本侵略军第四守备队所属土房大队800余人,自牡丹江来到林口地区驻守。大队部
及二中队驻林口,三、四中队分驻古城和奎山,一中队驻仙洞(今朱家)。
春 赵尚志率抗联三军 300余名骑兵在大盘道东山与日军“讨伐”队百余人激战,日军溃
败,三军缴获敌满载军需物资的爬犁40余张。
4月 抗联四军一师二团团长张奎在渡牡丹江向莲花转移时,因风浪翻船牺牲。
5月 龙爪沟高云屯猎手杨绍臣在抗联徐副官帮助下将屯中猎手组织起来, 带领乡亲们发
动武装暴动,夜袭驻在屯中的日军10余人、伪警察20余人,将其全部歼灭。然后率队伍投奔抗
联五军,编为抗日游击队,杨绍臣任队长。
5月末 中共奎山地下党人冯丕让、 杜吉臣在抗联五军二师师长王光宇、中共穆棱县委书
记刘曙华领导、帮助下,发动武装暴动,袭击奎山伪甲所,缴获枪械,组建起穆棱县抗日游击
连。
6月 五军副军长柴世荣率一师和军部教导团第二队袭击三道通,歼灭日军150余人,俘虏
25人;击伤击毙伪军10余人,缴获其全部武器装备。
7月 中共道北特委在林口街成立,直属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 负责领导中东铁路道北
的工作和抗日斗争,辖穆棱、勃利、依兰 3个县委。特委书记宋一夫,委员关书范、王光宇等。
同月 中共穆棱县委机关迁至古城镇。
9月 抗联五军一连长马连升被捕叛变,供出钟表铺联络点。 特委当天即将钟表铺解散,
联络员李振江、郑万岩迅速转移。因其他几处活动点没被发现,道北特委仍在林口开展工作。
不久,又设一个首饰铺活动点,继续坚持斗争。
10月 五军军部从宁安地区转移到林口西方头道河子建立军部临时办事处。此后,军部和
一师部队活动在以兴隆镇为中心的牡丹江下游地区,建立刁翎抗日根据地。
11月5日 抗联五军二师四团在大盘道伏击伪满警察队骑兵。打死伪警 3人,伤5人,其余
溃逃。
11月9日 抗联五军二师四团在大盘道伏击日军中村守备队 45人。经半小时战斗,毙伤敌
兵9人,其余30余人不支而逃。四团缴获马28匹、无线电台1部、子弹900发、伪币3 763元、地
图40余张和其他军用物品。
11月27日 抗联五军一师在大盘道截获伪军二十九团二连37人武装保护的货运车 9辆,俘
敌3人,缴枪3枝、子弹300发、马57匹和大量给养。
同月 中共穆棱县委机关迁至马鹿沟。
12月3日 抗联二、三、五军步骑兵237人,路经大通沟时与由林口出来的日伪军 270人的
“讨伐”队遭遇。激战一昼夜各自撤退。此战击毙日军8人、伪军两人,俘日军3人、伪军 5人,
缴获全鞍马7匹、子弹500发、手榴弹9颗;抗联战士牺牲3人,负伤4人。
12月26日 因道北特委机关活动点石印局和鲜货床子被敌破坏,于化南妥善安排工作后,
带领部分人员转移到抗联五军,道北特委在林口的活动停止。
年内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武装统一军队建制,将各军先后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
日本人在龙爪西山设立绵羊饲养场,养羊千余只。
牡丹江日本宪兵分队林口宪兵分驻所升格为林口宪兵分队。
黑背设日本金矿局,筑有高大围墙和炮台,内驻日本守备队和警察数百人。
林口西街创办国民初级小学(今林口镇第一小学),校长张升堂,教师有关积民、刘维汉等
3人;设3个班,学生100余人。
柳树河子一带垦荒进入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