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下序
第三编 人口
编下序
林口县域牡丹江两岸及其支流乌斯浑河一带,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古代肃慎人劳动、生息。
县域古代肃慎人属牡丹江水系氏族,是北京猿人的后裔。其先人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由华北平原
进入黑龙江大地。至新石器时代,今牡丹江中游一带逐渐成为肃慎人活动的中心地带。县域正
处于这一中心区,人口分布较多。
唐代渤海国时期,县域为肃慎后裔靺鞨人居住地。其时,境内人口大增。
宋、辽、金时期,县域居住人口仍集中于牡丹江、乌斯浑河两岸。辽王朝时,吞并渤海国
的契丹人,大量迁徙渤海城乡遗民,境内人口大减。直至金代,县域才再次经济发展,人口兴
旺起来。
元代,乃颜、哈丹先后叛乱。经过长期战乱及天灾之后,县域人口再次大量减少,社会呈
现停滞倒退局面。明英宗时期,县域人口又有较大发展。明朝在此设乌斯浑、安河、法因河、
甫儿河等卫,屯兵驻守。
清初,女真后裔满族人入关建立清王朝,县域满族人随军入关,人口大减。乾隆年间,推
行保护清朝龙兴之地的封禁政策,严禁关内人进入东北,使县域很长时期人烟稀少。清末光绪
年间,解除封禁,放荒招垦。关内流民纷纷入境,开荒占草,安家立业,逐渐形成汉满杂居村
落。至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前,县域已有35个村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县域村屯发展到77个。此外,林间、坡岗、河谷等地还有不
少星散住户。
东北沦陷时期,随着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县域人口增加迅速。1936年铁路通车后,铁路沿
线迁来大量移民,境内人口猛增。1939年建县时,林口街已由1933年的二三十户人家增至4 000
余户两万余人。1941年8月,林口县总户数10 558户,总人口53 659人。
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日本军队及移民撤走;伪满政府军队溃散,军政人员逃亡,县域
人口减少。1945—1947年,县域土匪蜂起,战事频繁,居民走死逃亡较多,人口进一步减少。
1949年,全县人口80 239人。此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全县总人口逐
年上升。1959年,全县人口174 097人,比1949年增加93 858人,增长1.2倍。1969年,总人口
282 953人,比1949年增加202 714人,增长2.5倍。1979年,总人口397 334人,比1949年增长
近4倍。1982年7月1日全国人口普查时,全县人口411 149人,是1949年全县人口的 4.1倍。此
后全县人口增长速度减慢。1990年7月1日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县人口424 167人,比1982
年人口普查时增长13 018人,年均增长1 860人。1992年,全县人口422 574人,比1982年人口
普查时增长11 425人,年均增长1 143人。1949—1992年,全县人口增加342 335人,为1949年
人口数的4.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