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繁殖改良

第三节 繁殖改良



  

   一、马

  解放初,马匹改良主要靠本交配种。1959年,为改良当地马匹品种,把引进与当地选留的
优良品种马作为种公马。部分公社开始采鲜精进行人工配种,全年共配种3 132匹。

  1961年,林口县种马场建立,为马匹品种改良创造了方便条件。当年全县有阿尔登、卡巴
金种公马各 1匹。1966年,各公社均设配种站,马匹品种改良达到盛期;全县有种马 136匹。
1980年本县开展马冻精配种。1980—1985年,全县累计改良马 8万匹,其中冻精配种0.16万匹。
1992年全县改良马4 048匹,产驹3 311匹。其中冻精配种412匹,产驹341匹。

   二、牛

  黄牛的繁殖改良主要是用朝鲜牛与蒙古牛杂交。1974年,自牡丹江地区大哈塘种畜场 (位
于穆棱县)引进朝鲜种牛两头,在六合、奎山、虎山进行鲜精人工授精试验。当年配种 15头,
效果良好。1975年,本县用两只液氮罐从黑龙江省家畜繁育指导站取冻精,在亚河、奎山和新
城公社部分生产队开展冻精人工授精。当年配种66头,准胎40头,次年产活犊33头。1976年,
县家畜繁育站成立后,增加液氮罐(此时冻精液氮罐由牡丹江地区畜牧局供应),改良范围扩大
到全县。此时引进品种有利木赞、夏洛来、西门塔尔、短角牛、黑白花奶牛、朝鲜牛等。1979
年全县均采用冻精配种,共配种1 000头,准胎646头,准胎率64.6%。1985年全县冻精配种2 123
头,准胎1 272头,准胎率 60%。1992年,全县冻精配种4 346头,准胎3 781头,准胎率87%。
其中黄牛3 947头,准胎3 426头;奶牛399头,准胎355头。

  三、猪

  50年代开始选用本地民猪与巴克夏、约克夏杂交,后期引入苏白、长白良种。1977年县六
合种畜场开展试验性鲜精人工授精,品种为长白、苏白等。当年配种10头。80年代引进杜洛克、
汉普夏等优良品种。1984—1986年,全县开展猪鲜精人工授精,品种为长白、杜洛克;共配种
1 123头,准胎513头,准胎率 45.7%。由于鲜精人工授精,操作麻烦,准胎率低,这项工作中
断。90年代初,主要用长白品种作种公猪,改良本地猪。

   四、绵 羊

  在本地羊基础上,引进优良品种考力代进行繁育改良。1958年在龙爪、新城等公社开展羊
的人工授精。由于操作麻烦,准胎率低,1959年以后除虎山种畜场外,全县已停止这项工作。
八九十年代,养羊专业户多采用引进优良种羊或留种羊进行品种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