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1972年

1972年




  3月 根据上级指示,县委“五·七”干校恢复为党校。1974年6月在“反击右倾回潮”形
势下,又将党校改为“五·七”干校,直至1976年10月,才又恢复为党校。此后,其他“五·
七”干校也陆续撤消。

  7月30日 三道通牡丹江大桥主桥竣工,全长394.7米,为全县最大的无筋有肋双曲石拱桥。

  同月 县属青山煤矿移交牡丹江地区煤管局直属。1974年又划归省煤管局领导,为省属煤
矿。

  9月中旬 牡丹江日报社记者金克为了在先进队查找“农业学大寨”存在的共性问题, 推
动全地区“农业学大寨”步伐,到建堂公社土城子大队调查采访,发动群众揭摆问题,然后以
建堂公社土城子大队 9名青年的名义写了一张大字报,贴在大队俱乐部里。提出:阶级斗争是
长期的、复杂的,一筐粪往那里投是路线问题,送到自留地就是资本主义,送到生产队地才是
社会主义;堵不住资本主义的路,就迈不开社会主义的步。之后,《牡丹江日报》头版头条发
表了这张大字报;土城子大队又发动群众写了 200多张大字报贴满俱乐部。县委在土城子大队
召开了全县形势路线分析现场会,县委副书记李继昌在会上作了“关于全县农业学大寨存在的
共性问题的讲话”。会议强调“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以阶级斗争为纲”。
会后各公社党委召开各大队支部书记会议,贯彻现场会精神,从而在全县刮起一股极左风:禁
止农民往自留地送粪,社员自留地只能种粮,种经济作物就是发展资本主义,就会遭到大会批、
小会斗;严禁社员搞小开荒。1973年全县各公社、大队都曾组织人力铲掉社员镐头地的青苗、
自留地的经济作物。这股风直到1974年末才平息。

  12月21日 国电正式输送到县域北部5个公社。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疗科研小分队指导下,本县在龙爪公社山东会大队进行口服亚硒酸钠
防治克山病试验取得成功。1976年开始在全县推广,使克山病发病率逐年下降。

  开始实行招工、招生、征兵必须按一定比例从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中录用的制度。

  在全县开展以“两管”(管水、管粪)、“五改” (改水、改街道、改环境、改畜圈、改厕
所) 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