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育苗

第二节 育苗



  
  1939年,林口、古城、青山沟和刁翎相继建立苗圃,由日本人经营,以培育落叶松苗和杨
树苗为主,其中林口东关苗圃(约100亩)和古城河西苗圃(70余亩)规模较大。1945年8月日军投
降,苗圃停办。

  建国后,1950年建立国营东关苗圃,在原有苗圃基础上适当扩大,使苗圃面积增至 200余
亩。1952年春,苗圃投入生产,育苗 105亩。1958年以后,国营林场相继建立,各林场在建场
同时就开辟了育苗基地,将基地办成国营林场苗圃。至1964年,县林业系统共有国营林场苗圃
8个,育苗322亩。1965年,开展群众育苗工作,相继建立社办苗圃11个、队办苗圃1个(亚河公
社虎山大队苗圃)。1966年全县苗圃育苗1 321亩,其中县国营林业系统 728亩,各公社和大队
集体593亩。1985年,全县16个乡镇共有乡村集体苗圃112个,育苗4 755亩。

  80年代末,由于乡村集体造林减少,育苗成本高,国营林场苗圃对乡村集体和个人造林所
需苗木满足供应等因素影响,乡村集体苗圃减少。1989年以后,全县仅剩10余个乡、村苗圃零
星育苗。县国营林业系统育苗在300亩左右,年均生产成苗2 000万株左右,主要是针叶树苗。
所产苗木满足全县国营林场和乡村集体与个人造林所需有余。1990年,县国营林业东关苗圃由
专营育苗转向蔬菜种植等多种经营生产。1992年,县林业系统和乡村集体苗圃育苗保存面积为
1 050亩,其中国营林场苗圃456亩。(附表5—6)

   林口县1952—1992年育苗情况表
  表5—6 单位:亩、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