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堤防

第四节 堤防



  

   一、林口镇堤防

  位于鲶鱼河右岸,西起林口镇城西村,东至友谊村,全长 4.1公里。堤防始建于1943年。
建国后,国家先后拨款21万元用于堤防建设。1958年对堤防进行维修加固、增高,使堤防平均
高3米,上宽 3米,下宽15米,堤坡1:1.5,有效地保护了林口镇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1976
年开始,有计划地对堤防进行绿化。1978年受到牡丹江地区行署表彰。至1980年共绿化堤防2.15
公里,营造保护林、经济林284亩。树种多为杨、柳、榆树,现已密闭成林,枝繁叶茂。

  该河堤为全县重点堤防,经受多次洪水(最大洪水流量达 800立方米/秒)的考验。1966年8
月24日洪水暴涨,水位距堤顶只有30余厘米。1991年出现相当于30年一遇的洪水,部分地段洪
水漫堤,但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从长远考虑,此堤防应提高标准,按50年一遇设计。

  为加强堤防管理,设有堤防沙石管理站,有37人进行专业管理与维护。同时以经营河流沙
为主,开展多种经营生产,做到堤防养护经费自给。

   二、建堂堤防

  此堤防共分两大段,即乌斯浑河右岸的靠山段与左岸的土城子段。靠山段南起靠山村,北
至永进村;土城子段南起河西二号坝,北至河兴坝。1966年筑堤,平均高两米,上宽 3米,下
宽8—9米,堤坡1:1.5,全长 16.4公里,保护耕地万余亩。1981年,靠山、河兴、土城子堤段
被洪水冲破。次年,国家投资 3万元进行维修。1991年洪水冲毁全部堤防。洪水过后,国家补
助10万元重点对河西堤段进行修复。靠山村农民针对 4 000亩土地被水冲沙压无法耕种的严重
情况,自力更生,重筑堤防。至1992年春灌前,筑堤4公里,土地全部恢复。总投资近 40万元。

   三、刁翎堤防

  位于乌斯浑河下游右岸,南起橡胶坝,北至东岗子村,全长39.5公里。1976年筑堤,平均
高2.5米,上宽两米,下宽6米,堤坡 1:1.5。有幸福、得胜、合心、四合、徐家、三家、东岗
等沿河7个村屯受益,保护耕地两万亩。1991年遭洪水袭击,大堤决口2 000米;1992年修复,
共完成土方4.73万立方米。

   四、牡丹江堤防

  位于莲花、三道通两乡,全长 22.4公里(达到标准5.9公里)。1991年洪水使三道通大屯堤
段决口1 700米,莲花堤段决口1 000米。1992年修复加固,共完成土方4.5万立方米。

   五、古城镇堤防

  位于古城镇政府所在地西侧、乌斯浑河右岸,堤长 3公里。1991年被洪水冲毁,1992年修
复,共完成土方4.3万立方米、石方300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