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形 一、中低山地
中低山地属老爷岭、张广才岭余脉和完达山脉延伸部分,面积 4 404.2平方公里,占全县
总面积的61.3%,一般海拔在400—600 米。位于县域西北部、北部和中部,包括10余个乡镇山
区,但主要分布在三道通、建堂、亚河、宝林和柳树乡。中低山地区素称“林口小高原”,地
貌特征是地势高拔,山峰连绵,支脉纵横;山体广阔,坡度大,多呈浑圆状;出露岩石多为花
岗岩及其变质岩,覆土较薄,土壤母质较粗,植被茂密。
中低山地的山边坡角处和比较平缓地带,开垦有大片农田,但山地高寒冷凉,农业发展条
件受到较大限制。绝大部分山地是发展林业的良好基地。
二、漫岗坡地
位于县域中部和南部,处在中低山地周围,面积1 939.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7%;
一般海拔200—400米,相对高程较小,只有20—40米。主要分布在乌斯浑河与五林河上游两岸
的山麓台地上,包括奎山、古城、中兴、林口、龙爪、朱家、五林、五星等乡镇的全部或部分
地区。地貌特征是斜坡较缓,岗地较平,形成坡岗连绵、波状起伏的漫岗坡地。
漫岗坡地由剥蚀冲积、洪积等沉积物质组成,以次生黏土矿物为主,也有黏土、灰石和煤
层;黑土层较薄,是旱作农业区,也是煤田区,有兴华、七星、柳树、龙爪等煤田分布。
三、河谷平原
位于牡丹江、乌斯浑河两岸的冲积平地和阶地上,面积495.7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6.9%;
一般海拔150—240米。主要分布在三道通、莲花、刁翎、双丰、建堂等乡镇。地貌特征是地势
平坦,江河纵横。
河谷平原由冲积和堆积物形成,主要组成物质有黄黏土、细沙和卵石等,是草甸土和可淤
土分布区。因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质肥沃,成为全县重点产粮区,素有“林口小江南”之
称。
四、沟谷洼地
位于五林河、鲶鱼河、亮子河两岸,面积344.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 4.8%;一般海
拔200—350米。地貌特征是地势平坦,比较狭窄。
沟谷洼地受季节性和常年积水影响,成土母质类型为堆积物,组成物质除亚黏土、沙以外,
主要有沼泽土和泥炭土,是水田、渔业和牧业发展区。(附表1—1)
林口县地貌类型表
表1—1 单位:米、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