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雹灾

第五节 雹灾



  

  县域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雹灾发生,平均每年出现2—3次,多时出现5—6次。发生时间大
多在夏季。冰雹一般如大豆粒、饭豆粒大小,大的如鸡蛋黄。雹灾危害面积一般不大,属局部
性自然灾害。因为冰雹的形成和行走路线与地形有密切关系。一般冰雹在山前加强,过山后降
落,出现“雹打一条线”的活动规律。县域冰雹行走路线主要有 3条:一是由三道通乡自西北
向东南移,经莲花乡至古城镇;二是由双丰乡自北向东南移,经建堂乡至亚河乡;三是由五林
镇自西南向东北移,经朱家镇、宝林乡至柳树乡。

  冰雹粒小、数量少,一般不致成灾,只有粒大、量大、降雹时间长的情况下才会造成程度
不同的雹灾。大雹灾往往使农作物严重减产,甚至绝收。1979年 7月,宝林公社一场雹灾,平
地积雹两寸厚,农作物受灾面积近万亩,致使许多生产队减产,严重地块绝收。1989年6月3日,
县域西南部一场雹灾,平地积雹 3寸厚,大者如鸡蛋黄;五林镇、五星乡和朱家镇受灾最重。
当年,全县共8个乡镇42个村屯遭受雹灾,农作物成灾面积 45万亩,造成经济损失 345万元。
1991年6月21日,全县 6个乡镇32个村屯遭受雹灾;雹粒直径2—3厘米,大者7厘米左右;降雹
时间持续 47分钟,以朱家镇、双丰乡和刁翎镇最为严重。全县成灾面积11.64万亩,农作物绝
产29 250亩,受灾农户18 900户;造成经济损失31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