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烤烟第一节 烤烟生产 一、烤烟种植
从1955年本县开始种植烤烟至1974年,为烤烟种植缓慢发展阶段。全县烤烟实收面积年均
3 500亩,年均亩产119.6公斤,年均收购烤烟44.4万公斤。此时期由于受左倾思想影响,片面
强调 “以粮为纲”,烤烟种植面积受到限制。 “文化大革命”时期,曾一度把种植烤烟当作
“资本主义自发势力”批判。在生产技术上,育苗采用地下床;防寒只在苗床上盖一层稻草或
谷草,以后改用草帘子或单层玻璃覆盖苗床防寒增温。由于技术落后,防寒措施跟不上,经常
冻死烟苗和发生病虫害,使育苗播种期延后,保证不了生长期180天的需要,影响烟叶成熟,
易遭早霜冻害。因此,烤烟生产发展缓慢。
1975—1982年,是烤烟种植稳步增长时期。全县烤烟实收面积年均2.6万亩,年均亩产157
公斤,年均收购 403.4万公斤。为了发展烤烟生产,供销系统安排专人负责物资供应,并指导
生产和购销。在生产技术上,本县总结推广了建堂公社东兴和北兴(今建兴)两大队“三早、三
房、三棚、一架”的生产经验。三早是早育苗、早移栽、早烘烤,三房是烤房、回潮房、挑烟
房,三棚是采烟、上烟、打露不落地入棚,一架是上烟、打露用架。这一经验使烤烟生产水平
明显提高。1980年以后,广大烟农在科技工作者指导下,通过采用双棚、双膜、离地床育苗等
防寒措施,进一步解决了早育苗、适时移栽和无霜期短的问题,为种植烤烟从播种育苗到成熟
采收所需 180天无霜期提供了时间保证。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总结出烤烟育苗“四全一优”
的先进经验。四全是育苗全部采用双棚、纸筒、离地床和营养土熏蒸,一优是使用优质营养土。
这套经验被省烟草公司列为全省烤烟育苗的技术规范,命名为“四新技术”,在全省推广。
1983—1990年,为烤烟种植高峰期。1983年,本县成立烟草公司,强化了领导,加强了系
列化服务。此后,烤烟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此时期全县烤烟实收面积年均 5.3万亩,年均亩产
125.8公斤;年均收购烤烟 660.1万公斤。县域烤烟业的大发展,使本县从1984—1987年连续4
年被国家烟草总公司评为全国烟叶生产先进县。1986年加拿大籍华人程显华博士和加拿大人沃
克博士先后3次前来考察访问和讲学。1989年烤烟实收面积78 320亩,收购烤烟950.2万公斤,
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988—1991年,本县被国家烟草总公司列为全国优质烟生产基地县。
1991年,由于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全县烟田受灾面积达 2/3以上。全县7万亩烤烟绝产3.4
万亩,占49%,收购量只有442.06万公斤,减产 427万公斤,减收1 041.8万元;致使烟草企业
亏损,地方财政税收锐减。县乡两级政府年初制定的种植烤烟优惠政策无法兑现,广大烟农种
烟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1992年,全县烤烟实收面积锐减至25 428亩,比1989年减少74.7%;
收购烤烟3 132 250公斤,比1989年减少67%。
二、产区分布
本县16个乡镇都适宜种植烤烟。县域北部刁翎、建堂、双丰、三道通、莲花 5个乡镇,地
处牡丹江、乌斯浑河流域,土地肥沃湿润,无霜期长,日照充足,更适宜烤烟生长。1988—1992
年,北五乡镇年均种植烤烟31 908.8亩,占全县烤烟年均种植面积的 43.4%。其中,刁翎镇、
建堂乡是本县优质烟生产基地。中部的林口、古城、中兴、奎山、亚河、龙爪 6个乡镇,年均
种植烤烟14 748.7亩,占20.1%。西部的朱家、五林、宝林、柳树、五星5个乡镇,年均种植烤
烟26 804亩,占36.5%。(附表6—2)
林口县1983—1992年烤烟产区分布表
表6—2 单位:亩、%
