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交通线路
第一节 交通线路
一、国家铁路
(一)图佳线
图佳线以吉林省图们市为起点,逆嘎牙河主流北上,穿越老松岭进入牡丹江地域,经宁安、
牡丹江、林口、勃利、桦南到达佳木斯市。全线总长 580.2公里。图佳线由伪满洲国政府“委
托”日本满铁施工。为施工方便,建设时分为三段:
1.图宁线
1932年3月选线,10月勘测完毕。1933年6月动工修筑,1934年12月10日铺完钢轨。1935年
7月1日正式营业,同时宁北站改称牡丹江站。
2.宁林线
1934年1月测量完毕,3月分4个区段施工。12月21日,由牡丹江向林口铺设钢轨;次年4月
16日铺至林口站内。总计110公里。1935年7月10日试营业,次年7月1日正式投入运输营业。
1958年,牡丹江至林口区段着手修建复线,1962年国家调整国民经济时停建。
1982年,国家把图佳线牡林段复线和有关区段站场到发线延长改造纳入建设计划,以期增
大对鸡西、七台河矿产煤运输能力。1985年 3月,哈尔滨铁路局下达《黑龙江省东部运煤应急
工程设计任务书》。同年5月开始小龙至林H两个半区间复线建设施工;1992年全段复线竣工,
投入正常运营。
3.林佳线
该线勘测分林口至勃利、勃利至佳木斯两段进行。林勃段1934年 10月勘测完毕,1935年5
月开始施工;10月1日,由林口站向佳木斯铺设钢轨,12月中旬铺至勃利站内。勃佳段1935年2
月勘测完毕,次年12月10日钢轨铺至佳木斯。至此,图佳线全线建成。1937年7月1日,全线通
车营业。
图佳线由林口县域西南部入境,纵贯境内132公里后,至县域东北部出境。
(二)林虎线
自图佳线林口站分岔东进密山,经麻山、滴道、鸡西 (今西鸡西)、鸡宁 (今鸡西)、平阳
(今鸡东)、密山、裴德、虎林至虎头。全程335.7公里。林虎线分林密、密虎两段。
1.林密线
1934年3月完成勘测,5月开工。1935年 4月由林口向密山方向铺轨,7月底至鸡西,9月至
密山站内。12月15日试营业,次年7月1日正式运输营业。该线170.9公里,在县域有23公里。
1959年6月,开始建设林口至滴道区段 66.6公里复线。1961年停工。1985年按照哈尔滨铁
路局设计,恢复复线建设;1992年县内段竣工通车。
2.密虎线
1935年2月开工,次年1o月31日竣工,由密山至虎头,长164.9公里。1937年12月 1日正式
运营。1945年苏联红军将密虎线铁路作为战胜日军的战利品拆除,运往苏联。1958—1961年,
东北农垦总局修复此段铁路,终点东方红,遂改称密东线。
(三)青奎线
为图佳线青山站至林虎线奎山站的联络线。全长22公里。1943年修筑并完成,1945年被苏
军拆除。
二、专用岔线
(一)古城镇林业专线
1963年,国营林口林业局在图佳线古城镇站西成立,设有贮木加工厂。为及时向外装运木
材,自古城镇站甩出一条864米岔线,1967年1月1日建成通车。
(二)林口水泥厂专线
1969年,本县建立钢铁厂,厂址在图佳线古城镇站西南,厂内附设水泥车间。为及时运进
矿石,运出产品,1971年2月9日修成1公里专用线。1971年后,为水泥厂专用。
(三)林口油库专线
1982年,县石油公司在林口站东设储油库。1984年铺筑了两公里专用线。
三、森林轻轨铁路
(一)古城—建堂
1937年,日本侵略者为掠夺木材,自图佳线古城镇站向湖水铺筑9公里轻轨运材铁路。1940
年,延伸16公里至西北楞。日本侵略者投降后,1947年古城森林工业局成立,继续沿用小火车
运材。后延伸至建堂,全程50公里。1950年林业局迁走,铁路被全线拆除。
(二)仙洞—二道河子
伪满洲国建立初期,县域日本侵略者在仙洞设林务署,逐年修通了仙洞至二道河子 100公
里轻轨铁路。1945年后,人民政府成立柴河林业局,将铁路改由柴河始发。1962年该线划归海
林县,至今仍在利用。