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采种 沦陷时期,人工造林所用树种是从日本进的落叶松种子。本县没有开展采种工作。
建国后,50年代,国营苗圃所需树种主要从哈尔滨种子库购进,同时也收购农民采集的树
种。当时采种工作由农民作为一种副业自由采集,主要是红松子。
1965年,县林业部门本着“自采、自育、自栽”的方针,开始有组织地在县域林区采集林
木种子。主要采集红松、落叶松、樟子松等针叶树种子。采种队以社队农民为主,林业部门配
备专职队长和工作人员负责山场的业务指挥。采种工具主要有采种刀、采种钩、上树绳、安全
绳、麻袋和木棒等。采回的种子在篷布上自然晾晒。
为了提高林木种子的产量和质量,1968年县林业局开始在青山林场建立采种基地,培育人
工母树林。同年,又与国家林业部和省林业厅联营,在青山林场苇子沟施业区建立林木种子园,
开展林木良种繁育研究工作。种子园面积1 860亩。此后,采种工作日益正规化。
80年代以后,采种工作进一步发展。1981—1988年,团县委在全县青少年中开展“采种支
甘”活动,主要采集胡枝子(俗称苕条)种子,无偿支援甘肃省防护林工程。1984年在“采种支
甘”活动中,团县委组织全县青少年采集草子、树种 1 400余公斤,被团市委授予“采种支甘
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随着采种工作的发展,采种、晾晒设施不断完善。1984年,青山林场修建晾晒台 1 500平
方米。1988年在县林业局院内修建晾晒台600平方米,青山林场修建了红外线种子烘干室。1989
年,青山林场购置两台升降式采种台。
1992年,县林业局青山林场采种基地人工母树林发展到 7 110亩;青山林场林木种子园培
育出速生丰产落叶松优良子代种43公斤。1965—1990年县林业部门共采集樟子松、落叶松种子
498 500公斤。采集的树种除满足本县造林育苗用种外,还支援外市县6.5万公斤。(附表5—5)
林口县林业局1965—1990年采种情况表
表5—5 单位:公斤
注:1972、1991、1992年县林业部门未组织采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