三、主要品种
本县从1955年开始种植烤烟以来,曾长期种植多叶品种。其主要特点是产量较高,好管理;
但烟叶内在质量差,含烟碱低,油分少,香气不足。主要品种有“辽宁多叶”、“抗四四”、
“金星”等。70年代,开始注重品种选择,引种了“红花大金元”等品种。80年代,全县先后
推广了 “G140”、“NC89”、“柯克176”、“8611”、“NC82”、“G28”、 “德里76”和
“温德尔”等优良品种。烟农自行种的品种有 “79003”、“5008”等。经过多年实践,筛选
出了适宜本地生长的 “G140”、“NC89”、“8611”、“G28”、“德里76”和“温德尔”等
品种。
G140
此品种是美国佩特种子公司“G—7”和“G—3”杂交育成。株式筒形,节距 4.1厘米,叶
形椭圆,叶面较平;大田生长期为 120天左右;长势强壮,适应性较强,叶片成熟较集中,落
黄较好;平均亩产156.9公斤。上等烟15.2%,上中等烟88.8%;烟碱含量 1.8%左右。烘烤后烟
叶较薄,色泽淡。抗黑胫病,易感花叶病、赤星病和气候性斑点,适宜在平原或肥水条件较好
的丘陵地块种植。
NC89
此品种是美国1976年通过 (6855×6722)组合杂交后育成的优良品种。株式塔形,节距4.6
厘米,叶呈长椭圆形;苗期和大田前期生长速度较慢,团棵后生长速度较快,栽后50—60天现
蕾;大田生长期114天左右。平均亩产156.7公斤;上等烟30.3%,上中等烟90.3%,烟碱含量在
2%以上。烤后烟叶色泽金黄或桔黄,叶片较厚,外观品质较好。该品种耐肥,高抗黑胫病,感
花叶病较轻,中感气候斑点病,易感赤星病和野火病,烘烤时需要延长变黄时间;适宜种植在
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
8611
此品种出苗比较慢;移栽 20—60天长势较强,61天现蕾,81天脚叶成熟;大田生长期116
天左右。植株纤维含量低,茎杆弹性差,主筋、叶片都较脆,采收时须特别注意。烟叶外观质
量好,颜色金黄、桔黄,油分多,叶片厚;丰产性好,稳定性高,亩产150—180公斤;上等烟
15—30%。花叶病和叶斑病较轻,耐病性强。
G28
此品种苗期叶片宽圆,叶色深绿,叶尖呈桃尖状。大田期株式筒形,节距较短;叶片宽椭
圆、较厚、主脉细、耐熟,成熟较早而集中;大田生长期110天左右。亩产175公斤左右,烟叶
外观及内在品质均较好。高抗黑胫病、青枯病,抗线虫病,耐褐斑病。
德里76
此品种幼苗和田间期长势强,移栽至现蕾需 51—53天;株式筒形,节距6.5厘米,叶形椭
圆;大田生长期106—112天。平均亩产158.2公斤;上等烟 45.8%,上中等烟90.1%,烟碱含量
一般2.5%。烤后烟叶多为金黄色,外观品质较好;适宜种植在含沙量较高的土壤中。
温德尔
此品种幼苗长势中等,田间长势较强,大田生长期112—114天,移栽至现蕾需55—60天。
株式筒形,节距6.04厘米,叶形长椭圆形。平均亩产152.4公斤,上等烟33.8%,上中等烟88.2%,
烟碱含量平均2.28%。烤后烟叶呈金黄或桔黄色;抗病性中等。
四、栽培技术
(一)育 苗
苗床地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排水良好,靠近水源的地方。避开茄科作物和烟秸存放
地点,苗床地和苗床四周要严格清理消毒,防止病害侵染。育苗采用双棚纸筒方法,每种 1垧
烤烟建一栋长10米、宽5米、高1.7米的塑料大棚。大棚南北走向,拱形,南北两端设门供作业
和通风使用。大棚要在播种前5—7天扣膜提温。在扣膜提温时,棚内及育苗工具要严格消毒。
在塑料大棚内做两个长9米、宽两米有床框和拱架的塑料小棚。每床单设,离地 40厘米,用于
母床播种和子床假植。母床按每垧烟田播种面积 4平方米,可在床的一头或中间制作。子床按
每垧烟田假植苗面积36平方米。母床和假植床有离地床、地上床。假植用纸筒或托盘,以托盘、
离地床为好。育苗使用营养土可用腐熟的草炭、农家肥、山坡腐殖土等配制。这种营养土疏松
通透,有机质含量高,PH值6—7之间,每育1垧烟田的烟苗需要配制3立方米。大棚内要备足棉
