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水资源 全县水资源总量171 819.2万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 4 066立方米,耕地亩均占有水量680
立方米;水能蕴藏量81 940.3千瓦(不包括牡丹江),实际可开发量24 582千瓦。水质除县域中
部和东北部部分地带离子超出标准规定、水质硬度大外,其他地方都适宜饮用与灌溉。在饮用
水中,75%属好水质。
地表水,包括主要江河104条,较大泡沼64个,中小型水库15座。净水域面积 88 073.9亩。
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530.3毫米。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深16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47 560.2
万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47 108立方米/秒;保证率P=80%年平均流量25 641立方米/秒,枯水
期流量17 226立方米/秒。
地表水的水文特征是年内径流分配不均,夏秋雨季大于冬春旱季, 7—10月径流量占全年
的 69.7%。年际变化大,因各年降水量多少而异。大盘道水文站测乌斯浑河年径流总量,1960
年12.4亿立方米,1977年1.31亿立方米,前者比后者多 8.5倍。地区间径流分布不均,整个趋
势由西向东递减。西部降水多,年降水量 540—57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300毫米;东部降水
少,年降水量46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仅130毫米。县域河流属山区河流,河道比降大,流速
快,宣泻洪水能力大,挟沙能力强,径流含沙量大,多年平均输沙量5.62公斤/秒。
地下水,基本上属第四系和第三系组成的承压水为主的双层含水岩层组,主要分布在县域
西部和中部。地下水静贮量1 982 297.3万立方米,年开采量24 259万立方米,年补给量69 916.8
万立方米。其中中低山区静贮量1 901 260.8万立方米,年开采量 11 580.7万立方米,年补给
量61 884.9万立方米。主要是由岩石结构风化裂隙发育,局部有断层破碎带而形成的承压水。
含水常带点线状分布,一般含水层厚度0—40米,埋深10—50米,单井出水量 240立方米/日。
坡地漫岗区静贮量36 905.1万立方米,年开采量4 958.5万立方米,年补给量3 369.2万立方米。
局部在黏性土中间和底部,分布有沙石透镜体,含弱承压水,埋深3—10米,含水层厚度为0—
2米,单井出水量550立方米/日。部分地区埋深50—100米,属贫水区。河谷平原地下水较丰富,
静贮量44 131.4万立方米,年开采量7 719.8万立方米,年补给量4 662.6万立方米。含水层多
由松散屑物沉积而成,由沙、沙砾石及黏土组成。厚度大于 8米,渗漏较大,孔隙水丰富,一
般埋深1—7米。成水条件好,单井出水量1 500立方米/日。
矿泉水,指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或人工开发的地下水源,水中含有不少于1 000毫克/升的溶
解无机盐类,或者游离二氧化碳在250毫克/升以上,或者含有其他对人体健康有益成分,水的
微生物特征和有害化学成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的国际标准的一种水。本县此类水经勘察
鉴定有 3处水源地,即安山硅质天然饮用矿泉水、楚山硅质饮用矿泉水和啤酒厂锶硅质饮用矿
泉水。其中安山硅质天然饮用矿泉水,偏硅酸含量 49.45—55.64毫克/升,达到“饮用天然矿
泉水标准”(GB8537—87)要求,同时该泉水含有Sr、Zn、Li、Mo等10余种人体必需或对人体有
益的微量元素和适量的K、Na、Ca、Mg等常量组分,水化学类型为H
度245.33—272.25毫克/升,其他各项指标均符合有关标准要求,泉水口味纯正,清澈爽口。
林口县水资源丰富,满足全县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有余。但是由于水资源在区域
分布、年内时间分配上不均衡,漫岗坡地区域水资源相对较少,而全县的工业企业和人口又集
中分布在这里,因此,枯水期用水紧张。在河流上游兴建一批蓄水工程,特别是向用水矛盾突
出的县城林口镇引水,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上的不均匀,调解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人民生活用
水之间的矛盾,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