被或草帘,用于夜间盖床防寒,还要备有水缸、喷雾器、喷壶、温度计等育苗用具。
提倡以乡为单位统一催芽,即实行母床统育,子床分管的办法,地膜烟 3月5—8日、裸地
烟3月8—15日播种。母床烟苗长到小“十”字后期开始假植;时间要集中,在3—4天内全部结
束。假植时剔除大苗、弱苗和小苗,选择整齐一致的壮苗进行假植。
苗期管理主要掌握以下几个环节:一是温度,烟苗生长的适宜温度是25—28℃,苗床最低
温度要保持在 8℃以上;二是湿度,播种前苗床打足底水,出苗期保持床土湿润,苗出齐后,
假植缓苗期,缓苗后和成苗后注意适当补水,保持适宜的湿度;三是白天要注意抢光增温;四
是注意病害的防治;五是适当追施育苗专用肥;六是炼苗,按壮苗标准茎高 8厘米开始炼苗,
一般在移栽前 7—10天开始采用控水、控肥、通风晒床等方法炼苗,使烟苗增加茎部纤维和增
强抗逆性,使其逐渐适应外界条件。
(二)移 栽
烟苗移栽前,烟田必须深松高起垄。深松要达30—40厘米,垄高25厘米以上,最好采用深
松施肥起垄综合机械作业一次完成;烟田施肥应以测土施肥和经验施肥相结合。烟田整理好后,
将经过炼苗的烟苗认真按技术要求移栽。栽植密度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而定,分别为 50×100
厘米、55×107厘米、60×120厘米三种;亩栽烟苗分别为 1 333株、1 133株、926株。栽烟方
法将烟苗直立放入埯中,培些土,然后浇足水封埯。为了提高成活率,近几年推广地膜覆盖栽
培法。
(三)田间管理
主要包括中耕、施肥、打顶抹杈。中耕,要做到三铲二趟,高培土,垄高25厘米以上。施
肥,每亩施厩肥和堆肥1 000—3 000公斤,草木灰50—100公斤,饼肥20—50公斤,硫酸铵5—
10公斤,过磷酸钙10—15公斤;要多施基肥,早施追肥。打顶抹权,一是见蕾打顶,即在花蕾
出现长约两厘米左右,花蕾与嫩叶能显然分清,趁花梗很短时,将花梗连同附着的2—3片花叶
用竹签去掉;二是见花打顶,即在花序伸长高出顶叶已经开花时,将主茎顶部花轴、花序同嫩
叶一起摘去,早打顶多留叶;三是勤抹烟杈,烟株打顶后,每隔3—5天抹一次杈。
(四)烟草病虫害防治
烟草病虫害的种类很多,从苗期到烟叶成熟采收前都可发生。苗期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
炭疽病。防治的办法是:育苗时选好苗床地,把住种子关;催芽时用1%硫酸铜或0.1%硝酸银消
毒;加强苗期管理。发现猝倒病时,可用50%代森锌500倍液或25%瑞毒霉 500—800倍液喷灌。
出现炭疽病时可用80%的代森锰锌400—500倍液或 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洒。
大田期病害主要有烟草花叶病、脉斑病、野火病、角斑病和赤星病。防治的方法主要是做到不
重茬,彻底清除带病的烟杆、烟叶,及时清除病菌和杂草,注意田间卫生。对野火病和角斑病
的防治可用200PPM农用链霉素或50%DT杀菌剂500倍液,或用 1:1:160倍波尔多液喷洒。对赤星
病可用40%菌核净500 倍液喷洒,也可用70%代森锰锌500—700 倍液,或用75%百菌清600—700
倍液喷洒。
烟草虫害主要是蚜虫。烟蚜在6月上旬进入烟田进行繁殖,危害烟田,7月中旬进入盛期。
对蚜虫的防治可用2.5%的敌杀死2 000—3 000倍液或用40%的乐果1 000倍液,在缓苗、团棵旺
长期及打顶后喷药防治。
(五)烟叶的采收
烟叶采收时依成熟度不同自下而上采收。下部叶生长环境差,可在成熟特征表现不充分时
采收;中上部叶是出上等烟部位,应严格把握成熟时间,按成熟标准采收。中下部以每次采收
2—3片为宜,顶部的3—4片烟叶应在充分成熟后一次采收,做到“不采生,不丢熟”。采收烟
叶的时间在早晨和上午进行为好,以利于成熟度的识别。旱天采露水烟,以利保湿变黄。采摘
下的烟叶应放在铺有塑料布的遮阳处,防止曝晒和粘泥土。运输时要盖好遮盖物,装烟叶的车
上不放重物,防止挤压,确保鲜烟叶质量不受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